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8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7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19篇 |
内科学 | 43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31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292篇 |
预防医学 | 98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58篇 |
中国医学 | 55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IgA肾病患者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伴侣蛋白Cosmc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IgA肾病发病机制迄今不明,目前研究证实IgA肾病患者IgA1分子铰链区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的活性降低引起IgA1分子O-糖基化异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途径。作者前期研究推测IgA肾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性伴侣蛋白Cosmc表达降低可能是IgA肾病糖基化异常原因的中心环节。目的:检测IgA肾病患者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伴侣蛋白Cosmc基因编码区的DNA序列,并与Gene Bank公布的序列比对。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对象:选择2005-11/2006-0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肾病患者37例,包括IgA肾病患者27例和非IgA肾病患者10例,另选择5例健康自愿者,所有观察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实验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集所有观察对象的肝素钠抗凝外周静脉血2mL,采用经典酚氯仿法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定量DNA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所有观察对象的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伴侣蛋白Cosmc基因编码区,并对每个观察对象的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将所有测序结果分别与GeneBank公布序列一一进行比对。主要观察指标: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伴侣蛋白Cosmc基因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扩增结果及测序序列。结果:①Cosmc基因的编码区位于Cosmc基因的257-1213位,扩增后的Cosmc基因大小为1247bp。②IgA肾病患者、非IgA肾病患者以及健康自愿者之间的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特异性伴侣蛋白Cosmc基因编码区序列均一致,并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无差异。结论:未发现IgA肾病患者有Cosmc基因编码区序列异常,提示Cosmc基因编码区序列与IgA肾病IgA1分子的糖基化异常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82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下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癌(NSCLC)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研究选取102例NSCLC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64)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研究组行VATS下解剖性亚肺叶切除术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术中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肺功能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术中和术后情况可知,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FEV1%、FVC%、MVV%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FEV1%、FVC%、MVV%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肺不张3例(4.69%)、皮下气肿2例(3.13%),慢性疼痛1... 相似文献
823.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痰瘀毒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为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患者,将其分为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瘀毒互结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痰阻心脉证43例、气滞血瘀证38例、痰瘀互结证42例和瘀毒互结证45例。瘀毒内蕴组斑块的斑块负荷、脂质池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大(P<0.05),痰阻心脉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平均血管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最小(P<0.05),气滞血瘀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大且其脂质池占斑块面积比最小(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瘀毒内蕴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以斑块负荷高、脂质池面积大、脂质池面积占斑块面积比多及纤维帽薄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24.
目的研究羟丁酸钠(S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该保护作用对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插入栓线(MCAO)方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SO(50、100、200mg·kg-1)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各组大鼠脑组织顶叶皮质、尾壳核中c-fos阳性细胞数量。结果SO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行为学评分,改善因缺血所致神经行为功能缺失,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应增强,并可以显著减少顶叶皮质、尾壳核Fos阳性细胞的数量(P<0.01)。结论SO对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与其减少脑缺血早期c-f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25.
妇产科急症是下腹部急诊患者中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腹部B超诊断仪的普及,超声对妇产科急症的诊断范围日益广泛,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0例妇产科急症进行分析,探讨B超在妇产科急症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26.
病例 1 患儿女 ,系 1胎 1产 ,因胎儿宫内窘迫 ,40 3周行剖宫产术娩出 ,羊水清 ,出生体重 30 0 0克 ,1分钟 Apger评分 9分。出生时双眼呈闭合状态 ,生后第一天眼分泌物较多 ,不愿睁眼。外观眼睑无明显异常 ,触及无陷没。二天后家长诉小儿睁眼后无黑眼球 ,均为白斑 ,立即请眼科会诊 ,查 :外眼、双眼球稍小 ,结膜充血 ,角膜右眼稍小 ,左眼角膜稍大于右眼 ,表面光滑 ,但全角膜均为全层白色混浊。诊断 :双眼先天性小眼球 ,双眼先天性角膜白斑。患儿其他部位均正常。病例 2 :患儿女 ,系 1胎 1产 ,孕 41周 ,因臀位行剖宫产术娩出 ,羊水清 ,量较… 相似文献
827.
828.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初期入选的100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分成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治疗组于机械通气后48小时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支持治疗。观察并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和14 d后的营养指标: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营养状况: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间点周径(AMC);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临床指标:2周内脱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APACHE II评分以及观察肠内营养不耐受性:胃潴留、反流、误吸,导管相关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未到达终点(死亡或放弃治疗)的患者做退出处理。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血清ALB、PA、NB、IgA各指标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M... 相似文献
829.
目的:探讨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我院眼科的78例78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有不同程度晶体混浊的患者资料,入院后所有病例在药物控制眼压后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变化。结果:77只眼术后眼压控制于正常范围.视力恢复良好,1只眼眼压22mmHg左右,需行小梁切除术。结论:晶体超声乳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0.
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刀豆蛋白A(Con A)诱发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肝损害模型之一,很好地模拟了人类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疾病。其特征是在很短时间内小鼠肝脏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炎症性细胞浸润,同时血液中转氨酶水平大量升高。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趋化性因子(骨桥蛋白)、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5)参与了该模型的发病过程。此外,凋亡机制在该模型的肝脏损伤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这一肝损害模型的特点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