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医源性肾损伤出血是指在正常的、有创的医学诊疗工作中,因损伤血管,术后以出血(腹膜后血肿、血尿、出血性休克)为首发症状者.虽然在术前签署了诊疗同意书并由术者交代了此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但出现这种情况后仍然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避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成为医患纠纷的诱因.自2000年以来,深圳市人民医院介入科使用节段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医源性肾损伤出血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王加充  赵建农  王鹏程  张茂  陈健龙  彭浩 《重庆医学》2013,(30):3636-3637,3640
目的探讨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破裂出血患者(71例)作为出血组,未发生破裂出血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与对照组的畸形血管团位置、畸形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位置、引流静脉的方向、合并动脉瘤及所合并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位于深部的小于3cm血管团、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动脉瘤与脑血管畸形是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对于深部血管团小于3cm、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动脉瘤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3.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2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emergency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ETAE)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1997-01/2007-11我院ETAE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动脉性大出血的29例患者资料.分别行腹腔干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以明确出血动脉,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条经造影导管或微导管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其出血分支动脉,ETAE后均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排除侧支循环对溃疡区域供血.分析ETAE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内镜观察十二指肠球部动脉栓塞区黏膜改变.结果:导管位于腹腔干动脉造影,出现造影剂外渗7例,出血阳性率24%;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造影剂外渗、涂抹肠黏膜19例,出血阳性率65.5%;3例内镜明确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但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出血阴性.1例ETAE后,有肠系膜上动脉的胰十二指肠前下、后下弓动脉侧支供血,再予以微导管栓塞肠系膜上动脉上述两分支动脉.ETAE即刻止血26例,技术成功率90%;ETAE后30 d内未再出血27例,2例饮酒再出血,再行ETAE,临床成功率93%.5例出现一过性剑突下隐痛,未作处理自行缓解.19例患者ETAE术后内镜检查,10例ETAE前已查内镜者7例治疗后复查内镜,显示动脉栓塞区域的十二指肠黏膜呈苍白改变,无缺血坏死病例.结论:明胶海绵颗粒或条行ETAE是急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性动脉出血的迅捷、有效和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84.
食管内带膜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呼吸道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采用带膜金属支架治疗食管呼吸道瘘(ERF),用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3例ERF患者在X线监视下行经口带膜金属支架食管内置入术,平均年龄60.2(31/73)岁,术前平均禁食17.3(6-41)天,12例伴肺部感染。结果:术后ERF均立即阻 断,全部恢复进食,10例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随访平均生存33.3(1-178)周。结论:带膜金属支架食管内置入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ERF,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5.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主要使用的材料是骨水泥(bonecements),骨水泥的主要成分为粉状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其液性单体(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该材料最早主要应用于制造整形外科中起稳定和修复作用的植入物或假体,1984年法国的Deramond首先发明了PVP技术,当时主要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来逐渐发展到对椎体骨髓瘤、转移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压缩骨折的治疗,该方法主要目的是增强受损椎体的稳固性和强度,减轻病人的疼痛。1994年,PVP开始在美国应,…  相似文献   
86.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是一种严重的药物反应.由于缺乏对该种药物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的了解,国内往往将其诊断为重症药疹,在这部分患者中往往包含有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重症药物反应主要由少数药物所致,如别嘌醇、卡马西平等.而由柳氮磺吡啶引起者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0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女之比为1:1.87,发病年龄13~81岁,平均51.52岁.58例皮肌炎患者以皮肤症状为首发症状者占62%,皮肤损害中以双上眼睑紫红斑最多,占70%.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PK)阳性率分别为74.3%和51.4%,抗Jo-1抗体阳性率为1.4%.肌活检肌炎性和肌电图肌源性改变分别为90%和56.9%.恶性肿瘤伴发率约为12.9%.结论:45岁以上的患者要注意对恶性肿瘤的筛查.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皮损内注射聚肌胞对寻常疣及跖疣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近年来采用皮肤内注射聚肌胞方法治愈的126例寻常疣及跖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第1疗程结束时,痊愈81例,有效率为89.7%;第2疗程结束时,痊愈111例(88.1%),有效率95.2%。结论皮损内注射聚肌胞治疗寻常疣及跖疣疗效好,副作用少,不留疤痕,复发率低,值得应用,对于多发性寻常疣或跖疣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89.
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症介入诊疗价值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急症介人在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资料.分析导管在2级动脉和3-4级动脉开口造影时出血阳性率差异:经导管灌注缩血管药、止血剂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结果 导管在2级和3-4级动脉开口处出血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21.4%(12/56)和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后(24 h内)平均收缩压分别为(93.14±18.63)mmHg和(116.84 ±13.6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血凝酶20例,技术成功率80%(16/20),临床成功率55%(11/20).再出血9例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7例成功,2例失败,接受手术治疗.经导管灌注血凝酶和明胶海绵条栓塞共45例(36例+9例灌注后再出血),技术成功率93%(42/45),临床成功率89%(40/45).2种介入治疗方法比较,止血的技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8),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患者栓塞后因酗酒再出血,血管造影显示原出血动脉闭塞:1例患者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和栓塞,死于动脉性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肝动脉.门静脉瘘).结论 急症介入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诊断率、止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受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0.
CT导向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63例肝囊肿患者,其中41例单发,22例多发,均任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行硬化治疗。结果63例患者随访3~15个月,疗效指数0级4例(6.3%),Ⅰ级8例(12.7%),Ⅱ级23例(36.5%),Ⅲ级28例(44.4%)。硬化治疗总有效率为93.6%。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安全、经济、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