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目的:探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半间笔者应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5例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3 d总引流量、肝功能及并发症的指标。
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20±346)mL;术中输血9例,平均输血量(533±176)mL;术后3 d总引流量平均为(426±285)mL;血清ALT,TBIL,PA及PT各指标值在术后7 d内有10例(10/15)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14 d内有13例(13/15)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难治性腹水1例,无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
结论: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对残余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伴有肝硬化巨块型肝癌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62.
目的分析肝硬化对肝癌多层螺旋CT扫描双期强化的影响。方法对98例肝癌的CT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有无肝硬化分为肝硬化组62例和非肝硬化组36例,对其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扫CT值进行比较,并分析肿瘤多期CT影像特点。结果两组平扫CT值、各期肿瘤强化值和肝实质强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动脉期强化值和强化面积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门脉期强化值和强化面积分级和延迟后病灶是否强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门脉期肿瘤边界是否清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的程度对肝实质及肝癌CT扫描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63.
目的:观察中药补肾化瘀汤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且自愿加入本项实验的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三个治疗组(中药补肾化瘀汤治疗组;西药坦索罗辛治疗组;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做前列腺症状评分记录;尿流率测定;血清PSA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经直肠测前列腺大小等.中药补肾化瘀...  相似文献   
664.
采用球囊扩张下腔静脉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40例。40例中男18例,女22例。病程1~24年。病理类型为膜性下腔静脉阻塞(37例)和短节段性下腔静脉阻塞(3例)。本组病例总扩张成功率为92.5%(37/40)。1例因肺梗塞而死亡;5例下腔静脉侧壁被穿刺导丝刺穿,后者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随访3至38个月,2例症状复发并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作者指出,球囊导管扩张下腔静脉成形适应于布-加综合征的某些病理类型,如膜性下腔静脉阻塞和短节段性下腔静脉阻塞,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若B超或/和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内有血栓者,则为球囊扩张成形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665.
目的 建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分型,并根据分犁制定相应的外科处理对策.方法 对63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提出不同类型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分型及外科处理对策.结果 根据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探查结果,将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分为4型:Ⅰ型,门静脉主干海绵样变波及门静脉肝内分支,主要处理方法是门-体分流术(肠-腔和脾-腔等)或附加门-奇断流术;Ⅱ型,门静脉主干海绵体样改变,同时病变累及部分肠系膜上静脉或部分脾静脉,主要处理方法是门-体分流术(肠-腔和脾-腔等)或附加门-奇断流术;Ⅲ型,门静脉海绵样变波及整个门静脉系统,主要处理方法是门肺分流术(脾肺固定术等)、肠系膜下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或附加门-奇断流术;Ⅳ型,以上的任何类型合并了胆道和(或)胰腺的病变,主要处理方法是选择处理主要病变且对两类病变分期处理. 结论多普勒超声和多排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是诊断本病的理想方法;正确的术前诊断、分型并结合个体化的处理对策在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6.
作者报告手术治疗布-加综合征502例的经验体会。其中Ⅰ型(隔膜型)274例,Ⅱ型(肝主静脉闭塞并IVC狭窄)124例,Ⅲa型54例,Ⅲb型48例,Ⅳ型2例。本组中采用隔膜切除术172例,脾肺固定术158例,球囊导管或手指破膜术48例,腔-房或腔-腔转流术34例,肠-房和脾-房转流术23例,肠-腔分流44例,腔-脾-房转流术2例,脾静脉-颈静脉转流术16例,其他手术5例。248例(49.4%)效果良好,182例症状改善(36.3%),有效率85.7%;14例死亡(2.8%)。并对临床分型、术式选择、并发症的防治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67.
放射介入加肠腔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放射介入加肠腔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对布 -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0例下腔静脉及主肝静脉完全闭塞、又无扩张代偿的副肝静脉的10例病人 ,行经皮腔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内支架术后 ,再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 (联合手术 )。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由 1 5 7~ 2 7kPa(16~ 2 8cmH2 O )降至 0 78~ 1 47kPa(8~15cmH2 O) ,门静脉压力由 2 94~ 4 41kPa(30~ 45cmH2 O)降至 2 45~ 2 94kPa(2 5~ 30cmH2 O) ,1例病人死于手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 ,余随访 6个月至 2年 ,肝脾缩小 ,腹水减少或消失 ,下肢水肿消失。结论 本联合术式对某些类型的布 -加综合征病人为合理、适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668.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针灸治疗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尿路结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66.0%,两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采用中西药与针灸有序结合治疗尿路结石疗效显著、安全、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9.
670.
目的 分析二仙汤加味联合阴囊按摩治疗老年高尿酸血症(HUA)伴勃起功能障碍(ED)的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HUA伴ED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二仙汤加味联合阴囊按摩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雌二醇(E2)、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阴茎血流动力学指标[阴茎海绵体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阴茎血管阻力指数(RI)、阴茎血流指数(PFI)]、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评估两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UA、ET-1、RI、PFI和胸闷胁胀、腰膝酸软、遗精早泄、阴囊疼痛主要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E2、NO、PSV、EDV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HOQOL-BREF评分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