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107篇
  3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胆管炎患者采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胆管结石诱发急性胆管炎的高龄患者行ENBD治疗。结果ENBD全部成功,30例腹痛、发热迅速缓解,3例转急诊开放胆道手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应用ENBD治疗高龄急性胆管炎为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方法,为后续治疗胆管结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医院在新加坡专家的辅导下,开始进行医院内训师的培养工作。当时产生培训内训师的想法,是基于如何做好医院一线员工培训的考虑。从2001年到2003年问,医院选派100余名中高层管理干部到新加坡参加医院管理的短期课程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最近20年惠州地区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的临床特点及变化特征,为预防和诊治OJ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2012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博罗人民医院经确诊的OJ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前后10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20年来二家医院共收治OJ患者2088例,高发年龄为40~80岁。其中单个阻塞因素1899例(胆管结石1546例,肿瘤265例,其它88例),≥2个阻塞因素189例。农村患病人数略高于城镇患病人数,比例为1.9∶1,但前后10年户口比例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排位前二位是胆管结石、肿瘤。后10年胆管结石伴胆囊结石、胆管肿瘤分别在胆管结石、肿瘤中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前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OJ患者、肝外胆管患者,后10年较前10年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最近20年惠州地区收治的OJ患者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因为胆管结石及胆管肿瘤。胆囊结石患病率上升所致的继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增多及胆管肿瘤的上升可能是OJ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分成2组,每组44例。2组患者确诊怀孕后均口服烯丙雌醇。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组患者静脉滴注利托君,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β-HCG、P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β-HCG、P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窦内皮细胞(LSECs)中CD14蛋白合成和CD14 基因的表达,以及CD14蛋白在内毒素介导LSECs激活中的作用. 方法经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E coli O111B4)5mg/kg,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0(对照组)、3、6、12、24h活杀取材.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对LSECs进行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测定LSECs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FITC阳性细胞数;用原位杂交法测定LSEC中CD14 mRNA的表达.用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LSECs,用不同浓度LPS(0、0.01、1、10、100μg/ml)刺激LSECs.并用CD14抗体阻断LSECs的 CD14蛋白后,再用不同浓度LPS(0、0.01、1、10、100μg/ml)刺激LSECs.测定LPS介导LSEC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及CD14抗体对LSECs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结果内毒素血症大鼠3、6、12和24h 时LSECs的MFI明显增加;FITC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分别为54.32%、65.83%、85.61%和45.65%,与对照组的4.4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原位杂交显示,内毒素血症大鼠LSECs中CD1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而对照组CD14 mRMA无阳性表达.LPS组TNF-α的含量(pg/ml)分别为54.49±6.02、84.65±10.16、206.54±23.55、349.87±39.47和365.76±40.31;CD14阻断组TNF-α的含量(pg/ml)分别为55.93±6.95、63.32±7.81、85.34±9.72、112.75±13.54、198.66±2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LPS组IL-6的含量(pg/ml)分别为103.34±12.52、187.39±20.31、243.87±27.83、289.51±30.15、298.53±31.94;CD14阻断组IL-6的含量(pg/ml)分别为104.37±11.49、125.02±13.58、164.59±19.47、183.47±20.17、221.76±2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内毒素血症时LSECs能合成CD14蛋白及表达CD14基因;抗CD14抗体对LPS诱导LSECs TNF-α和IL-6的分泌有抑制作用;CD14蛋白的表达在内毒素介导LSECs激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直肠黏膜酪酪肽(peptide tyrosine tyrosine,PYY)表达能否作为临床诊断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对照组21名,IBS组80例(IBS-C组41例,IBS-D组39例)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均在距肛直肠15 cm直肠黏膜取活检做PYY免疫组化检查,并统计阳性PYY细胞数。结果 IBS总体直肠黏膜PYY阳性细胞数量计分1.51±0.67,对照组直肠黏膜PYY阳性细胞数量计分2.38±0.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PYY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IBS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中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成效。方法将学生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模式对学生平均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甲组单元测试总成绩及客观题成绩、形成性评价总成绩及课堂抢答、讨论发言成绩、综合性平均成绩及各分数段人数变化均明显高于乙组(P<0.05或P<0.01);两组间的满意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的混合教学模式确实能极大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效果。可为今后的深入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和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结果分为脑梗死和非脑梗死组并以后者作为对照,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确定颈动脉斑块的有无。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各临床和影像学分型中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临床和影像学亚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为74.2%(135/182),对照组为56.5%(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内,按临床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脑梗死、后循环梗死、完全前循环梗死,其中PACI(83.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按影像学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是放射冠梗死、前循环皮质梗死、基底节区梗死、后循环梗死,其中放射冠梗死(85.2%)、皮质梗死(75.4%)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与PACI的P值和OR(95%CI)分别为0.01,2.576(1.251~5.307)。结论临床和影像学亚型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