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法医临床对肋骨骨折鉴定的准确性包括:肋骨骨折的数量、部位、畸形愈合数量与部位以及伤病关系分析,因为它的最终结论涉及到当事者的自身利益,与案件的最终判决以及具体赔付金额密切相关,所以在法医学鉴定中,由于胸外伤导致肋骨骨折的准确鉴定,是提高法院、保险、当事人及或社会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2.
抗神经胶质瘤—皂苷类抗癌新药开发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对10种海洋生物和中药中具有抗肿瘤特别是抗神经胶质瘤作用的皂苷成分的研究成果。对3种海星、5种海参和2种植物中药的皂苷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共鉴定了78个皂苷,其中新化合物53个,多数化合物都具有新颖的结构特征。多数皂苷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特别是抗神经胶质瘤作用,部分皂苷经原位给药(间质化疗)显示显著的体内抗胶质瘤作用并克服了皂苷常见的溶血副作用。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干预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微管稳定以及多条信号通路。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抗胶质瘤新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先导化合物和科学依据。皂苷原位给药方式的成功有效克服了限制皂苷成药性的关键瓶颈——溶血性,表明抗神经胶质瘤可能是皂苷类抗癌新药开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3.
背景:获得足够量高纯度的成骨细胞比较困难,因此掌握简单而快速提取成骨细胞并进行培养鉴定势在必行。 目的:应用组织块法对SD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方法:取新生(<24 h)SD大鼠颅骨,去除周围多余的组织,将剔净颅骨剪成1 mm3大小的碎块,分别用常规方法和组织块法(改良)方法进行成骨细胞培养,从形态学、碱性磷酸酶和茜苏红染色等方法鉴定。 结果与结论:利用改良方法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呈阳性染色,茜素红染色后有矿化结节的形成。组织块法培养的成骨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成分单一、细胞培养时间短、数量、纯度、密度均一致,从而的得到稳定的成骨细胞系,为进行体外实验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清醒麻醉下开颅对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9年9月—2020年9月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90例,根据不同麻醉及处理方式分为全身麻醉(GA)组、清醒麻醉(AA)组和清醒麻醉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AA+ERAS)组各30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症状、肿瘤位置、侧别、病理级别、失血量、手术时间、切除程度、术后恶心呕吐、住院时间、术后癫痫、术后1周功能改善、术后2个月卡诺夫斯凯计分(KPS)等资料。所有病例都有2年随访资料,根据随访对死亡情况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3组患者的预后指标中,AA+ERAS组的肿瘤全切程度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2个月KPS高,结果均优于GA组和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结果显示术后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总存活率均高于GA组和A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理念联合清醒麻醉可明显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术后近期可减少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术后远期可延长患者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34-39]  相似文献   
25.
程光  吴景文等 《医学争鸣》2002,23(B12):51-53
神经胶质细胞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目前的多种疗法均难以彻底治愈肿瘤。近年研究表明,采用诱导分化治疗可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瘤的生长并促进其恶性程度的转化,该法可作为神经胶质细胞瘤的一种辅助治疗新方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在此对神经胶质细胞瘤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这些机制主要包括;通过改变瘤细胞周期;调节基因的表达;作用于多种细胞因子通路,调节细胞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26.
顽固性后鼻出血临床较少见,一般由血管性病变或肿瘤引起,表现为多次,反复性鼻衄,严重时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或窒息,威胁病人生命。对其治疗方法目前还存在争议。传统治疗是采用鼻腔填塞法处理,但常难以控制出血。况且长期填塞,病人感到极为不适,并会发生一些并发症。目前献报告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治疗G422胶质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建立小鼠颅内G422胶质细胞瘤模型,以ICP—AES法测定荷瘤小鼠不同组织中的10^B浓度。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未照射组(0Gy)、γ射线对照组(5、10Gy)、反应堆组(5、10Gy)、BNCT组(5、10Gy)。采用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平均生存时间、生存时间延长率作为评价指标,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荷瘤小鼠腹腔注射对二羟苯丙氨酸硼溶液后1.5h,瘤组织内的10^B浓度达到峰值[(43.78±3.02)μg/g]。BNCT5、10Gy照射后,移植G422胶质细胞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率分别为235%(233%)、329%(342%)。BNCT5Gy组的生存率与未照射组、γ射线5Gy组和反应堆5Gy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CT10Gy组的生存率与未照射组、γ射线5Gy组、γ射线10Gy组、反应堆5Gy组、反应堆10Gy组、BNCT5Gy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CT可以显著提高荷G422胶质细胞瘤小鼠的生存率,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的特点;同时BNCT具有较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优于同剂量γ射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8.
我院自1997年4月起,共收治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病人44例。均经介入治疗,临床效果满意。对近期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4例,男38例,女6例,年龄16~65岁。44例中,股骨头坏死54髋,均经X线、CT证实。Ⅱ期3髋,Ⅲ期32髋,Ⅳ~Ⅴ期17髋,Ⅵ期2髋。其中致病因素为使用糖皮质激素者18例,酒癖者14例,外伤者7例,原因不明5例。1.2 治疗方法在DSA系统监护下,使用COOK公司生产的5.0F万能导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健侧股动动脉穿刺插管,至对侧股动脉,超选择分别插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行血管造影,确定…  相似文献   
29.
大鼠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定条件下大鼠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成功的评价标准. 一、材料与方法 健康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n=8)、休克组(shock group,n=24),shock组又分为复苏组(shock-A,n=12)、非复苏组(shock-B,n=12).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是否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增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BNCT作用后,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光镜、电镜、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HG44细胞的凋亡率,以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表达Bcl-2、Bax蛋白的变化。结果 BNCT对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BNCT 4和8 Gy后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分别为63.2%和88.3%。BNCT作用后,Bax蛋白表达增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BNCT对胶质瘤细胞SHG44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使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