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应用普通造影导丝代替交换导丝进行指引导管交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需行PCI治疗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交换导丝组应用泰尔茂超滑交换导丝,普通导丝组应用泰尔茂普通超滑导丝。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取交换导丝或普通导丝沿造影导管送入主动脉根部并撤出造影导管留置导丝过程的透视时间(PT1)、送入至撤出造影导管时间(T1);PCI术前沿留置交换导丝或普通导丝送入PCI指引导管至主动脉根部的透视时间(PT2)、送入指引导管至主动脉根部时间(T2);总透视时间(PT):PT1与PT2之和;总的时间(T):T1与T2之和;两组的费用、并发症情况。结果普通导丝组PT1、T1、PT、T2、T均显著短于交换导丝组(P<0.01);普通导丝组PT2明显长于交换导丝组(P<0.01);交换导丝组费用明显多于普通导丝组;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治疗时,应用普通超滑导丝代替交换导丝进行指引导管交换所用透视时间少,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安全性与交换导丝相当。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9例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A组)50例及常规治疗组(B组)49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泵入,起始30 min静脉滴注速率为0.4μg/(kg·min),继续以0.1μg/(kg·min)的速率持续静脉泵入,持续72 h。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2 h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且观察随访30 d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更明显(P〈0.05)。30 d随访,A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降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84.
王艳飞  徐晓霞  王栋 《疑难病杂志》2014,(11):1181-1181
<正>患者,男,57岁,因"咽痛、发热4 d,头晕、行走不稳1 d"于2014.年7月24日人院。入院前4 d出现咽痛、发热,最高体温38.5C,伴全身乏困无力。服中草药复方水煎剂治疗,每天1剂水煎混匀均分,早晚各服用1次。入院1 d前咽痛、发热症状缓解,但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语言缓慢伴站立不稳,因症状逐渐加重来我院诊。既往体建。入院查体:T 36.2℃,R 13次/min,P 80次/min,BP 110/70 mm Hg。意识清楚,高级皮质活动正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术前进行窦房结功能测定对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安置临时起搏器的筛选价值,并分析麻醉方式、置入路径等对临时起搏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差异。方法纳入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112例,均为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故均置入临时起搏器,而后再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判断窦房结功能,主要终点为起搏器在术中是否工作,次要终点为患者的一般资料、麻醉方式、置入途径、并发症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入组患者中食管调搏检查阳性者48例(42.86%);②食管调搏阳性患者术中术后起搏比例高于食管调搏阴性患者(70.83%vs.10.94%,P<0.05);③所有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类后发现不同麻醉方式下术中术后起搏比例无统计学意义(全身麻醉起搏vs.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搏vs.局部浸润麻醉:35.42%vs.31.25%vs.28.57%,P>0.05);④不同临时起搏器置入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未发生假性动脉瘤、心肌穿孔、大出血、心包填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联合食管调搏评价窦房结功能,对于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可以起到良好的筛查作用,不同麻醉方式对临时起搏器术中术后起搏无影响,临时起搏器置入方式对并发症发生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通过反复短时间冷冻法与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的不同,并比较大鼠死亡率及心功能指标。方法将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冷冻组、结扎组。冷冻组大鼠无呼吸机支持下采用浸过液氮的铜金属棒反复3次,每次5 s冷冻左室前壁。结扎组大鼠在呼吸机支持下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比较手术、术后及28 d大鼠死亡情况,比较大鼠心功能指标(SAP、DAP、LVEDP、LVMI、±dp/dt max)。结果①冷冻组大鼠术中死亡只数、术后死亡只数、术后至28d时死亡只数与结扎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组总死亡率明显低于结扎组(P〈0.05)。冷冻组大鼠死亡只数明显少于结扎组;②28 d后冷冻组与结扎组大鼠心功能SAP、DAP、LVEDP、LVMI数值较正常值明显升高,±dp/dt max下降,提示两组大鼠心功能恶化,两组心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冠状动脉结扎法,反复冷冻法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方法对大鼠损伤小,死亡率低,并且不需应用呼吸机支持,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外周血炎性因子的关系.方法 112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63例和稳定斑块组49例;分别检测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8(IL-18),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相关炎性因子MMP-9[(235.47±29.28)、(137.28±61.03)ng/L,t =2.716,P<0.01]、hs-CRP[(401.20±10.58)、(269.20±35.75) μg/L,t=2.809,P<0.01]、IL-18[(175.56±19.68)、(91.37±11.58) ng/L,=2.13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0.15%(19/63)与14.29%(7/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90,P<0.05).结论 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炎症因子的增高有关,炎性反应可使动脉硬化斑块不稳定,进一步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热性惊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热性惊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PEWS评分。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其中病情稳定、无需心电监护者为A组(热性惊厥91例,化脓性脑膜炎71例,病毒性脑炎78例);需血氧饱和度监测、心电监护,但未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者为B组(热性惊厥9例,化脓性脑膜炎26例,病毒性脑炎15例);病情危急,需入住PICU者为C组(化脓性脑膜炎3例,病毒性脑炎7例),比较相同疾病下各组PEWS评分情况。结果热性惊厥患儿中,B组PEWS评分较A组显著升高(P0.01)。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C组PEWS评分最高,其次是B组,而A组评分最低;三组患儿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病毒性脑炎患儿中,C组PEWS评分最高,其次是B组,而A组评分最低;三组患儿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PEWS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简单、可行、有效、迅速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支架释放压力与冠脉出现无复流的相关性.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支架释放压力的大小分为2组,常规压力组,支架释放压力<1 823.4kPa(18atm),共54人;高压力组,支架释放压力≥1 823.4kPa(18atm),共49人.对其支架释放后的即刻血流进行TIMI分级,评价支架释放压力与无复流的相关性. 结果 高压力组患者较常规压力组患者冠状动脉出现无复流的现象明显增多(P<0.05),有统汁学意义.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择期PCI术,较高压力释放支架出现无复流现象高于常规压力.  相似文献   
90.
背景 脓毒症患儿在发病初期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其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此外,脓毒症患儿的一些临床症状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这无疑又增加了脓毒症的误诊率。早期确诊是改善脓毒症患儿并发症导致死亡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精确的评估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指标。目的 评估血清学指标联合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脓毒症患儿20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PCIS、Brighton PEWS。以入院确诊脓毒症/严重脓毒症为起点,死亡或出院为终点,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研究期间发生死亡的患儿定义为试验组。另外,每当队列内出现1例患儿死亡时,在该队列尚未死亡的患儿中按1∶1匹配同步选取性别、年龄(<3岁)、原发感染部位等条件相近或相同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患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降钙素原(PCT)、清蛋白(Alb)、PCIS、Brighton 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价值。结果 根据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最终共选出94例脓毒症患儿进行分析,试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病死率为22.9%。试验组1 h内应用抗菌药率、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休克发生率、MODS受累器官个数、PCT、Brighton PEWS大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Alb、PCIS小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 h内应用抗菌药〔OR=1.795,95%CI(1.723,1.870)〕、休克〔OR=1.673,95%CI(1.299,2.154)〕、MODS受累器官个数〔OR=2.132,95%CI(1.507,3.016)〕、PCT〔OR=1.392,95%CI(1.336,1.450)〕、PCIS〔OR=0.553,95%CI(0.477,0.641)〕、Brighton PEWS〔OR=2.536,95%CI(2.268,2.836)〕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Alb联合PCIS、Brighton PEWS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分别高于其单独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AUC(P<0.05)。结论 Alb联合PCIS、Brighton PEWS对脓毒症患儿死亡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临床早期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