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患者40例,其中垂体腺瘤38例,Rathke囊肿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垂体瘤38例中全切除35 例(92.1%),大部切除3例(7.9%),2例Rathke囊肿均全切除.随访结果显示垂体瘤患者中33例(86.8%)治愈,5例(13.2%)控制,全部患者术后未有严重的永久性并发症.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创伤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颞骨岩部后骨板的解剖及其变异情况对颞骨相关手术的影响。方法 :在 2 0例 40侧成人尸头上进行颞骨解剖 ,观察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的发生情况 ,测量相关数据。结果 :颞骨岩部上嵴与面神经水平段之间夹角为 (4 .61± 1.99)°、与矢状线之间夹角为 (63 .0 7± 9.3 0 )°。气化程度高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距离相对较大 ,相对而言发生乙状窦前移的几率较小。颞骨岩部后骨板成角变异发生率为 17.5 %。结论 :面神经水平段大致平行于颞骨岩部上嵴 ,气化的乳突其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之间距离较大 ;当颞骨岩部后骨板与外耳道后壁距离较小时 ,乙状窦位置更靠前 ,更易出现高位颈静脉球。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硬脊膜动静脉瘘和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VHM)的危害与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与1例脊髓髓内AVM合并VHM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使用GC治疗后使患者原有的脊髓功能障碍迅速加重。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手术切除与血管内栓塞动静脉瘘口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术前GC对VHM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及手术治疗对脊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①应用GC治疗3 d后,评价脊髓功能的改良Aminoff-Logue评分均上升(病情恶化)。步态评分:22例均上升,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2=20.045,P0.01;小便评分:除1例无变化,其余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2=19.048,P0.01;大便评分:除5例无变化外,其余17例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M2=15.059,P0.01。②术后1个月,步态评分:8例恢复到用药前,14例上升;小便评分:11例恢复到用药前水平,10例上升,1例下降;大便评分:15例恢复到用药前状态,7例评分上升。③术后6个月步态评分与用药前比较,3例评分降低(进步),11例上升;小便评分12例恢复,7例较用药前改善,3例比用药前差;大便评分有6例评分下降,2例上升。④术后6个月综合状态评定:正常2例(9.1%),基本正常7例(31.8%),轻度异常9例(40.9%),中度异常3例(13.6%),重度异常1例(4.5%),其中正常和基本正常占40.9%。结论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VHM易误诊为急性脊髓炎。使用GC治疗后,可致患者脊髓功能障碍短期内进一步恶化。早期手术切除或栓塞动静脉瘘口缓解VHM是挽救脊髓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脊髓终丝血管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的6例终丝血管畸形(由脊髓前/后动脉供血,病变位于脊髓圆锥以下的动静脉瘘或动静脉畸形,并且不合并其他部位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例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前和手术后1年行脊髓功能AminoffLogue量表评分和MRI检查。结果患者均为男性,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和二便障碍(4例),病程平均(17±5)个月。6例病理类型均为动静脉瘘,供血动脉包括腰动脉、髂内动脉和骶正中动脉。对6例患者行Onyx胶栓塞治疗2例,手术治疗3例,栓塞联合手术治疗1例,均达到解剖治愈。1年后AminoffLogue评分改善[术前(3.8±1.9)分,术后(2.8±2.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肌力评分3例改善,2例不变,1例加重;二便功能2例改善,2例不变。结论终丝血管畸形是一种罕见的脊髓血管畸形,栓塞和手术治疗可达到解剖治愈的效果,虽只能部分恢复或不能恢复脊髓功能,但可阻断脊髓功能的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治疗104例SDAVF患者,选择符合条件的26例进行栓塞治疗.男性22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5.5:1;年龄34 ~81岁,平均55.9岁.SDAVF分别位于胸段10例、腰段9例、骶段7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麻木无力和大小便障碍,病程1~ 156个月,平均17.1个月.栓塞材料使用ONYX-18液态栓塞剂或Glubran-2外科胶,未完全栓塞的患者,择期行手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行脊髓功能评价和MRI检查,6个月行脊髓功能评价、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6例患者中有15例达到即刻完全栓塞的影像学标准.使用ONYX-18栓塞20例,14例完全栓塞;应用Glubran-2栓塞6例,仅1例完全栓塞.10例胸段患者中仅3例获得完全栓塞,16例腰骶段患者中,12例完全栓塞.未完全栓塞的患者2周内均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于术后3和6个月复查MRI,6个月复查DSA.完全栓塞患者症状术后即刻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6个月随访时肌力和大小便功能均有较明显的改善,MRI显示脊髓水肿消失,蛛网膜下腔的迂曲血管影消失.复查脊髓DSA均未见病变残留或复发.所有经过栓塞治疗的患者,术后未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结论 部分SDAVF,尤其病变位于腰骶部的患者,适宜栓塞治疗,栓塞的材料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6.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中鞍区及相邻结构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开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鞍区肿瘤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了蝶窦口与鞍区相邻结构关系的解剖测量 ,对 2 1例标本进行了鞍区结构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了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结果 蝶窦口到鞍结节中心、颈内动脉、视神经及鞍背中点分别为 14 6± 3 0mm、13 7± 2 2mm、11 6± 1 8mm和 2 2 6± 3 2mm。垂体窝前后径10 2±1 5mm ,左右径 14 0± 2 4mm ,前床突间距 2 5 0± 3 0mm ,后床突间距 15 8± 3 3mm ,同侧前后床突间距 7 8± 1 7mm ,对侧前后床突间距 2 1 8± 2 4mm。结论 内镜下进行鞍区肿瘤手术时 ,熟悉鞍区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手术中准确定位 ,并有助于术者在手术过程中对鞍区始终有一个立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方法 对41例磁共振影像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变节段的X线定位,分别采取血管内栓塞瘘口或半椎板开窗显微手术夹闭瘘口和引流静脉.术后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血管内栓塞瘘口者抗凝治疗;手术夹闭瘘口及引流静脉者针对影像学有无脊髓病变,早期开始综合治疗消除脊髓水肿,配合康复疗法恢复脊髓功能.结果 41例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和好转者占92.7%(38/41),无好转者占7.3%(3/41);感觉障碍恢复或好转者占95.1%(39/41).随访3~24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无复发,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个体化治疗应当包括手术和手术后综合治疗两部分,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8.
内窥镜下侧脑室后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的侧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 2 1例成人头部防腐标本进行经后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观测 ,对 9具新鲜尸头在神经内窥镜下进行后角入路侧脑室的解剖学观察。结果 :侧脑室后角到前角、颞角及室间孔的距离分别为 (86.0± 6.9)mm、(5 9.5± 6.7)mm、(5 7.3±5 .4)mm ,侧脑室三角部脉络丛球到室间孔距离为 (4 0 .5± 2 .3 )mm ,脉络丛球与室间孔之间侧脑室底弓形隆起的高度为 (9.9± 1.6)mm ,三角部的最大宽度 (9.1± 2 .1)mm ,三角部上、下方宽度分别为 (8.5± 2 .0 )mm、(9.3± 1.8)mm。神经内窥镜进行侧脑室后角入路手术时 ,硬镜下可看清侧脑室三角部及体部的后半部分 ,而软镜甚至可看清室间孔及前角结构 ,颞角结构硬镜下观察困难 ,软镜可看清局部结构。结论 :内窥镜下后角入路侧脑室手术可有一个理想的侧脑室后半部分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