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门诊连续登记的526例发病3个月后的卒中患者入选该研究。对入选患者进行多种神经心理学和功能量表评定以及神经影像学评估,并记录人口学资料、卒中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患者中,SIVD患者110例(20.9%),其中男性占61.8%,平均年龄66.8±10.5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80.0%),其次是血脂异常和吸烟史,分别为52.7%和40.9%,有57.3%的患者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32.7%的患者有抑郁障碍。用Lawton FAQ量表评定显示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SIVD患者53人(48.0%),用Barthel 指数(BI)测定显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者14人(12.8%)。49例(44.5%)有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其中26例(23.6%)符合血管性痴呆标准。结论 缺血性卒中患者中,SIVD约占1/5,SIVD患者认知损害、抑郁、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受累较常见,并伴有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和目的作者对当前的成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和治疗的证据和处理建议进行总结。目标读者是负责为起病48 h内的患者提供服务的各种专业人员,包括院前救护人员、内科医师、相关医疗保健人员及医院管理者。本指南将取代2007年的指南和2009年更新版。方法由美国卒中协会卒中委员会的科学声明组选择工作小组成员,他们代表了不同领域的专家。工作小组成员结合各自专长选择相关主题内容,着重回顾上次指南发表后的文献,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分级标准来分类证据并予以推荐。结果本指南的目的是降低卒中相关的残疾和死亡率。指南支持卒中照料体系的全局概念以及卒中治疗的各个细节,从患者识别到紧急医疗服务的激活、转运和分诊,从急诊的最初几个小时到卒中单元。指南讨论了早期卒中的评价和一般医疗护理,以及缺血性卒中特定的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和脑复苏的生理性最优化。结论由于许多的推荐还是依据于有限的证据,故特别需要更多的有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卒中初诊患者1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对照组)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 1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抑郁障碍者的高血压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既往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和心脏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均<0.05),而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及卒中家族史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抑郁障碍者的血管危险因素个数明显多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RR 1.615,95%CI 1.135~2.298, P=0.008)、高脂血症史(RR 2.085,95%CI 1.490~2.918, P<0.01)、既往卒中史(RR 1.443,95%CI 1.034~2.014, P=0.031)和心脏病家族史(RR 1.844,95%CI 1.228~2.769, P=0.003)是卒中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卒中专病门诊患者的卒中后抑郁障碍患病率高.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和其数目是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定哪类抗癫(癎)药物(AEDs)的长期药力或药效对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癎)作为单药治疗具有最佳的证据支持.方法 由10位来自ILAE治疗策略委员会的专家,他们包括成人神经病学家、小儿神经的学家、临床药理学家、临床试验学家及统计学家组成的专家组,依据从1940年~2005年7月Medline, Current Contents 和Cochrane上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循证医学评估.包括有关不同发作类型的癫(癎)(由于年龄不同)和两种癫(癎)综合征的所有文章被评定为四个不同级别的证据:Ⅰ级证据是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CT设计),治疗时间≥48周,没有强制退出的标准,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其中有≥24周癫(癎)无发作(药力或药效)保持≥48周,证明优于或者具有80%的效能检出药力/药效,相对于一个适当的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别<20%,恰当的统计学方法;Ⅱ级证据必须符合Ⅰ级证据的所有条件,除了其实验的时间为24~47周,或者具有能区别比较参数之间的差别在21%~30%效能的非劣效性分析;Ⅲ级证据包括其它一些随机双盲试验和开放性试验;Ⅳ级证据包括一些其它形式的证据(如专家意见,病例报告).临床试验证据的质量被用于决定它的推荐等级的强度.结果 总共有50个RCT和7个荟萃分析数据.仅有4个RCT作为Ⅰ级证据,2个Ⅱ级证据,其余都被作为Ⅲ级证据.作为最初的单药治疗,AEDs的药力/药效对三类癫(癎)类型有推荐等级,A级或B级:成人部分性癫(癎)(推荐等级A:卡马西平和苯妥英;推荐等级B:丙戊酸);儿童部分性癫(癎)(推荐等级A:奥卡西平;推荐等级B:没有);老年人部分性癫(癎)(推荐等级A:加巴喷丁和拉莫三嗪;推荐等级B:没有).一类成人癫(癎)发作类型即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两类儿童癫(癎)发作类型(GTCs和失神发作)和两种癫(癎)综合征(具有伴中央-颞部棘波的良性癫(癎)和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癎)),没有A级或B级证据证明其作为单药治疗有效的AEDs.结论 本指南主要基于对AEDs作为成人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癎)单药治疗药力/药效的证据分析.由于缺乏这些药物严格和全面的不良反应相关的数据,使我们无法对AEDs起始单药治疗给予全面的最佳推荐,尤其缺乏有效设计的全身性癫(癎)发作和儿童癫(癎)的RCT试验.