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对难治性癫痂的适应征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术计划系统和CT/MR图像融合技术,应用射频热凝多靶点毁损术对34例难治性癫痫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和继续抗癫痫药物治疗,于术后1a采用国内癫痫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并发肢体轻瘫6例,记忆障碍2例,均在4周内恢复。手术治疗1a后,21例癫痼症状基本控制,9例癫痫未再发作,4例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显著改善8例,良好4例,较差1例,无改善0例。结论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多靶点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2.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防止其再破裂出血,同时,动脉瘤处理后可安全行腰穿置管或脑室外引流及3H疗法等,以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因此,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栓塞治疗越早越好,但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病情不稳定,术中肝素化可能会引起再出血,SAH急性期脑血管痉挛使微管置管的难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初步总结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与技术经验。方法对25例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药物治疗无效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脑血管造影及TCD随访。结果25例患者血管狭窄部位均位于大脑中动脉M1段,术前狭窄为(88.2±4.4)%,术后即刻血管造影狭窄下降为(12.3±4.5)%。临床随访无TIA再发作,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TCD检查脑血流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4.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效果与技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5例(计29枚)颅内微小动脉瘤(瘤体最大长径:2-3mm15枚、1.6-1.9mm14枚),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球囊辅助栓塞10枚,支架辅助栓塞7枚,单纯支架覆盖瘤颈2枚。结果29枚动脉瘤术后即刻致密栓塞13枚,占44.8%。出院时按改良GOS评分评估预后,25例患者中恢复正常18例、良好2例、一般2例、差1例、死亡2例。23例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再出血病例;19例(21枚动脉瘤)复查造影,其中2例(2枚)复发(给予补充致密栓塞),2例(2枚)行单纯支架覆盖瘤颈的患者见动脉瘤已闭塞。结论血管内治疗微小动脉瘤安全有效,微导管头端合理塑形与技术操作规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Vim核)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微电极导向下单侧丘脑毁损术治疗的55例ET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肢体震颤、生活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对并发症、症状复发及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对侧肢体震颤完全消失47例,遗留有轻微震颤8例,头颈、躯干部震颤及声音震颤有所改善,同侧肢体震颤无缓解,震颤的整体改善率54.1%,术后复发3例,同侧二次手术后震颤完全控制。长期随访疗效稳定,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过性并发症15例,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单侧Vim核毁损术治疗E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微电极引导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保障,症状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靶点定位不准及毁损灶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脑运动区小病变(直径<3 em)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脑运动区小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心理状态,检查肢体肌力,分析影像学特点,设计手术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单纯手术组包括轴外病变10例,采用导航引导下手术切除;监测组包括轴内病变18例,采用导航引导加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切除;唤醒组包括轴内病变16例,采用导航引导、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唤醒下手术切除.结果 单纯手术组均全切;监测组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7例;唤醒组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监测组和唤醒组的全切率及次全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手术组中2例术后3d肌力下降,3周后恢复;监测组6例肌力下降,治疗后1例未恢复;唤醒组5例肌力下降,治疗后2例未恢复;治疗后肌力未恢复病人的病理结果均为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监测组与唤醒组在肌力下降程度及恢复情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脑运动区小病变病人,根据病人心理状态、病变影像学特点等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影像融合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责任动脉瘤判断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前瞻性收治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57例,术前将CT及CTA扫描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3D Slicer软件进行影像融合,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并与开颅手术记录进行对比。结果 融合影像可以精确地显示蛛网膜下腔血肿与动脉瘤的关系。57例中,54例(94.7%)融合影像判断责任动脉瘤与手术记录一致,3例不一致(1例出血量小、2例出血量过多,无法根据血肿与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判定责任动脉瘤)。结论 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应用3D Slicer软件将CT与CTA数据进行影像融合,可以精确显示血肿与动脉瘤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判断破裂出血的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枕下正中切口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 7例枕下正中手术切口行肌肉无张力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假性脑膜膨出;2 0例随访1年,无鹅颈畸形,其中9例颈部疼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4月后缓解。结论:枕下正中手术切口肌肉无张力缝合是预防假性脑膜膨出、颈部疼痛和鹅颈畸形等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
显微外科治疗鞍上脑膜瘤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 1 990年 3月至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 30例鞍上脑膜瘤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 4例 ,女 1 6例。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 4 5岁。病程 3个月至 7年。主要表现头痛 1 8例 ,视力视野障碍 2 3例 ,嗅觉减退 3例 ,记忆力减退 3例 ,月经紊乱及性欲减退 2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受损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MRI,颞骨CT及听力学检查结果(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根据术前纯音听阈≤50dB、言语识别率≥50%的标准将患者分为实用听力组和无实用听力组,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囊变、脑干受压移位、瘤周有无水肿、内听道宽度、内听道长度、内听道底有无脑脊液等因素。结果内听道扩大程度与听力受损明显相关(P<0.001),肿瘤大小(P=0.25)、脑干受压移位(P=0.38)、瘤周有无水肿(P=0.91)、内听道长度(P=0.75)、内听道底有无脑脊液与听力受损无明显相关(P=0.18);肿瘤囊变可能有相关,但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内听道扩大的程度与听神经瘤患者听力受损明显相关,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内听道内耳蜗神经长时间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