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中医益气活血消痞法的应用效果及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根治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根治HP四联疗法联合益气活血消痞法治疗者为观察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胃黏膜病理性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及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12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CD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 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CD8+、IL-4、IL-6、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IL-2、VEGF及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中,益气活血消痞法对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2.
63.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神经元及神经递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NOS阳性神经元,NO、Ach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探明四逆散促胃动力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染色显示大鼠胃窦部NOS阳性神经元,医学彩色图象分析仪图象定量分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中NO,Ach含量。结果:四逆散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胃窦黏膜肌内NOS阳性神经纤维及其末梢的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粉肠显著性差异(P〈0.01)。四逆散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胃窦组织中NO含量明显减少,Ach含量增多,与空白对照组均有粉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逆散可显著减少胃窦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降低NO含量并同时增加Ach的含量,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缓解胃肠动力障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调中颗粒对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Ⅲ标准和中医寒热错杂证辨证分型标准,选择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5例),用调中颗粒组6 g/次,tid;对照组(105例),用多潘立酮10 mg/次,tid,观察治疗后14、28 d时症状评分的变化及对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8 d时的有效率分别为91.43%和76.19%(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分别92.00%、90.91%,对上腹痛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分别94.34%、57.69%。[结论]调中颗粒显著改善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上腹部不适、腹胀、早饱或上腹痛等症状,并且对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无差异。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通腑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胰腺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血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实验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降低胰腺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7d后,实验组血AMY、CRP、TNF-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合剂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可明显减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胃电节律和胃肠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5倒FD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心理护理组、常规治疗加精神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3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电图、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组、联合治疗组改善FD病人临床症状减分率、降低总胃电节律异常、增加血中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心理护理疗法具有改善FD病人胃动力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痰瘀通胶囊和易善复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脏B超、肝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超声声像、血脂异常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变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有较好疗效,具有护肝、降脂、改善血流变等作用。 相似文献
69.
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特点,以提高陔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顷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15例骨梗死的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总共累及21个部位.股骨下端8个,胫骨上端7个,胫骨下端2个,肱骨上端1个,桡骨下端1个,距骨2个。12例患者MRI表现符合急性骨梗死,2例符合亚急性骨梗死,1例符合慢性骨梗死。21个部位的病变均示松质骨内类圆形或不规则边界清楚的地图状改变。结论MRI是诊断骨梗死最有效方法,不仅能显示早期骨梗死的各种征象,在亚急性期及慢性期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且为无创件诊断.是评估骨椰死的最件榆杏片洪 相似文献
70.
疏肝理气方剂对大鼠胃窦组织神经元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方剂对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一氧化氮(NO)和乙酰胆碱(Ach)神经递质的影响,从而探讨疏肝理气方剂促胃动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小柴胡汤组、四逆散组、柴胡疏肝散组、解肝煎组、逍遥散组、莫沙比利阳性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采用NADPH-黄递酶组化法染色显示大鼠胃窦部NOS阳性神经元,医学彩色图像分析仪图像定量分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用药后胃窦组织中NO、Ach含量。结果小柴胡汤组、四逆散组、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胃窦黏膜肌内NOS阳性神经元的面积及平均吸光度值明显降低,较空白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小柴胡汤组、四逆散组及柴胡疏肝散组胃窦组织中NO含量明显减少,Ach含量增多,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疏肝理气方剂中,小柴胡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可显著减少大鼠胃窦组织中NOS阳性神经元,降低NO含量,并同时增加Ach的含量,从而促进胃肠运动,缓解胃肠动力障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