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荆黄汤熏洗液对家兔各种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制作创面、溃疡两种创伤伤口,将该药物外涂于创面,计算创伤面积及愈合时间。结果 荆黄汤熏洗液能将创面、溃疡模型家兔的创伤愈合时间缩短约5.82天、5.29天。结论 荆黄汤熏洗液对家兔的创伤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encephalomyelitis,EAE)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并与已论证的传统治疗方法甲基泼尼松龙对EAE实验治疗做临床对比其疗效。方法: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混合液诱导SD大鼠建立EAE模型,免疫10d后将FK506分别以1mg/kg,0.5mg/kg剂量给予每日腹腔注射EAE大鼠,连续给药10d,观察其发病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比率,免疫后30d,观察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显示神经再生的形态学证据。结果:FK506能减轻EAE的临床症状,促进EAE的临床缓解和恢复;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浸润;减轻髓鞘和轴突损伤,促进轴突再生作用,且停药后未见动物复发。结论:FK506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有一定的实验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3.
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使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为从神经干细胞来源得到少突胶质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加入甲状腺素(T3)和(或)胰岛素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诱导末期NSC分化中GalC,GFAP的表达,通过比较增殖情况、分化率、GalC阳性细胞突起长度分析不同诱导因素组合对NSC定向诱导为少突胶质细胞的作用。结果:经甲状腺素和(或)胰岛素诱导后能够分化出少突胶质细胞,不同浓度T3和(或)胰岛素对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不同。结论:甲状腺素和胰岛素能诱导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且促进分化细胞的增殖和成熟,T(340ng/ml)和胰岛素(25μg/ml)共同使用时这一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3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2 2 4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早期手术组)14 8例;乙组(延期手术组) 76例。甲组男113例,女35例;年龄19~6 7岁,平均38.2岁;其中环状混合嵌顿痔5 2例,多个混合嵌顿痔4 8例,单个混合痔嵌顿15例,环状内痔嵌顿2 8例,多个内痔嵌顿5例。乙组男5 7例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枢神经轴突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炎症反应及髓鞘脱失的关系。方法用MOG35-55蛋白多肽免疫C57BL/6J小鼠复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动物模型EAE,采用轴突的Bielschowsky染色结合常规形态学染色和神经系统髓鞘染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泼尼松龙能促进EAE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中枢神经轴突损伤,同时能清除病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及降低神经髓鞘的脱失。但是当停止用药后,该疾病又复发,轴突的损伤与未治疗对照组相同。结论泼尼松龙能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缓解,对轴突损伤有短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王光辉  王顺和 《医学综述》2005,11(6):517-519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典型代表,是以CNS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病变呈多灶性,常累及白质、视神经、脊髓传导束、脑干和小脑。临床症状包括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麻木、行走困难、瘫痪等。流行病学显示该病在北美洲约有40万例患者,我国约有6.5万例患者,全球的患者超过100万例,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对21例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患者行切开挂线术。结果21例均临床治愈,住院时间15~26d,平均20d。其中2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无复发,1例形成肛瘘,经再次手术治愈。结果表明,切开挂线术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具有疗程短,一次性治愈率高等优点,且有效减轻或避免了肛门缺损。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在本院肛肠科的98例环状混合痔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组(治疗组)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对两组疗效作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临床治愈,两组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疗程、术后水肿、术后光滑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更少,肛门整复效果好,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2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0.
多发性硬化(M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等。虽然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是近年来各种治疗方法从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病情,改善了临床症状,尤其是传统免疫学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完善和胞浆型磷脂酶A2 抑制剂作用机制的阐述为攻克MS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