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患者男,48岁.因左侧上腭无痛性肿块渐进性增大2个月就诊.1个月前发现左侧上前牙后方一肿块,无不适,抗生素口服治疗,肿块无变化.近1个月来肿块增大伴隐痛.于2012年2月1日收住口腔科病房.专科检查:左侧上腭见一1.5cm×1.2 cm× 0.5 cm肿块,表面黏膜色泽正常、光滑,质地中等,无压痛.双侧颌下及颈部浅表淋巴结未扪及.上颌骨CT增强扫描加三维成像(利用容积再现技术)检查:左侧腭部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1.4cm,其所在部位骨质部分缺失,向上突入下鼻道,增强无明显强化,双侧下鼻甲稍大,鼻中隔略呈S形改变.诊断:左侧腭部软组织结节,性质待定(见内页4图1-4).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抗缺血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替罗非班以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内微量泵泵人,继以维持量0.1μg/(kg·min)微量泵泵入48h。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冈、血小板、凝血功能(APTT)、肌钙蛋白T及主要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心绞痛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改变方面有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比较血小板数目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48h后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治疗前后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h后观察组肌钙蛋白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血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替罗非班是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估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方法46例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血栓抽吸和经抽吸导管注药后行PCI)和对照组(23例,血栓抽吸后行PCI)。观察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肌钙蛋白I峰值、术后ST段下降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经抽吸导管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预后。  相似文献   
44.
王耀辉  韩嫣然  张路 《吉林医学》2011,32(14):2923-2923
<正>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重要的一项护理项目,它是研究护理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它具有比较规范、统一和相对客观的护理程序和方法。一般来说,心理护理的目的是:①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心理状态,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与疾病作斗争;②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  相似文献   
45.
贲门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作者通过在江苏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大多数早期贲门癌病例淋巴结转移风险低,可采用内镜切除术。本文将介绍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内镜切除指征。  相似文献   
46.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电子可控性皮质撞击仪(eCCI)对幼年期大鼠构成不同程度的颅脑创伤(TBI),探索出不同程度颅脑损伤的对应参数设置及外伤后皮层脑电(ECo G)痫样改变的初步特征。方法:3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轻、中、重损伤组共3组,假手术组1组。分别采用不同打击深度打击大鼠顶叶皮质区域;假手术组操作同损伤组,但不进行皮质打击。所有实验动物分别于致伤前1 d,致伤后1、3、5、7 d行改良后啮齿类动物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法(NSS-R)观察大鼠致伤后行为学改变。伤后2 d取脑组织行HE染色、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BI后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致伤后30 d植入皮层记录电极采集并分析大鼠皮层的脑电情况。结果:大鼠损伤程度与打击深度相关,打击深度1 mm模拟轻度颅脑创伤,打击深度3 mm模拟中度颅脑创伤,打击深度5 mm模拟重度颅脑创伤,与假手术组相比,损伤组TBI后1 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损伤组间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 0. 05),脑皮质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中度损伤组术后30 d,可观察到皮层痫样放电。结论:应用自主研发的eCCI撞击仪成功建立可控性大鼠TBI模型。  相似文献   
47.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出现椎体转移并累及椎旁组织后,不仅引起疼痛,而且会导致椎体强度下降,诱发骨折,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本研究旨在评估经皮冷冻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椎体及椎旁转移瘤所致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椎体成形术联合冷冻消融术的患者资料,纳入单一椎体和椎旁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在相应的椎体层面伴有中、重度疼痛,并且需要服用止痛药物,其中有2例患者曾接受放疗,疼痛缓解不明显。为了控制疼痛,所有患者首先在CT引导下完成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然后转移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室接受椎 体成形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和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任何不适主诉。结果:共有16例患者成功接受了冷冻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平均年龄58.1岁,其中男性10例(10/16),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4.2 mL。通过配对t检验,同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降低(P <0.05),6个月时稳定(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障碍,表现为股神经受损,单侧下肢麻木,抬腿困难,经过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并最终消失。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腹壁肿胀,MRI检查显示血肿和右侧胸腔少量积液,未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冷冻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一椎体及椎旁转移瘤所致的疼痛,止痛效果明显,但有可能出现累及神经的并发症,术中需要仔细布针,结合CT引导并实时监控冰球范围。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颊脂垫瓣修复术对于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颊脂垫瓣修复术,并于术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纳入的40例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中,共有38例患者术后达治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40)。结论在对于口腔内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中颊脂垫瓣修复术有着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VEC增殖情况和不同时期FKBP12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数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相对减少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利用大鼠胶质瘤细胞系建立胶质瘤相关癫痫放电大鼠模型,研究大鼠成瘤后的脑组织病理变化和脑电变化。方法:选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胶质瘤模型组(24只)和假手术组(12只)。向大鼠皮层立体定向注射C6细胞悬液,构建SD大鼠皮层脑胶质瘤模型。C6细胞于皮层成瘤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定大鼠行为学损伤程度;在体皮层脑电记录皮层电生理变化; HE染色观察胶质瘤对瘤周皮层侵袭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元、神经纤维受损和星型胶质细胞浸润情况。结果:定向注射C6细胞后第7、10、14 d模型组NSS评分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6细胞皮层移植后21 d内,在体皮层脑电记录显示瘤周有痫样放电的自发放;大体标本和HE染色可见皮层胶质瘤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瘤周神经元极性紊乱,瘤周神经纤维骨架断裂,大量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浸润聚集。结论:C6细胞成瘤于SD大鼠皮层后,可导致瘤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并影响大鼠皮层神经电生理功能,产生痫样放电或者癫痫发作行为。该模型可用于胶质瘤相关痫样放电或者胶质瘤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