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41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578篇
耳鼻咽喉   79篇
儿科学   234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1042篇
口腔科学   160篇
临床医学   2851篇
内科学   1494篇
皮肤病学   127篇
神经病学   615篇
特种医学   73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88篇
综合类   6039篇
预防医学   2264篇
眼科学   296篇
药学   2101篇
  17篇
中国医学   2023篇
肿瘤学   54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335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384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302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1043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978篇
  2010年   975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1006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967篇
  2004年   937篇
  2003年   798篇
  2002年   675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727篇
  1999年   619篇
  1998年   585篇
  1997年   575篇
  1996年   633篇
  1995年   467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323篇
  1991年   268篇
  1990年   211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87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58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CD4+CD25+T细胞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庆红  王晓娟  甘成军  彭旭  罗高兴  吴军 《重庆医学》2007,36(11):1055-1057
目的 初步探讨CD4 CD25 T细胞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以及TGF-β1分子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磁珠分选纯化BALB/c小鼠脾脏CD4 CD25 T细胞与NK细胞,体外用ConA激活CD4 CD25 T细胞,将激活的CD4 CD25 T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并加入抗TGF-β1抗体,在共培养的24h和48h,用51Cr标记的YAC-1检测NK细胞的杀伤毒性.结果 初始CD4 CD25 T细胞在与NK细胞共培养的24h和48h能够显著抑制NK细胞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50.8%和49.1%,加入抗TGF-β1抗体后,抑制率变为:-0.1%、0.25%;ConA激活的CD4 CD25 T细胞在与NK细胞共培养的24h和48h也能显著抑制NK细胞活性,其抑制率分别为19%和20.9%,加入抗TGF-β1抗体后,抑制率变为25.2%、16.3%.结论 TGF-β1参与了CD4 CD25 T细胞对NK细胞毒性的抑制,并且,其在CD4 CD25 T细胞激活、不激活状态下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932.
目的 探讨综合消肿疗法联合泡沫型颗粒绷带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淋巴水肿压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在我院淋巴水肿门诊就诊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50例,均由同1名淋巴水肿治疗师资质的专科护士给予每例患者进行综合消肿疗法联合泡沫型颗粒绷带进行治疗,包括:皮肤护理、徒手淋巴引流、泡沫型颗粒绷带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泡沫型颗粒绷带加压包扎、功能锻炼。每天1次,1个疗程(20次)的治疗,并分别在治疗前(第0次)、治疗后(第20次)采用Inbody S10 SMF BIA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身体水分变化,并比较患者治疗前中后的主观症状。结果 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本组患者的生物电阻抗、细胞外水分、节段水分分析、细胞外水分比率均优于治疗前,此外,患者的主观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 综合消肿疗法联合泡沫型颗粒绷带在下肢淋巴水肿压力治疗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3.
气膀胱腹腔镜输尿管前移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膀胱腹腔镜输尿管前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6例建立气膀胱行腹腔镜输尿管前移术患者的临术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140m in,平均95m in,出血量30~50m l,术后2d下床活动,术后1周拔导尿管,住院7~10d,平均7.8d,术后1个月膀胱镜下拔双“J”管,无尿漏发生。随访3~8个月,症状消失,B-us肾积水减轻,IVU吻合口无狭窄,膀胱造影无返流。结论:气膀胱腹腔镜输尿管前移术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返流、输尿管囊肿、巨输尿管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34.
伤害是全球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的伤害发生及死亡状况依然严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2018年和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指出[1],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中,伤害死亡位列第四,因伤害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从2000年的5%上升到2016年的6%.伤害导致的死亡、残疾、住院、急门诊处理,对儿童...  相似文献   
935.
目的了解杭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HIV-1感染者的分子网络及治疗前耐药特征。方法收集杭州市2020—2021年新确证HIV-1感染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MSM病例血样, 扩增HIV-1pol区基因并测序。使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判断亚型, 通过Cytoscape3.7.0软件绘制分子传播网络图。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分析耐药情况。结果共获得1 158条pol基因序列和9种HIV-1亚型, 以CRF07BC(49.9%, 573/1 158)和CRF01AE (36.7%, 425/1 158)为主。初始CD4+T淋巴细胞个数在不同亚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2, P<0.001)。以1.0%基因距离阈值绘制HIV-1分子传播网络, 形成104个传播簇(簇内病例数2~72例), 入网率34.7%(402/1 158);发现一个包含72例患者的CRF07BC活跃传播簇。治疗前耐药株流行率为7.5%(87/1 158);对蛋白...  相似文献   
936.
曲马多抑制围术期全麻相关不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曲马多抑制围术期全麻相关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或胆囊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气管插管后切皮前静脉滴注曲马多1·5mg/kg(T组);气管插管后切皮前静脉滴注芬太尼1·5μg/kg(F组);空白对照组(C组)。观察围术期患者循环稳定程度;观察围苏醒期患者循环和呼吸稳定程度,躁动、寒战、疼痛和恶心呕吐的出现及程度;观察患者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呼之睁眼的时间和送返病房的时间;观察术后24h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及有无术中知晓等。结果T组围苏醒期患者循环和呼吸更稳定,躁动、寒战和疼痛出现明显减少且程度较轻,送返病房的时间较早,术后24h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较高。结论气管插管后切皮前静脉滴注曲马多1·5mg/kg,可使围术期患者循环稳定,较好抑制围苏醒期全麻相关不良反应,苏醒质量高,提高了术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37.
周用  罗保平  许海 《河北医学》2021,27(2):190-194
目的:研究和探讨溶血磷酸酯(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对子宫颈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对RhoA/Rock2通路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并为将来研制宫颈癌靶点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宫颈癌Siha细胞株为原代细胞,球囊培养富集宫颈癌干细胞,观察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检测细胞表...  相似文献   
938.
费建平  罗新民 《光明中医》2006,21(10):67-68
《内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素体阴虚,或壮年耗损过度,至老年出现真阴亏乏,阳失潜藏,心肾失交,或阴虚火旺,灼液成痰,痰阻血瘀,因而出现心悸、眩晕、痴呆等症.笔者以黄连阿胶汤加减,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或佐化痰,或佐活血,使心肾交而水火济,肝得养而五脏安,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39.
目的了解血友病患儿出血与关节病变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7岁重型血友病A且有关节出血记录的患儿,以患儿关节出血为研究关节,收集前3个月研究关节的出血次数,应用超声、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评分系统对关节进行评估。将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重型血友病A患儿18例,年龄(5.6±1.8)岁,共30个出血关节,中位年关节出血次数为4次(4~16次),中位年靶关节出血次数为8次(4~16次)。2.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评估有相关性(r=0.390,P=0.033;r=0.517,P=0.008),与HJHS评估、MRI评估均无相关性(均P>0.05)。3.超声、X射线、HJHS和MRI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5(超声与X线),r=0.510(超声与HJHS),r=0.812(超声与MRI),r=0.666(X线与HJHS),r=0.911(X线与MRI),r=0.781(HJHS与MRI),均P<0.01]。4.关节超声和/或MRI评估异常的关节中,出血次数与关节评估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出血与关节评估获得的关节病变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准确判断关节病变情况需综合评估关节结构、功能等,以便更加全面地指导血友病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940.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胃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胃癌血管内皮细胞(co-HUV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GX1二聚体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100~200 μmol/L可抑制co-HUVEC增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GX1二聚体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对照组PBS 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胃癌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胃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胃癌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