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在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例行CVVH治疗的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观察CVVH治疗前后血钠变化及病情转归,血钠浓度及纠正速度、渗透压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变化。结果 16例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为69%(11/16)。死亡组中血钠水平中重度增高者占73%(8/11),存活组中血钠水平中重度增高者占1/5,死亡组CVVH前血钠水平和高血钠的持续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CVVH治疗期间血清钠每日下降10.2mmol/L,血钠纠正速度为0.89mmol.L~(-1).h~(-1)。所有患者经CVVH治疗后血清钠和渗透压明显下降,APACHEⅡ评分改善(P<0.01)。结论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CVVH治疗前血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预后越差。CVVH治疗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安全有效,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52.
腹膜平衡试验 (PET)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确定腹膜溶质转运特性的方法 ,而长期腹膜透析 (PD)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应以患者腹膜运转特性为依据。作者对 2 2例腹透病人根据PET结果并结合尿素清除指数 (KT/V)和肌酐清除率 (Ccr)指导临床对病人腹透处方予以相应调整。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 2例腹透病人 ,其中男性 13例 ,女性9例 ,年龄 33~ 77岁 ,平均 (5 7 2± 11 7)岁 ,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14例 ,良性小动脉肾硬化 4例 ,糖尿病肾病 (DN) 2例 ,间质性肾炎 1例 ,痛风性肾病 1例 ;腹透时间 1~ 90月 ,平均 (37 3…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性,58岁,因"双下肢无力半年"于2008年7月1日收入院.患者曾于2008年1月出现双下肢无力,以右下肢近端明显,并进行性加重.入院时上下楼梯困难,能在平地独立行走,伴有大腿部肌肉跳动及深部疼痛,无麻木,无消瘦,无明显双上肢无力.  相似文献   
5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在ACI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于发病72 h内、第7 d及第14 d测定病例组(91例ACI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并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卒中亚型的VEGF表达。结果:病例组在发病72 h内、第7 d及第14 d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各时点血清VEGF水平高于小面积组(P<0.01);心源性栓塞组血清VEGF水平在第7 d、第14 d高于小动脉闭塞组(P<0.05),但在入院72 h内无显著差异,大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其它两个亚组无显著差异。VEGF与CRP(r=0.372, P<0.05)、WBC(r=0.647, P<0.01)、NIHSS评分(r=0.448, P<0.05)之间呈正相关,与2周时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没有相关性(r=0.193, 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增高,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再灌注损伤以及修复病理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缺血缺氧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5.
王黎萍  吴承龙 《浙江医学》2009,31(4):554-555
脑卒中后的肢体肌张力增高是瘫痪肢体恢复过程的一个阶段,肌张力的增高可帮助患者的站立与行走,但高痉挛状态妨碍肢体功能的好转,妨碍患者的行走、移动和护理。既往对肌痉挛的治疗,多采用物理治疗、针灸、药物、手术等,疗效均不理想。本研究采用肌电引导注射肉毒毒素(BTXA)联合电刺激治疗,分析探讨BTXA在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与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作用以及中频电刺激对BTXA疗效的加强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长期涤纶套导管内血栓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评价9例次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双腔导管的患者发生导管内血栓者经溶栓失败后行手术取栓术(A组)和9例次新穿刺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①A组和B组导管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22个月,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B组比较,A组插管处局部皮肤感染率和导管引起的全身感染发生率、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导管血栓发生率以及出血性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纤维鞘形成。结论对于溶栓失败的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套导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取栓法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7.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1岁,农民。因反复浮肿2年,再发10天,于1995年11月15日收住入院,住院号83316。2年来患者反复脸面及双下肢浮肿,多次在外院门诊求治,尿蛋白(卅)~(卌),均拟诊肾炎治疗,未显效。入院前10天浮肿再发,进行性加重,伴尿少,纳差。3天前出现胸闷、气促、不能平卧而收住。既  相似文献   
58.
王黎萍  朱仁洋  董芬 《浙江医学》2015,37(17):1449-1452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房颤改良评分法(ABCD2F评分法)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260例TIA患者,按照ABCD2与ABCD2F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2种评分方法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根据2种评分法的危险分层(低、中、高危),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IA患者2d和7d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6.1%。预测2d脑梗死风险,ABCD2及ABCD2F评分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和0.65;预测7d脑梗死风险,2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和0.62。对7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是7d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按ABCD2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1.22%、12.8%、16.98%,7d为3.66%、18.40%、30.19%;按ABCD2F评分法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发生率:2d为0%、12.69%、16.98%,7d为1.37%、18.66%、30.19%;两种评分法各危险分层分组间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BCD2F评分具有早期脑梗死预测价值,结合房颤的危险分层更具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