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27篇 |
综合类 | 7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7篇 |
中国医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反复发作性中上腹痛,除常见的消化道渍疡,胆系结石,结肠部分梗阻外,很少被诊断为慢性胰腺炎,直到胰腺的功能、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后,才被确诊。目前,内科治疗慢性胰腺炎引起的顽固性腹痛,效果常不满意。病人生活质量很差。本文结合1病例的治疗过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1病例资料 患者卞某,女性,44岁。自1974年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中上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无黄疸、元发热、无白细胞升高等,经解痉镇痛后症状可缓解。当时每年发作2—3次。无烟酒嗜好。1977年患者因消瘦、乏力、昏厥,空腹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病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在长海医院临床轮转的规范化培训生5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影像学教学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教学。教学完成后,选取腹膜后肿瘤病例2例,采用统一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两组学生的问卷成绩。结果:在总分方面,试验组平均成绩(45.56分)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40.52分)(P=0.010);在解剖认识方面,试验组平均成绩(24.92分)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21.56分)(P=0.004);在诊疗方案方面,试验组平均成绩(10.40分)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8.88分)(P=0.009);针对病例1的总得分,试验组平均成绩(27.64分)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25.12分)(P=0.043);针对病例2的总得分,试验组平均成绩(28.16分)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25.48分)(P=0.021)。结论:本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研究,明确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膜后肿瘤病例教学中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相关解剖认识和诊疗水平,对于腹膜后肿瘤临床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级别肾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找到其中一种lncRNA——RCRF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从而判断肾癌预后。方法 取6例肾细胞癌原发灶肿瘤组织,3例病理分级为FuhrmanⅠ级,另3例为Fuhrman Ⅲ~Ⅳ级,采用lncRNA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s。另取40例肾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22例病理分级为FuhrmanⅠ~Ⅱ (低级别),18例为Fuhrman Ⅲ~Ⅳ (高级别),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在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CRF的表达,并研究RCRF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筛选出320个与肾细胞癌病理级别相关的差异表达lncRNAs。肾癌组织尤其是高级别肾癌组织中RCRF的相对表达上调(P<0.01)。RCRF表达与肾癌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RCRF在高级别肾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且影响肾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成小骨窗组(小骨窗开颅清除术)40例和钻孔引流组(钻孔引流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头颅CT检查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出院时Mrakwalder神经功能评分(MGS)、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均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头颅CT检查结果多呈混合密度。小骨窗组手术时间长于钻孔引流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钻孔引流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出院时MG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钻孔引流术比较,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肺隔离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6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过程中先行肺动脉造影术和主动脉造影术,对于单支迷走供血动脉且近端血管直径< 12 mm的病例选用Amplatzer Plug进行血管栓塞;对于多支迷走供血动脉和(或)近端血管直径>12 mm的病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 肺动脉造影术显示,6例患者均显示左下肺动脉缺如.主动脉造影共发现异常的迷走供血动脉8支,均起于降主动脉.6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5年,患者咳血症状均消失,胸部增强CT显示左下隔离肺缺血性萎缩或消失.结论 介入治疗肺隔离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7.
胃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1990年1月至1999年11月间施行肝切除的24例胃癌肝转移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同时性肝转移19例,异时性转移5例。共施行肝段叶切除8例,肝部分切除16例;19例同时性肝转移患均在肝切除的同时加行根治性胃切除术。术后并发肝昏迷死亡l例。手术死亡率为4.2%。全组22例获得随访。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18.2%和9.1%。生存分析显示,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率不仅与胃癌原发灶的分化程度、有无浆膜面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且与肝转移灶的数目及其在肝脏内的分布范围有关。结论对于胃癌孤立性肝转移患,其原发病灶可根治切除的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部分患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88.
89.
近年来,发现在门静脉高压时,于食管贲门部位的食管内环肌和外纵肌之间另有一组曲张静脉网,把食管周围和粘膜下静脉网连接起来。因此在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作门体静脉阻断术,就必需完全阻断粘膜下,肌层间和浆膜或肌层周围这三层曲张静脉网,即需横断食管后再吻合。但这种手术操作较困难,费时亦较多。作者等于1979年曾用国产GF-1管形消化道吻合器作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本文介绍我们近年来对这一手术的改进方法,即同时加作胃底折迭术。我们认为用吻合器作贲门切除、食管胃吻合术,较作食管横断、食管食管吻合术为佳,因其张力小,血供好,有利于愈合,亦较安全。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