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患者 男 ,6岁 ,因被人用螺丝刀由右眶刺入脑内半小时而收入院。体检 :呈深昏迷状 ,潮式呼吸 ,GCS 4分。右眼球完整 ,螺丝刀由内眦紧贴眼球内侧插入。 15cm长螺丝刀杆仅剩 1cm与刀柄留置在眼眶外 ,刀杆直径 8mm ,头部宽12~ 15mm ,顶在枕内粗隆上。右眼球固定 ,瞳孔 5mm ,直接、间接光反射均消失 ,左侧瞳孔 3mm ,无光反应。牙关紧闭 ,左侧肢体及右上肢肌张力低 ,刺痛无反应。右下肢肌张力高 ,刺痛呈伸直状。角膜、腹壁、提睾反射消失 ,病理征未引出。X线片、CT示螺丝刀经眶由视神经管刺入脑内 ,贯通右侧脑干、枕叶 ,并有…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技术(MR-DTT)在成人基底节脑出血内囊传导束中的改变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5-06—2016-10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急性脑出血患者42例,均只接受保守治疗,利用MR-DTT分析评估内囊皮质脊髓束损伤程度,并于发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进行患侧上下肢肌力评估、运动功能评分(FM量表)并分析其与CST损伤分级的关系,分析发病后1个月FA值的变化。结果 42例患者均得到完整的DTT图像,根据CST损伤程度分级,其中1级7例,2级16例,3级19例,患侧肢体肌力和FM评分均与CST损伤分级呈负相关;治疗1个月后患侧FA值得到明显提高。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技术能准确评估CST受损情况,且能预示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3.
目的总结并探讨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治疗颅内小病灶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立体定向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不同性质颅内占位病变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本组病灶均全切,癫癎发作消失14例,改善11例,轻瘫病人术后肌力恢复,无死亡,无术后感染及手术致残,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立体定向辅助开颅手术定位简单而准确,开颅后病灶空间定位和区别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界限也更容易,切除颅内小病灶后神经功能保全良好,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时间均可以明显缩短,符合目前微侵袭外科的要求,对于位于重要功能区、肉眼下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不易区分的小病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0例脑挫裂伤后失语症患者按入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外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1组采用0.18MPa压力,治疗2组采用0.20MPa压力的高压氧治疗,高压氧1个疗程治疗10d,中间休息2d,共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3个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BDAE)的分级变化。结果:经2和3个疗程治疗后,2个治疗组BDAE分级评价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在脑外伤失语症的治疗结果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脑挫裂伤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患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其言语功能改善较明显,高压氧治疗压力0.18MPA和0.2MPA对脑挫裂伤失语症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建议采用0.18MPA的压力治疗脑挫裂伤后失语症可能更合适。  相似文献   
65.
目的采用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与传统开颅术清除血肿作比较,探讨两者的优劣与特点。方法 40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等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6.1±15.5)min,开颅组为(191.5±28.1)min(P0.05);神经内镜组术出血量平均(52.0±11.3)mL,开颅组为(455±127.9)mL(P0.05);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平均(87.3±6.0)%,开颅组平均(89±21.5)%(P0.05);随访6个月神经内镜组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2例。开颅组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神经内镜组患者与开颅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透明导管鞘辅助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能很大程度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锁孔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并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眉部切口,在眶上额骨作直径2cm左右开颅,应用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病变。结果 连续8例颅咽管瘤患者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获治愈。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并有效地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9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8.7%,显著高于对照组15.6%(P〈0.001),而致残率(15.2%)和死亡率(26.1%)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和48.9%(P均〈0.01)。治疗组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再出血等并发症的比率与对照组相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措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由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DSA证实后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①本组有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胼周动脉瘤1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②11例均被栓塞成功,其中被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5例,在术后3~6个月的DSA随访中,显示这5例完全闭塞。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的有9例,4分的有1例,死亡1例。无技术相关并发症。③术后3~6个月DSA随访6例,MRA随访2例,电话随访2例。有影像资料的随访病例显示,动脉瘤均被完全闭塞;电话随访患者GOS均为5分,无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