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0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 (PCNSML)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方法 :总结经手术证实的 2 7例PCNSML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 ; 结果 :患者以中年男性为多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误诊率高。病理学显示 2 6例为B细胞淋巴瘤 ,绝大多数属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为T细胞淋巴瘤。 81.3%B细胞淋巴瘤bcl 2呈阳性表达。术后行放、化疗者生存期优于单纯手术者。 结论 :PCNSML临床早期诊断困难 ,治疗方案应采取以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3.
刘琦  欧俊  孟奎  燕晓雯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5):431-433,T003
目的:观察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40岁以下患者的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及行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3例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患者年龄为22-39岁,病理形态包含四种类型,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瘤8例,免疫组化标记示6例ER和PR阳性,均为分化好的子宫内膜样腺瘤。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1例死亡,7例健在。其中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保守治疗后分娩;其余病理类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或转移肿瘤)的5例患者中4例死亡。结论:青年期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以子宫内膜样腺癌多见。ER、PR阳性、分化好的子宫内膜腺癌预后较好,早期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甚至可生育,而低分化腺癌、内膜间质肉瘤及转移性癌等特殊类型恶性肿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94.
作者运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研究了4例原发性颅内内胚窦瘤。其组织学具有以下特征:空网状结构、内胚窦样结构、腺样结构、多泡性卵黄囊样结构及透明小滴。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AFP、CEA和α_1-抗胰蛋白酶阳性。电镜下瘤细胞内外可见高电子密度的圆形物质,瘤细胞内见无定形基底膜样物质。作者还讨论了颅内原发性内胚窦瘤的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95.
患者,男性,18岁。因头顶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患者于2岁时头顶灼伤呈瘢痕性斑秃,其后原瘢痕处又遭石击,创口久治不愈。1988年1月于此处发现有一肿块并进行性增大,外院活检病理诊断为“分化性鳞状细胞癌”。体检:左侧头部斑秃,范围15cm×10cm,其中央见一处蕈状肿块,3.5cm×3cm,表面破溃,有少量分泌物,局部有活动性出血。X线示头颅颞顶部,偏左侧颅骨外板变薄,有骨质破坏,局部密度降低,可见软组织肿块影。1988年1月12日行肿块切除,背阔肌皮瓣游离移植术。术中见肿块基底宽大,基底部之颅骨完全破坏,肿块与硬脑膜紧密粘连。大体标本,肿块4cm×3.2cm×3cm,呈灰红色,表面尚光滑,无包膜,质嫩似鱼肉状。光镜下瘤细胞排列呈巢状或弥散分布,瘤  相似文献   
96.
患者男,18岁。因头顶部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患者2岁时头顶部不慎被火焰灼伤,形成疤痕,外观呈斑秃改变。1986年6月原疤痕处又遭石击,其创口久治不愈。1988年1月此处发现一肿块,进行性增大。曾在外院行肿块活检,病理报告为“分化性鳞状细胞癌”。体检:左侧头顶部见一似蕈状肿块,直径3.5cm,高3cm,表面有破溃,  相似文献   
9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3例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体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表明:PCNA阳性细胞数随肿瘤的恶性度增高而升高,各级星形细胞瘤的PCNA阳性细胞数除Ⅰ级与Ⅱ级之间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级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且Ⅰ、Ⅱ级与Ⅲ、Ⅳ级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星形细胞瘤PCNA阳性细胞数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CNA表达水平能较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作为临床评价星形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及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8.
食管癌肉瘤极为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予以报告,并结合文献作简要讨论。患者女,34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体重减轻5kg 多,食管拉网找到鳞癌细胞。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长约6cm 粘膜破坏,管腔狭窄。临床诊断:食管鳞癌。术中见肿瘤限局食管中下段,长5cm,未侵入周围组织,行部分食管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食管长11cm,周径3~5cm,距下切缘1cm 处见息肉状肿物4.5×2×1.5cm,切面灰白灰红色,质韧,肿物侵犯肌层。光镜:肿瘤由癌与肉瘤成分组成。表面为鳞癌,呈巢或团块状分布,有明显角珠形成。肉瘤成分位于深层,围绕癌巢分布或与鳞癌交织混杂。但分界清楚,互无移行。肉瘤细胞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部分细胞长梭形呈束状排  相似文献   
99.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多种有效抗结核药物的问世,结核病的高发趋势曾一度缓解.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城乡人口的迁移、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HIV感染的增加及抗结核治疗不规范导致的耐药性结核病发病增加等原因,结核病无论是肺内结核还是肺外结核的发病率均明显上升,有统计显示,结核病的患病率正以每年6%的速度快速增加[1].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腹水是临床疾病中常见的体征,有时很难判断出其病因。文中研究腹腔镜探查在无明显内、外科疾病,经腹水穿刺检查阴性的女性腹水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无明确内、外科疾病,腹水穿刺检查阴性的33例女性患者进行腹腔镜检查,整理分析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经腹腔镜探查后,29例明确诊断,其中结核性腹水23例,黏液性卵巢癌3例,腹膜原发癌3例;1例乳糜腹水者经淋巴结活检后确诊为淋巴瘤。另3例腹腔镜检查未见异常,其中1例因免疫检查异常按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后好转;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经补充甲状腺素治疗后好转;1例行PET/CT提示右卵巢代谢增高,再次手术切除右卵巢,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性囊状滤泡及囊状黄体增生伴出血,术后腹水及症状渐好转。结论对反复内、外科检查仍原因不明的女性腹水患者,腹腔镜探查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以利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