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7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了解梅州市无偿献血者传染性标志物的流行状况,进一步做好血液质量监控,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提高供输血管理工作质量。方法对梅州市2002~201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ALT、HB-sAg、抗-HCV、梅毒和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ALT异常为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献血者ALT、梅毒、抗-HIV阳性率,不同年龄段献血者ALT、HBsAg、抗-HCV、梅毒、抗-HIV阳性率,不同职业献血者ALT、HBsAg、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咨询,尽量采集低危人群相对安全的血液,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梅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为制定血液安全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2年梅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筛查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初筛可疑标本送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确证阳性者判定为HIV抗体阳性。结果在2007—2012年162896例梅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16例,阳性率为9.82/10万,不同年份自愿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抗体阳性者均为男性,以青壮年为主。结论采供血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大众艾滋病知识普及工作,把输血传播HIV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3.
生肌玉红膏胶原海绵对创面胶原塑形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胶原海绵对创面胶原塑形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创面愈合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凡士林组、胶原海绵组、玉红膏组、玉红膏海绵组,分别将凡士林、修饰后胶原海绵、生肌玉红膏、生肌玉红膏胶原海绵敷于其创面。于干预后3、7、14d测定各组创面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比例及TGF-β1阳性细胞数。结果各组肉芽组织中Ⅰ/Ⅲ型胶原比例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动态趋势,第7天最高,玉红膏海绵组升高最明显;第14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玉红膏海绵组降低最明显。造模后各组TGF-β1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第7天最明显,且以玉红膏海绵组升高最为显著;第14天时各组TGF—β1阳性细胞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玉红膏海绵组下降最明显。结论生肌玉红膏胶原海绵可减轻创面瘢痕形成;其机制为良性调节Ⅰ/Ⅲ型胶原比例及TGF—β1含量。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表达和纯化人GITR胞外段(hGITRaa27-165)融合蛋白, 制备hGITRaa27-165融合蛋白的兔源性多克隆抗体(pAb).方法: 利用PCR从pGEM T-hGITR获得hGITRaa27-165编码序列, 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hGITRaa27-165; 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通过Profinity IMAC Ni-Charged Resin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 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 获取多克隆抗血清并利用Protein A Sepharose柱进行纯化, 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 构建了pQE30-hGITRaa27-165原核表达载体, 原核蛋白hGITRaa27-165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杆菌得到高水平表达, 通过复性与亲和层析获得纯度在90%以上的hGITRaa27-165蛋白, 蛋白浓度为400 mg/L, 制备的抗hGITRaa27-165多抗效价高达1:1.6×105, Western blot鉴定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 获得高纯度hGITRaa27-165蛋白, 并制备特异性pAb, 将为进一步研究hGITR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5.
本文讨论了临床工程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医疗设备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做好中小型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人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经HE染色确认病理形态后,通过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组织与结肠癌细胞HCT116乳酸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乳酸化水平和p53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结肠癌组织中的乳酸化和p53蛋白定位,免疫共沉淀检测组织与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乳酸化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在内源性乳酸介导HCT116细胞的p53蛋白乳酸化修饰以及乳酸抑制剂草氨酸钠抑制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后,采用CCK-8法检测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人结肠癌组织中乳酸化水平和p53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并且存在明显的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内源性乳酸介导HCT116细胞中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后,在抑制p53入核的同时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乳酸化p53蛋白通过抑制p53的入核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的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中三基序蛋白25(tripartite motif containing 25, TRIM25)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构建小鼠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e quantitative PCR, qRT PCR)技术检测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MDSCs和野生型小鼠脾脏来源MDSCs中TRIM25、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小鼠CT26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中,与野生型小鼠脾脏来源的MDSCs相比,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MDSCs中TRIM2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PTE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 荷瘤小鼠肿瘤组织来源MDSCs中TRIM25的表达升高,PTEN表达下降,提示两者或许参与调控MDSCs。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比例的变化,分析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和30例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此外,选择其中15例术后30 d的肺癌患者,收集其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HLA DRˉCD33+CD11+MDSCs比例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HLA DR-CD33+CD11+ MDSCs比例明显增高(P<0.05)。肺癌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但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低于术前(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Ⅲ~Ⅳ期肺癌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与CD4+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24 4,P<0.01),与CD8+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44 9,P<0.05)。 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增高,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相关,可能对机体免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1].尽管外科手术是唯一治愈胃癌的方法·但胃切除术的并发症及致死率较高[2],个体化制订治疗方案可以避免盲目手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和致死率[3].而准确的分期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外科手术[2].目前,胃癌术前分期没有金标准影像学手段,使用较多的是基于形态学的增强CT(contrast enhancement CT,CECT)检查[妇,但由于其在判断胃早癌等方面的劣势,CECT在术前分期方面不足以完美胜任.近10余年,由于18F-FDG PET/CT可同时提供解剖和代谢信息,可用于病变监测、肿瘤分期以及疗效评估[5],也逐渐被用于胃癌术前分期的预估,但在胃癌术前分期预估中的效能优劣研究结论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70.
磁共振波谱(MRS)是一新兴无创性检查手段,已应用于癫痫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与MRI及PET相比,MRS 可更敏感的发现病灶。目前,1H MRS应用最广泛,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内NAA浓度、NAA/(Cho+Cr)比值明显降低, 部分单侧病灶患者会出现双侧NAA改变,是继发还是原发仍有争议;全面发作性癫痫患者额叶或丘脑也出现NAA/ (Cho+Cr)比值降低。癫痫发作后,还可观察到病灶内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降低,有效的抗癫痫治疗后,各指标 恢复到正常水平。31P MRS中Pcr/Pi比值降低、PME减少和pH值升高也见于癫痫发作后。总之,MRS可在生化代谢 水平来反映和评价疾病,已显示出极大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