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0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失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54例病例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经过不同措施处理的40例患者中有37例取得较好效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虽已较广泛开展,但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准确选择假体,提高手术技巧。术前的髋关节CT应作为了解髋臼底厚薄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腰骶部椎管内蛛网膜硬脊膜囊肿少见,本文报告术后随访8例,并结合有关文献复习,就其命名、诊断与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该病症状多不典型,体征少,但久站、久走后病情可加重。如不认真寻问病史,反复细致的物理检查,极易与腰骶部其它疾病相混,发生误诊。该病的最后确诊颈椎管造影或MRI检查。确诊后一般应手术治疗。只要操作认真、细致,术后疗效均佳。文内对该病的诊断治疗的其它相关问题及关于该病命名亦进行了初探.腰骶部椎管内蛛网膜硬脊膜囊肿的命名、诊断与治疗(附术后随访8例报告)@张美心$贵州省人民医院!550002…  相似文献   
13.
张一  田晓滨  韩伟  陈鹏 《贵州医药》2008,32(12):1086-1088
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创面修复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骨科医生,尤其是伴有骨外露以及创面严重感染的复杂病例.我们于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了24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GustiloⅢ度)的患者,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在创面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上均有明显优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特别是医源性者 ,临床较少见。 1990~ 2 0 0 0年我们共收治 3例 ,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病例报告 例 1,男 ,5 3岁。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行T9/10间隙硬膜外麻醉穿刺术 ,于术后 36h出现胸背部疼痛 ,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 ,双下肢肌力 1级 ,肌张力增高 ,尿潴留。病理反射阴性。CT示T8~T11椎管内硬膜外血肿 ,脊髓受压。立即行椎管探查血肿清除术 ,见T8~T11节段椎管内硬膜外暗红色血肿 ,范围约 2× 6cm ,脊髓受压较重。术后随访 1年 ,MRI示原病变处脊髓软化 ,患者双下肢运动及感觉无恢复。例 2 ,女 ,2 5岁。…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结核菌感染率为44.5%。目前我国结核病人估算有6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在55.2岁,其中骨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3%,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75%。脊柱结核因造成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形成,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等容易对脊髓形成压迫,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 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 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 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 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 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 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 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 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 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贵阳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动物实验,光镜观察完成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病理科,电镜观察在贵州师范大学电镜中心完成。①30g/L汉防己甲素制备:用0.1mol/L的HCl30mL将3.0g980g/L汉防己甲素(杭州中香化学有限公司)充分溶解,再以0.1mol/L的NaOH反滴定至pH值5.5,最后以生理盐水(pH=5.5)定容至100mL,4℃保存备用。②40只成年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将兔行L3节段椎板切除术,形成一处10mm×5mm的硬脊膜裸露区。生理盐水组:予0.5mL生理盐水覆盖;明胶海绵组:予明胶海绵覆盖;汉防己甲素组:予0.5mL汉防己甲素覆盖;汉防己甲素 明胶海绵组:予浸湿汉防己甲素的明胶海绵覆盖。③术后2,4,8周取材作大体、光镜、透射电镜观察;8周行硬膜外粘连分级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40只大白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瘢痕生长情况:大体、光镜、电镜观察生理盐水组及明胶海绵组硬膜外瘢痕粘连日趋明显。汉防己甲素组及汉防己甲素 明胶海绵组炎性细胞渗出较少,成纤维细胞较少,胶原纤维形成较少,硬膜外瘢痕无粘连。②瘢痕面积和粘连长度/硬膜周长比值测定:生理盐水组两项指标均大于汉防己甲素组、汉防己甲素 明胶海绵组[(0.237±0.004),(0.087±0.004),(0.099±0.006)mm2;0.201±0.006,0.059±0.024,0.063±0.008;P<0.01];明胶海绵组上述两指标也大于汉防己甲素组、汉防己甲素 明胶海绵组(P<0.01);而生理盐水组和明胶海绵组,汉防己甲素组和汉防己甲素 明胶海绵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且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改进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技术成为研究的课题之一。目的:明确各种内固定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为治疗技术的改进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参考信息。方法:分别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及内固定治疗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重点分析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同时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对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假体的类型以及假体的稳定性均为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非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于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周围假体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不损害假体周围骨皮质,并且具有固定稳固、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锁定加压钢板结合钢缆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对骨折断端血供干扰小、固定稳固等优点,2种内固定治疗均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而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比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将pIRES-BMP2-VEGF165导入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将转染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内,4周后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体内诱导成骨效果。结果:转染pIRES-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出1.2kb及590bp两条带,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阳性信号。该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4周后有大量异位骨形成。结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强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单纯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只有骨诱导性,单纯异种脱蛋白骨只有骨传导性。目的:评估异种脱蛋白骨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山羊大段长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实验,于2005—03/2007—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山羊24只用于制备大段长骨缺损模型。市售猪股骨用于制备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为美国Biosource公司产品。方法:山羊右侧胫骨中下段截除胫骨总长度20%制备节段性骨缺损模型。24只山羊按植入材料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每组8只。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4,8,12,16,20,24周X射线评估骨缺损情况。植入后24周取新生骨组织进行双能X射线、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测修复效果。结果:植入后12,24周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X射线评分均高于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24周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均高于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自体骨组和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24周生物力学测试表明,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植入后24周,自体骨组、异种脱蛋白骨+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新生骨与最初两断端连成一体,新生骨骨小梁排列整齐有序。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组,新生骨与最初两断端部分相连。结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异种脱蛋白骨修复山羊胫骨大段缺损成骨能力与自体骨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