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S100蛋白自1965年被发现以来,已有21个家族成员。其中,在体试验研究表明,S100B蛋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标志物,如过量表达则加重腑损害。但临床实践中存在简单二元化,即“好”或“坏”的单一标准,从而忽视S100B在病理与生理状态下的不同角色。初步研究表明,S100B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检测细菌和人基因组拷贝数比值的方法。方法分别设计细菌和人基因组特异性引物及通用探针。以大肠埃希菌和幽门螺杆菌混合菌液及人全血样本模拟混合样本。采用TaqMan-MGB荧光PCR方法对不同稀释浓度的混合样本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实测比值(Ct值换算成拷贝数的比值)与理论比值,评估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经变异系数法(CV)分析,6个不同浓度样本(DB1、DB2、DB3、DH1、DH2和DH3)的CV值依次为4.48%、1.57%、4.67%、1.55%、0.49%和1.29%。9组模拟混合样本中,实测比值(DB/DH拷贝数)和理论比值的误差均小于0.1,且两组数值相关性极显著(r=1.000,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定细菌和人基因组拷贝数比值的方法重复性和准确度良好,可用于细菌和人类组织样本基因组拷贝数比例的检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利用HRMRI评价年龄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重构和斑块负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动脉粥样硬化性MCA中-重度狭窄患者的HRMRI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在HR-T1WI轴位像测量最狭窄处和参考位置的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根据公式计算管壁面积、斑块大小、狭窄程度,斑块负荷百分比和重构指数。重构指数≥1.0为阳性重构,1.0为阴性重构。结果共71例患者纳入分析,青年组、中老年组阴性重构比例分别为80.83%、44.68%(P=0.037),青年组、中老年组的斑块负荷百分比分别为0.314±0.183、0.405±0.126(P=0.017)。结论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重构方式和斑块负荷与年龄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的青年组患者阴性重构比例较高,可能与吸烟、脑血管壁的独特结构特点和脑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卵圆孔封堵术治疗偏头痛合并右向左分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偏头痛合并RLS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手术组及对照组,各57例;手术组采用卵圆孔封堵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1年2组HIT-6评分与评分差值;术后1月内与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24 h与1年后残余分流及新发梗死灶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手术组HIT-6评分为(49.57±4.58)分,差值为(14.38±3.57)分;对照组HIT-6评分为(56.85±5.69)分,差值为(8.64±2.24)分,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内发生并发症11例(19.30%),1年后并发症均消失。术后24 h大量残余分流患者8例(14.04%),1年后仅1例(1.92%)存在大量残余分流。治疗1年后,手术组患者7例出现新发梗死灶,对照组17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封堵术可有效改善患者偏头疼症状,安全性高,并可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介导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耐大环内酯和四环素药物的基因元件特点。方法 48株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以PCR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ermTR、mef与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及转座子家族Tn916整合酶int,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鉴定mefA和mefE。结果全部菌株均未发现ermTR和mefA基因,48株耐红霉素肺炎链球菌中,仅1株(2.1%)未检出ermB和mefE基因,其余47株均检出ermB和(或)mefE基因,其中ermB 50.0%,ermB+mefE为45.8%及mefE 2.1%;ermB和mefE基因在耐药株中的阳性率分别是95.8%和47.9%;48株肺炎链球菌均检出tetM,int在46株肺炎链球菌中检出占95.8%;45株(93.7%)肺炎链球菌同时存在int、四环素抗性基因和红霉素抗性基因,其中int+tetM+ermB为47.9%,int+tetM+ermB+mefE为45.8%。结论 ermB编码23S r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是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其次是mefE基因表达主动外排系统导致对大环内酯药物耐药,接合性转座子家族Tn916可能是介导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等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并在选择压力下导致耐药菌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一氧化氮(NO) 的相互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48 例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浆OXLDL与血小板孵育后的血小板聚集率, 及OXLDL与NO相互作用后的水平变化。同时与46 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患者血浆OXLDL显著增加血小板聚集率(P<0.01),OXLDL与NO相互作用后明显降低NO水平。血小板聚集的增加与OXLDL呈正相关(r=0.631 P< 0.01),而与NO呈负相关(r=0.562 P<0.01)。结论:OXLDL激活血小板,灭活NO,二者的平衡紊乱与A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富血小板血浆(PRP)加患者白细胞前后和加正常人白细胞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作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结果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数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加白细胞前,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71.63±14.82)%对(63.23±14.30)%(t=2.491,P<0.05)和(0.386±0.026)μmo1/L对(0.292±0.020)μmo1/L(t=17,407,P<0.001),加患者白细胞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51.71±15.02)%,明显抑制(t=5.971,P<0.001),NO浓度为(0.496±0.072)μmol/L,明显升高(t=9.091,P<0.001),且血小板聚集抑制和NO升高呈负相关.加正常白细胞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NO浓度分别为(67.39±16.62)%和(0.391±0.028)μmol/L,均无明显变化(t=1.205,P>0.05和t=0.826,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激活后通过释放NO对血小板聚集起抑制作用,并和梗死大小、病情轻重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9.
肺炎是我国儿童常见的疾病,是导致小儿病死的首位原因,肺炎支原体(mycop lasm a pneumon iae,MP)是其常见病原体之一[1]。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没有细胞壁,专性细胞内寄生,但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国内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相似文献   
70.
FCM联合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临床上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主要依据胸膜活检或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等 ,这些常用方法损伤较大或阳性率较低。流式细胞术 (FCM)能快速精确地进行细胞 DNA定量分析[1 ] 。现就我院的 84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 FCM进行胸腔积液脱落细胞 DNA定量分析 ,同时与胸水癌胚抗原 (CEA)含量测定相结合 ,并与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相比较 ,评价 FCM联合CEA测定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5 3例 ,女性 31例 ;年龄在 2 4~ 78岁 ,平均 5 1岁。84例均予常规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胸腔积液脱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