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本文报告先天性心脏病26例右心导管及超声多普勒的检查结果、发现肺动脉高压患者,多普勒肺动脉血流频谱的特点为:RPEP 延长,TPV 缩短,频移增大,频谱宽度相对变窄.当肺动脉压力超过30mmHg 时,RPEP>0.09秒者占81%,TPV<0.13秒者占90%。至于肺动脉高压程度与各参数绝对值之间的关系,还需积累更多资料方能进一步阐明。判断其意义时,尚应注意结合他其临床资料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射频消融后组织学损伤和电学损伤范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为确定射频消融后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本文对射频消融犬右心室肌造成的电学损伤与组织学损伤范围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方法:17只犬随机分成4组,实验组分别用20W10s、20W30s、20W60s的射频电流经心外膜消融犬右心室肌。实验前和实验后即刻、30、60min用单相动作电位电极导管在消融中心点及距中心点2、4、6、8即处死动物并取组织标本,测量组织学损伤范围:10、15和20mm处分别记录单相动作电位。术后立。结果;射频消融后,各时间点上动作电位幅度明显降低。消融中心部位电学损伤最严重,随远离中心点,损伤程度逐渐减轻。距中心点15mm左右,动作电位幅度基本恢复正常。消融后动作电位时间变化不明显。结论:本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射频消融后电学损伤范围的概念,并发现电学损伤范围明显大于组织学损伤范围。临床上当消融治疗靶点定位不准确时,房室旁路则可能位于仅有电学损伤的部位。异常传导活动因电学损伤而暂时受抑制,造成成功的假象。这可能是射频消融成功后心动过速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宽QRS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和急诊处置孔江,王思让中国急救医学1994;14(2):8宽QRS心动过速(WQT)是QRS波≥0.12秒,且心室率>200次/分的心动过速,通常缺乏窦性心律的证据。本文分析了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治疗反应和转归。诊...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心包积液现有检查对良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心包穿刺并完善相关检查的50例住院患者资料,将其分为良、恶性心包积液组,每组25例,比较心包穿刺检查的差异及相关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心包积液组比较,恶性心包积液组多为血性(91. 7%比52. 2%,χ2=9. 155,P=0. 003)、总细胞(个/μL)更多[731 600(25 168,1 871 580)比25 520(248,1 202 095),P=0. 035]、白细胞(个/μL)更多[1 800(1 075,3 302)比860(56,2 450),P=0. 032]、LDH(U/L)更高[902. 5(345. 5,3 068. 5)比296. 0(144. 0,1 274. 0),P=0. 019],且心包积液与血清LDH比值更高[2. 97 (1. 58,8. 04)比1. 17(0. 71,5. 03),P=0. 021]。恶性心包积液组的肿瘤标记物中CEA、CA19-9、CYFRA21-1和NSE均高于良性心包积液组(均为P 0. 05)。总细胞、白细胞和NSE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较低[ROC曲线下面积(AUC)0. 7],LDH、心包积液与血清LDH比值、CEA、CA19-9和CYFRA21-1对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价值为中等(AUC=0. 702~0. 814,P 0. 05),CYFRA21-1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 814,95%CI:0. 667~0. 961,P=0. 002)。而心包积液细胞病理检查的敏感度仅为41. 7%~62. 5%,特异度为100%。结论心包积液现有常规与生化检查的诊断价值均存在不足,而细胞病理学特异性良好,却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73例老年T2DM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人,按照临床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211例和死亡组62例,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例老年病人中共检出295株真菌,其中假丝酵母菌属286株(9695%),曲霉菌属9株(305%);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6666%)和泌尿道(1795%)。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3392%)、氟康唑(1364%)、伏立康唑(664%)、5-氟胞嘧啶(105%)、两性霉素(0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合并终末期肾病是老年T2DM合并真菌感染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入住ICU、合并终末期肾病的T2DM合并真菌感染病人要警惕预后不良的发生,及时进行临床干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探究葛根芩连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抗炎作用。方法 34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10只、柳氮磺吡啶组(260 mg/kg)8只和葛根芩连汤组(390 mg/kg)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自由饮用2.5%DSS建立UC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柳氮磺吡啶组、葛根芩连汤组小鼠每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余组给予等体积(10 mL/kg)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小鼠体质量、大便性状、神态等一般情况的变化,并参照疾病活动指数(DAI)表进行评分。实验结束时采集结肠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进行结肠组织学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出现腹泻、血便,DAI评分[(1.43±0.47)分比(0.00±0.00)分,P<0.05]、组织学评分[(6.80±3.99)分比(0.00±0.00)分,P<0.05]、血清IL-1β [(49.14±18.52)pg...  相似文献   
108.
好氧修复是对老旧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二次污染控制的主流技术之一。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对填埋场好氧修复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了好氧修复前后垃圾和渗滤液样品中细菌门分类上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Alpha多样性、细菌群落功能及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填埋深度和与注气井间距对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从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角度解释了填埋场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9.
编辑 :近来我刊又收到不少关于精神药物副反应方面的报道 ,其中以抗精神病药为多 ,现综合由2 0个医疗单位、 41位作者所撰写的稿件 2 1篇 ,整理发表如下。1 氯丙嗪1.1 水肿云维生、陆德清、苏宝兰 :有 1例男性 ,43岁 ,患精神分裂症并长期服氯丙嗪已 2 0年 ,每日剂量为75~ 2  相似文献   
110.
顾悦  王思瑜  张圆圆  郭登洲 《中医学报》2020,35(8):1691-1696
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肾病是目前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是IgA肾病最常见的病因,湿热常伴随疾病全过程,IgA肾病的大多数患者由黏膜感染诱发,湿热是通过肺脾肾三脏由表入里,日久化生而成。因此,清除体内的湿热需要以肺脾肾三脏为切入点,即从上焦肺论治,重视祛除外邪;从中州脾胃论治,重视和解之法;从下焦肾脏论治,强调治病求本。目前,中医对IgA肾病湿热证的认知和治疗有其独特体系,但是对湿热形成的病理过程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治疗方案,各个医家遣方用药各成一派,导致中医药治疗效果并不明确。因此,加强对IgA肾病发病的病理基础研究和疗效机制研究,提高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精准性,提高IgA肾病湿热证治疗的客观化与规范化,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