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2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脊索瘤是由胚胎期脊索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肿瘤,约占颅内 肿瘤的0.5%~1%,属罕见肿瘤[1]。组织学上该肿瘤属良性,生长缓慢,但因其生 长在脑干等重要结构附近,外科根治非常困难,且复发率高,对放射治疗不敏感,预后不良 。本文作者8年间共手术治疗了10例颅内脊索瘤,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89年1月~1996年1月,共手术治疗颅内脊 索瘤 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7岁,平均38.5岁。7例位于斜坡 部并向鞍旁发展,3例局限在斜坡部。 1.2 临床症状、体征及手术所见 视力及视野障碍8例,其中4例出现 外展神经麻痹。2例出现丘脑下部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手术经额、颞下入路7例,经鼻蝶窦入 路3例。术中见肿瘤位于颅底硬膜外,7例肿瘤呈浅灰色,质软呈胶状,行次全切除。3例 肿瘤硬韧,似软骨样,行部分切除。所有病 人术后经过良好,均行放疗。术后2年随访,2例肿瘤复发,未行再次手术。目前该组病人2 例死亡,8例健在。 1.3 术后病理 7例为典型的脊索瘤,3例为软骨性脊索瘤。 相似文献
32.
经颅多普勒对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前后的检测分析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和评价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carotidcavernousfistula,TCCF)球囊栓塞疗效。方法对12例TCCF患者采用TCD检测颅底主要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血流频谱形态,血流声频特征。结果治疗前双侧虹吸部血流不对称,血流速度增快,PI减低,频谱内部分布紊乱伴明显杂音,眼上静脉血流逆返。球囊栓塞后异常血流信号消失。结论TCD能够提供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球囊栓塞效果的客观血流变化依据,是检测介入治疗后TCCF是否完全栓塞的重要无创检查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方法。我们总结了 14例老年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治疗体会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4例 ,男 5例 ,女 9例 ;年龄 6 5~ 73(6 7.3)岁。 12例有蛛网膜下腔 相似文献
34.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适应症的回顾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我院1984 ̄1993年经CT证实并施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350例临床资料,探讨了该病治疗的手术适应症。作者将预后按年龄、血压、血肿部位、血肿量和意识状态等分别做出对比分析,从中提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症,其中强调意识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Superselectiv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infusion was effective in 1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occlus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In the 10 patients, 8 were men and 2 women. Their age ranged from 34 to 70 years. 相似文献
36.
骨髓基质细胞(MSC)是指骨髓基质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不仅可分化为中胚层细胞,而且也可横向分化为外胚层起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缺血性脑损伤时,MSC可向缺血灶迁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研究表明,MSC静脉移植促进脑缺血神经功能恢复并非由于移植后新分化的神经元与宿主神经环路发生整合,而是MSC分泌的各种生长因子介导的。MSC并不能取代损伤组织,而是增进其功能,提高残存组织的可塑性。另外,MSC还是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的良好载体。MSC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易于体外培养扩增,通过基因修饰MSC,可提高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修复作用。因此,MSC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在基因工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 0 % 2 5 %的卒中是颅外颈动脉疾病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临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多中心随访结果证实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远期疗效确切 ,有逐步取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趋势 相似文献
38.
目的化疗是脑胶质瘤术后综合治疗的主要措施,由于胶质瘤细胞存在原发或继发的化疗药物耐受性,致使化疗失败.本文试图寻求一种简便、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确定肿瘤细胞的耐药程度,为合理制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软琼脂糖克隆法检测14例脑胶质瘤和U251MG细胞株对长春新碱的药物敏感性,通过VCRIC50估价肿瘤的耐药程度.同时采用以cRNA为内参照的RT-PCR方法同步检测胶质瘤MDR1基因mRNA含量,根据单位总RNA含MDR1 mRNA的分子数确定耐药程度.结果以U251MG细胞株为对照,确定脑胶质瘤的耐药程度,VCRIC50在1.73~28.80ng之间.MDR1 mRNA分数在0.80~14.59×105之间.两种方法相关性比较,r=0.77.琼脂糖克隆法其中度以上耐药的检出率为50%,而应用RT-PCR方法的检出率为33.50%.系统化疗后肿瘤细胞的MDR1 mRNA含量明显增高.结论琼脂克隆法可直接准确地检测脑胶质瘤的化疗耐药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
脑室出血的治疗与预后(附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脑室出血病例,内科治疗及不同方式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病人GCS>8分者,内科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GCS≤8分者内科治疗效果差,需实施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通畅脑脊液通路,才可挽救病人生命。开颅清除脑室内血肿+引流术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P<0.05)。结论临床上对脑室出血病人应根据GCS评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病人的预后与出血原因、出血量及出血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40.
自发性脊髓硬脊膜外血肿指原因不明的脊髓硬脊膜外出血。本病虽发病率不高,但临床病象凶险,进展迅速,如不及时确诊和手术减压可危及生命。目前,全世界文献报告百余例,我科30年来发现4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