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正一、成人SCIWORA损伤定义SCIWORA的英文全称为: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它是由Pang和Wilberger于1982年在儿童脊髓损伤中首次提出的[1]。当时的定义是:外伤所致具有临床症状的脊髓损伤,且在影像学上未见骨折、脱位或失稳。但是脊髓穿透伤、电击伤、分娩并发症、脊柱先天性畸形所引起的脊髓损伤并未涵盖在其中。由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上世纪80年代尚未广泛普及与应用,因此该定义中的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X光摄片和CT  相似文献   
92.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穴位的作用可能与神经中枢的调节有关,特别是与大脑特定皮层功能有密切关系,局部的针刺信息沿外周神经传到中枢,经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调节后再沿神经或神经体液途径作用于各脏腑器官。由此可见,大脑是穴位和各靶器官之间发生效应的关  相似文献   
93.
白藜芦醇对缺血再灌注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小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 1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白藜芦醇组及假手术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Brdu标记增殖的干细胞,免疫组化法测定增殖细胞数。结果白藜芦醇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数存在差异。结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小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可能在其促进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运用电针刺激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曲池、上巨虚),观察针刺对于2种不同状态(便秘、腹泻)的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疗效,为探求针刺治疗的双向调节作用机制,扩大针灸主治范围,探索针灸配穴组合疗效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相应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肠病患者132例(便秘型72例、腹泻型60例),将2型患者各自分为2个电针组,2个药物组,分别为便秘电针组(36例)、便秘药物组(36例)、腹泻电针组(30例)、腹泻药物组(30例)。2电针组均采用针刺双侧曲池、上巨虚后,采用20 Hz电流、连续波刺激30 min。治疗期为4周,共完成16次治疗,第1~2周治疗5次/周,第3~4周治疗3次/周。腹泻药物组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2 mg/次,3次/d,连服4周。便秘药物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次,3次/d,连服4周。各组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完成后(第4周末)、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分别记录患者周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估其治疗期间及随访期的心理状态(SAS、SDS),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经治疗后,2电针组的周排便次数、大便性状、SAS、SDS均得到有效改善。组内比较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4周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中,2电针组的临床疗效与同型的药物组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能够治疗不同状态(便秘、腹泻)下的功能性肠病,并能产生稳定的、具有一定持续性的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电针及Sham针刺对绝经过渡期的干预效应,为临床治疗绝经过渡期综合症探寻一种绿色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60例绝经过渡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穴位治疗)和对照组(Sham针刺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和血清FSH、LH、E2水平的变化,比较电针及sham针刺对绝经过渡期的干预效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LH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绝经过渡期有效,电针对绝经过渡期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对比观察三伏穴位贴敷与三伏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三伏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三伏针刺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哮喘发作次数、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得分及血清IgG、IgE、IgA、IgM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在哮喘发作次数、ACT量表得分及血清IgG、IgE、IgA、IgM含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伏针刺治疗比较,穴位贴敷更能明显减少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使ACT量表得分增加,症状减轻,且使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增加,IgE含量明显减少,其调节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优于三伏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97.
对心脑内在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古代有关学术思想及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探讨了中西医关于心脑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心脑相关”学说,认为中医理论体系不应拘泥于“心神说”与“脑神说”之取舍争议,而倡“心脑互为体用”说,脑神为体,心神为用,心脑在人体的精神活动调节和发病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8.
目的:综述针刺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阐述针刺不同取穴方法在中风偏瘫康复中应用,以及所取得的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刺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的痉挛状态。结论: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养血调肝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已基本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总数逐年增多,达到一亿多人。而据上海市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其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为30%~50%。因其发病缓慢,常被人们忽视,故有人称之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