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7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侧支代偿情况及其对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01-2018-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DSA检查评估侧支循环分级,对比侧支代偿良好和较差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皮质下型相对较多13例(40%),良好侧支循环组血管再通率较侧支循环较差组高(P0.05),1周后NIHSS评分2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评估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侧支代偿情况对判断患者的早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设计可回收内支架以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下腔静脉合并血栓型BCS病变特点,设计可回收内支架。4例下腔静脉阻塞并血栓型BCS,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可回收内支架压迫血栓,再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段,完全开通闭塞的下腔静脉。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将可回收内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者同时在原闭塞段置入“Z”型支架,术后彩超随访。结果4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血栓短期内消失,可回收内支架顺利取出,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下腔静脉破裂以及其他并发症。彩超随访3个月,可回收内支架置入部位未见血栓形成、管壁增厚和局部再狭窄。结论应用可回收内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合并血栓安全、有效,对局部血管壁无不良影响,可替代永久内支架置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治疗的14例症状性优势侧椎动脉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治疗前后、随访期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疾改...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初步探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Repath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单臂临床前期试验,共纳入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完成Repath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描述性分析Repath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6个月动脉瘤闭塞率.结果 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13个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共植入1...  相似文献   
125.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取栓联合局部静脉窦溶栓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8月经磁共振静脉造影(MRV)或DSA确诊的26例重型CVS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支架取栓联合术中或术后局部静脉窦溶栓治疗。MRV或DSA评估联合治疗后静脉窦再通情况。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入院、出院和随访结果。 结果 26例患者中男女各13例,年龄13~66岁,平均(30.0±13.0)岁。所有患者支架取栓联合局部静脉窦溶栓治疗均获成功。7例(26.9%)完全再通,19例(73.1%)部分再通。术后出现脑梗死1例,新发脑出血8例(包括2例大的出血性脑梗死)。随访1~6个月,患者入院与出院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良好率为96.2%(25/26),无复发。 结论 支架取栓联合局部静脉窦溶栓治疗重型CVST安全可行,对抗凝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是一种可能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流导向装置(FD)与传统血管内重建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72例VAD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31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FD治疗组(n=25)和传统血管内治疗组(n=47)。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结果 传统血管内治疗组瘤体破裂患者占比较多(P=0.043),FD治疗组患者年龄较小(P=0.041),动脉瘤长径较大(P=0.018)。两组患者随访(12.1±5.8)个月,范围为3~30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显示,FD治疗、传统血管内治疗均能达到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83.3%比85.7%),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FD治疗组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比10.6%)。结论 FD与传统血管内重建治疗VADA均安全有效,初步结果表明FD治疗后并发症及再治疗发生率较低、更安全。远期疗效有待多中心大规模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7.
目的小卒中与短期内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密切相关,我们的研究试图评估小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8-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834例急性缺血性小卒中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恶化与未化组,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以调查问卷形式登记患者的基本资料,观察记录患者住院期间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恶化被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的神经功能NIHSS评分增长≥2分。结果共374例患者(7.47%)出现临床恶化。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和卒中病因成为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结论运动症状、严重高血压、新发房颤、感染、血管事件是小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子,分型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8例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探讨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结果 48例患者49枚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7枚(双微导管3枚),球囊辅助栓塞2枚,支架辅助栓塞28枚(Leo支架3枚,Lvis支架5枚,Enterprise支架14枚,Solatire AB支架6枚),Willis覆膜支架隔绝1枚,Pipeline密网支架植入1枚.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Raymond栓塞分级I级34枚(69%),Ⅱ级9枚(18%),Ⅲ级6枚(13%).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48例均达到临床治愈,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4例,1分2例,4分2例(该2例治疗前≥4分);出院后3个月至1年mRS评分0分46例,2分1例,4分1例,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20例DSA随访1~21个月,18例痊愈,1例明显好转,1例明显复发,再次手术致密栓塞.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不同栓塞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 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1例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 ,观察其 CT征象 ,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61例肾上腺肿瘤 CT全部检出 ,敏感性达 1 0 0 % ;术前正确定性诊断 52例 ,特异性达 85%。结论  CT对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 ,在定性诊断上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分析 6 7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6 7例病人均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 1 0T超导MR机 (Impact)行肝脏扫描 ,选用SE序列横断面成像 ,分别施行T1WI、PDWI和T2 WI ,扫描层厚10mm ,间隔 0 2mm。 18例施行了静脉团注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6 7例病人肝脏MRI共检出 12 7个病灶 ,单发者 47例 ,多发者 2 0例。病灶大小介于 8mm× 6mm~ 110mm× 80mm。全部病灶均呈长T1和明显长T2 信号 ,T2 WI 112个病灶信号均匀 ,15个病灶信号不均 ,后者均大于 6 0mm× 5 0mm。 18例行增强扫描者 ,平扫发现 2 3个病灶 ,增强则发现 2 7个病灶 ,多发现的 4个病灶直径均小于 8mm。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增强表现为自周边向中心强化 ,可持续 2 0分钟以上。结论 MRI是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以及同其它肝脏占位病变鉴别的有效手段。MRI增强扫描对发现肝脏较小海绵状血管瘤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