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健康观念也有巨大提高。良好的护患沟通在临床工作护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护士的一言一行、态度的冷暖都有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用292,146和73 mg·kg-1的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灌胃10 d,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缺血3 h后再灌注3 h,分别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范围、脑指数、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取血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0D)活性.结果:3个剂量的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能够不同程度地缩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范围、降低脑指数、脑含水量和血清LDH活性,提高SOD活性并减轻光镜下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结论: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患者男,60岁,住院号60。因胸闷气短伴轻咳40余天,近八天加重于1980年2月23日入院。40余天前,自觉流鼻涕,全身痛。继之有不规则低热37℃~38℃约20余天,伴有胸闷、气短、干咳,胸透为右中肺炎。于发病后半月住院,经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出院后8天上述症状加重,再次住院。既往无特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呈慢性病容,唇无紫绀,袭浅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正常,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胸透:右中下部片絮状阴影两肋角充填。化验:白细胞5800,血沉正常,痰未找到结核菌及癌细胞。诊断:有肺炎,肺结核待除外。住院经过:以抗感染兼抗结核治疗。胸闷气短逐渐加重,尤以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口唇也逐渐出现紫绀,20天后又发烧,肺内迅速出现多量中小水泡音,夹有喘鸣音,并用氢考七天后热退,但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14.
赵士福  蔡文琴  刘磊  王竹筠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233-235,F0003
背景: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害的重要形式之一,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是细胞凋亡关键调节因子,其激活可导致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目的:观察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自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在调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材料:实验于1996-03/2000-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完成。选择成年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四血管阻塞全脑缺血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根据处死时间分为再灌注3,6,12,24,48,72h和7d共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假手术组8只,仅分离,未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其余4只用于原位末端标记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脑组织多数脑区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和蛋白有少量表达,脑缺血组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和蛋白在神经元内及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分布在大脑皮质、小脑蒲肯野细胞、海马及皮质下白质。在缺血再灌注12h后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表达增加,48-72h为表达高峰。第7天表达下降。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12h出现[(49.4&;#177;6.8)个/切片],高峰时间在72h[(228.6&;#177;29.8)个/切片],且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分布上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r=0.89,0.68,P〈0.05)。结论:①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与缺血后细胞凋亡有显著相关性,从时间上支持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表达是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②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脑皮质、海马及基底节区是凋亡细胞的多发部位,而这些部位也是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表达增高的区域,进一步证明缺血后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的表达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细胞凋亡是缺血再灌注损害的重要形式之一,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是细胞凋亡关键调节因子,其激活可导致蛋白降解引起细胞凋亡.目的观察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在调控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材料实验于1996-03/2000-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神经科学中心完成.选择成年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四血管阻塞全脑缺血模型,缺血30 min后再灌注,根据处死时间分为再灌注3,6,12,24,48,72 h和7 d共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假手术组8只,仅分离,未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其余4只用于原位末端标记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6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脑组织多数脑区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和蛋白有少量表达,脑缺血组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mRNA和蛋白在神经元内及小胶质细胞均有表达,分布在大脑皮质、小脑蒲肯野细胞、海马及皮质下白质.在缺血再灌注12 h后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表达增加,48~72 h为表达高峰,第7天表达下降.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12 h出现[(49.4±6.8)个/切片],高峰时间在72 h[(228.6±29.8)个/切片],且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分布上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r=0.89,0.68,P<0.05).结论①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增加,与缺血后细胞凋亡有显著相关性,从时间上支持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表达是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②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大脑皮质、海马及基底节区是凋亡细胞的多发部位,而这些部位也是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表达增高的区域,进一步证明缺血后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的表达参与神经细胞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血液保存时间对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液保存时间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 健康献血员。常规采血及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小时)、1周上周及3周4个时相 点。检测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RBC聚集指数(AI) 和刚性指数(IR)。结果:红细胞压积、中切粘度在保存3周内无显著变化,高切粘度 在第三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AI在 第3周显著降低而IR在第2周时则升高,第3周更为明显。结论:结果提示库存血 保存时间的延长对全血粘度和 RBC的变形性及聚集性产生显著影响,特别在第 3 周出现非常显著变化,RBC变形性改变影响RBC的运氧功能,降低了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长春花碱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实施护理,任务明确,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配合巨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95巨大甲状腺肿病人,认为主要的护理经验为:充分了解病人的病情特点,做好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正确为术后病人进行一般护理及饮食.疼痛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合理需要,及预见性的护理干预等是巨大甲状腺肿病人护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去除白细胞对库存血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去除白细胞后为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白细胞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h)、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刚性指数(IR)检测。结果 滤过后白细胞显著减少(P<0.01)。在3周保存时间内,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无显著变化,两组高切粘度在第3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AI和IR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两组间比较在第3周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流中的白细胞。去除白细胞训存血可能有利于保护红细胞的聚集性,对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