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确诊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87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期86例非小血管病的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含量、吸烟、酗酒等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含量、吸烟、酗酒是引起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和避免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小血管病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与恶性肿瘤均为我国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些恶性肿瘤原发灶无明显临床表现 ,而以脑部转移灶为首发表现 ,常被误诊为脑卒中。本文就我科近年来误诊的4例脑转移瘤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 ,男 ,5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5天入院。有原发性高血压史2年。查体 :BP25/14kPa ,神志清 ,运动性失语 ,右侧面、舌、肢中枢性瘫痪 ,肌力Ⅲ级。头颅CT示左额叶片状低密度灶。按急性脑梗死给予脱水、抗凝治疗后好转 ,入院2周后症状加重 ,复查头颅CT示额叶片状低密度灶不规则扩大 ,腰穿测压力2.15kPa ,脑脊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患者28例,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17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2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经治疗未再发作,6例患者症状无好转,3例患者进行性加重,其中1例死亡。结论临床上出现眩晕、单侧听力障碍、共济失调、多组脑神经尤其是第Ⅷ对脑神经受累时,应警惕小脑前下动脉闭塞的可能,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以确诊,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现将两年来遇到的4例慢性硬膜下血种误诊病例报告如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例1,男,60岁。因头痛、呕吐16天,发烧3天、意识不清1天于1985年8月11日入院.患者16天前因头皮“肿块”手术切除.次月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按“脑脓肿”给予“青霉素”、“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行客观评价。方法:按照全国脑防办《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第二阶段临床再评价研究》实施方案,对4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和对照组。评定指标包括脑卒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副作用。结果:治疗组23例,终止治疗5例,其中1例自动退出试验。2例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皮肤大片瘀斑,1例突然死亡;对照组26例,终止1例,为自动退出试验。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非常显著(P&;lt;0.001),尤其用药第6天最显著[治疗组为(68.10&;#177;54.46)g/L,对照组为(327.44&;#177;142.17)g/L];治疗后14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14d,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并无显著差异;治疗组应用降纤酶后有1例病情加重,而对照组中有4例病情加重。结论:降纤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作用确切显著,在此样本中对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显著,具有抑制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作用,但可能有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评价筛选颈动脉狭窄的方法。方法 对 10 6例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检验血脂、体检颈动脉、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 ,必要时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 ;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重于TIA组患者 ;颅外颈动脉狭窄≥ 5 0 %有 7例 (6 6% ) ,有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的患者颈动脉严重狭窄发生率明显增高 ;颈动脉狭窄率超过 3 0 %者多有血管杂音 ;颅外段颈动脉超声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吸烟史及高LDL血症是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可通过对高危人群体检颈动脉作初步筛选 ,再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测颈动脉 ,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狭窄程度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操作技术.方法 1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中,M1近段狭窄11例,M1远段狭窄3例,M1—M2段狭窄1例,M2段狭窄2例.采用冠脉支架行狭窄段支架成形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94.12%(16/17),颅内出血发生率11.8%(2/17),临床随访3~6个月,无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疗效确切,操作技术可行,但其安全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总结Moyamoya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2月至2004年10月经DSA或MRA确诊的31例Moyamoya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25.7岁;脑卒中和头痛是本组Moyamoya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83.9%(26例)和74.2%(23例);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而成年患者以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为主;所有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或其分支狭窄或闭塞和Moyamoya血管形成,其中有27例患者的CT或MRI表现为双侧病灶。结论对于年轻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时性缺血性发作(TIA)或脑卒中患者,尤其有卒中史或反复头痛发作者必须使用MRA以除外Moyamoya病。  相似文献   
20.
凌云  石军锋 《中外医疗》2014,(12):44-46
目的:探讨观察尼莫地平在丛集性头痛急性发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3例丛集性头痛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2组治疗均给予吸氧、泼尼松40 mg/d,连用3 d后改为10 mg,每日口服,总疗程10 d;治疗组加用尼莫地平片30 mg,3次/d口服,疗程亦10 d;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43例丛集性头痛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治疗组(21例)头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丛集性头痛发作期有明显疗效,且该药较为普及,临床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