目前现有的RCT分析大多都存在明显的技术问题从而限制了指南对临床相应主要问题的分析.未来需要多国、多中心共同努力设计开展和分析临床相关RCT试验以便可以解答很多本指南中未解决的突出问题.最终对一个新诊断或未治疗的癫(癎)患者选择哪种AEDs治疗必须在考虑AEDs药力/药效的同时还须考虑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药代动力等特性、剂型及价格.在选择一种AEDs的时候,医生和患者不能仅仅考虑其药力和药效,还需考虑其所有相关的变量.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52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被分为无认知障碍、认知障碍非痴呆(CIND)和血管性痴呆(VaD),根据影像学表现,患者分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皮质型缺血性血管病和其他类型,登记患者人口学、血管危险凶素和卒中病情等.结果 PSCI患病率36.7%.与无认知障碍相比,PSCI患者年龄大、女性比例高、教育程度低、彳T侧瘫痪多、抑郁评分高,但血管危险因素无差别.与无认知障碍者相比,VaD者经济水平低、配偶照料少、失语多、尿失禁多、皮质型缺血性血管病多;CIND者则有较多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VaD者较CIND者皮质型缺血性血管病多、抑郁评分低.高龄、女性、低社会经济水平、失语、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皮质型缺血性血管病和抑郁评分高为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SCI常见于缺血性卒中患者,与人口学因素、卒中类型及抑郁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院内延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常见疾病,其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治疗缺血性卒中 [1]和发病早期应用重组活化Ⅶ因子治疗脑出血的应用,卒中治疗进入了新纪元.其中最大的治疗观念的改变是更加注重急性脑卒中的早期急救治疗,强调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因此,发病后及时就诊和入院后急诊处理等各个环节有无延迟,即脑卒中的院前和院内管理成为临床工作的一个焦点.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耿介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2997-2998,3010
癫痫是临床的常见疾病,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癫痫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其中女性癫痫患者的孕产期治疗给临床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癫痫妊娠登记的推广,给孕产期的癫痫治疗带来了新的认识。本文结合2009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和美国癫痫学会(AES)联合发布的癫痫妇女的处理建议,对目前孕产期的癫痫治疗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证实脑白质病变不是一种无害的影像学表现,其不仅增加卒中的危险性,而且与认知、运动、情感等功能障碍相关。现已将脑白质病变列入了脑小血管疾病的神经影像表现之一。本文就近年影像技术的发展,探讨白质病变及其影像在临床上的表现,阐述脑白质病变生理机制。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评价20世纪80年代初,神经影像技术的引入使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在脑卒中专病门诊连续就诊的资料完整的脑卒中后初次就诊的患者1 055例,按有无抑郁障碍分为两组.统计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抑郁障碍发生的因素,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055例患者中291例(27.6%)有抑郁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抑郁障碍患者中女性、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高血压、心脏疾病史、高脂血症、脑卒中史以及有高血压和心脏疾病家族史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无抑郁障碍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RR=1.450,95%CI为1.087~1.936,P=0.012)、经济条件差(RR=6.451,95%CI为1.093~1.938,P=0.010)、高血压(RR=1.615,95%CI为1.135~2.298,P=0.008)、高脂血症(RR=2.085,95%CI为1.490~2.918,P<0.001)、脑卒中史(RR=1.443,95%CI为1.034~2.014,P=0.031)及有心脏疾病家族史(RR=1.844,95%CI为1.228~2.769,P=0.003)是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在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患者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7.6%.女性、经济条件差、多种血管性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以反映卒中二级预防的负担.方法 前瞻性调查478例连续的脑卒中门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学、个人疾病史和不良生活方式,计算单个危险因素的百分比、危险因素的累积数目和组合情况.结果 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77.2%)、血脂异常(66.7%)和吸烟(42.9%)列前3位.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百分比依次为1.5%、8.6%、30.1%、29.7%、19.9%、6.7%、3.3%和0.2%.在具有2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主要的危险因素组合为高血压和血脂异常(28.5%)、吸烟和血脂异常(13.2%)、高血压和吸烟(10.4%)、高血压和糖尿病(10.4%).结论 高血压是卒中预防的重中之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卒中预防的重要环节.90%的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应对之综合干预,多数患者需要更严格的治疗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