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6篇
内科学   10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308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02篇
  7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在不同暴力作用下枢椎的应力分布并推测枢椎环骨折的损伤形态,揭示该类骨折的形态学与损伤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头颅和颈椎薄层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软件,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颅底至第3颈椎(C0-C3)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头颅几何模型上选择5个受力点:前额中部正中(...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与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中长期生存质量。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8例,其中非手术治疗者55例,椎体成形术治疗者53例。以生活质量问卷SF-36量表及视觉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测评量表,对比非手术治疗和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超过3年后的生活质量,并观察再骨折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到随访时间平均50.59个月(36~69个月),SF-36量表评分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上非手术组为优于手术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维度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上非手术组为优于手术组,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就中长期生存质量及疼痛改善程度来看,非手术治疗组优于手术组,且再骨折发生率较低,提示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把握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3.
84.
节段性不稳定在颈椎病性脊髓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复习100例颈椎病性脊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正常成人49例作为对照,在颈椎侧位及伸、屈位X线片上测量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功能Ⅰ径、功能Ⅱ径,颈伸位时椎体后滑距离,椎体后缘骨刺。将颈椎管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作为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判断标准,中矢径比值小于0.75为椎管狭窄组(A组),其余为非狭窄组(B组),将正常成人组定为C组。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用JOA法对脊髓病患者(A、B组)的颈脊髓功能做出评估。结果显示:A、B组中节段性不稳定(segmentalinstability,S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不稳定程度(颈椎后滑)无明显差异。脊髓病损程度A组重于B组,在A组中与滑移程度正相关。A组功能Ⅰ径<Ⅱ径,B组功能Ⅰ径>Ⅱ径,提示节段性不稳定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时具有致病作用。颈伸位时椎体后滑使功能Ⅰ径小于12mm为脊髓受压的临界标准。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刺激延髓网状结构对外伤性脑水肿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自制家兔局限性脑挫裂伤模型,伤后23 h电刺激双侧延髓网状结构,取距离挫伤灶不同部位脑组织进行含水量测定。结果:脑损伤后挫伤灶周边区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距离挫伤灶越远含水量增加越不明显,刺激延髓网状结构引起伤侧大脑半球脑水肿基础上含水量明显增加。结论:延髓网状结构的过度兴奋在外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相关因素对冠状动脉(冠脉)高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11例经冠脉造影诊断1支或1支以上冠脉狭窄≥95%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3.8±9.9岁)按Werner等提出的侧支分级标准分为3组CC0组27例,CC1组45例,CC2组39例。于入院24h内采集晨起空腹(>6h)静脉血测血清脂蛋白,1周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血清脂蛋白水平CC0和CC1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81±0.88mmol/L和4.80±1.02mmol/L)均明显高于CC2组的4.23±0.71mmol/L(P<0.05;P<0.01);CC0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CC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0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1.22±0.28mmol/L)明显低于CC1组的1.38±0.34mmol/L和CC2组的1.40±0.24mmol/L(P<0.05和P<0.05);CC1和C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冠脉病变程度①CC1组右冠脉闭塞率(62.2%)显著高于CC0组的33.3%和CC2组的43.6%(P<0.01);CC0与C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CC1和CC2组无闭塞率(2.2%和10.3%)明显小于CC0组的25.9%(P<0.01);CC1和CC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C0组多支闭塞率(11.1%)明显低于CC1组的26.6%和CC2组的38.5%(P<0.01);CC1与CC2组间多支闭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病变支数和优势冠脉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左心室射血分数两两组间比较CC2组(60.31%±12.73%)显著高于CC1组的53.38%±12.95%(P<0.05)。(4)等级回归模型随左心室射血分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闭塞支数的增加,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减低,患者具有良好侧支循环的可能性增加。结论侧支循环等级增高的几率随闭塞支数而增加,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则不利于良好侧支循环的建立。在血管病变程度相当时,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有效地保护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浓度的变化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本实验入选了27例正常冠状动脉者(对照组)和6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不同,将STEMI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继以20mg,1次/晚,至出院后30d)和大剂量组(术前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继以40mg,1次/晚,至出院后30d)。所有对象于入院后取静脉血,STEMI患者术后第3天时再次取静脉血,用于血浆ADMA浓度的测定。结果 (1)STEMI组患者血浆ADMA浓度术前和术后3d时分别为(1.36±0.34)μmol/L和(1.74±0.30)μmol/L,均较对照组(0.78±0.18)μmol/L升高。(2)STEMI组患者血浆ADMA浓度在PCI术后3d时较术前升高,分别为(1.74±0.30)μmol/L和(1.36±0.34)μmol/L。(3)STEMI患者不同剂量组间血浆ADMA浓度术后3d时,大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59±0.27)μmol/L和(1.80±0.30)μmol/L。结论 STEMI患者血浆ADMA浓度升高,且在PCI术后3d时继续升高,提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在STEMI患者PCI围术期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可抑制血浆ADMA的升高,提示发挥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肝圆韧带裂入路在再次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行再次肝切除术的40例HCC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经肝圆韧带裂入路)与对照组(常规手术入路),各20例.比较2组的围手术期手术指标、外周血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将2008年11月~2011年11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打分。运用x2检验,对实施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状况进行对比,以P<0.05为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科学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结论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