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分析胶质母细胞瘤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的相关基因。方法从NCBI基因芯片数据库GDS1962中选取78例胶质母细胞瘤样本的基因表达数据,通过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法统计与MGMT表达高度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在18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样本中检验这些基因与MGMT的表达相关性。结果基因芯片分析表明,COL9A1(IX型胶原α1链)等基因与MGMT表达显著负相关(r=-0.589,P=0.000),对18例临床样本中检测到的COL9A1和MGMT的相对表达数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相关性。结论 COL9A1可以作为胶质母细胞瘤MGMT分子治疗的重要候选靶点,增强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组蛋白修饰与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西京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标本67例和正常脑组织标本10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蛋白3个位点(H3K4diMe、H4K12Ac、H3K18Ac)的修饰水平。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组蛋白3个位点均无修饰;在星形细胞瘤中均有修饰,有2个位点(H3K4diMe、H4K12Ac)的修饰水平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且呈现明显差异(P〈0.05),但H3K18Ac的修饰水平并末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发生显著变化。结论组蛋白修饰与人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且修饰水平的变化与病理级别相关。  相似文献   
33.
随访5年对195例泌尿系结石防治分析,发现化痰通络通淋排石方加肾区虚扣具有显著的防治泌尿系结石复发效果.提出化痰通络通淋排石方可以有效地改善或消除形成泌尿系结石之特异体质,加双手虚扣肾区,以激发肾气,震荡体液,促使微小的晶体或结石脱离组织结构的限制而排出体外,消除成石核心,为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4.
王彦刚教授认为背热的核心病机为阴虚,病位在肾,与肺、脾密切相关,但病性虚实夹杂,背热的产生可出现阴虚兼气滞血瘀、阴虚兼湿热中阻、阴虚兼外感风邪、阴虚兼肺中郁火。治疗当针对病机,辨证施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5.
脾胃升降失司,郁遏于内,发为脾胃伏火而致脱屑性唇炎。王彦刚认为,从调整脾胃气机升降入手,升散与通降两法合用以消解伏火。常用的升散之法有芳香透散法、升举清阳法、健脾升阳法、解表散火法;通降之法除通降胃气外,还常配合条达肝气、清降肺气之法。实践证明,"调升降、解伏火"治疗脱屑性唇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6.
田雪娇  王彦刚 《新中医》2016,48(5):230-232
正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和胃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259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7例和对照组12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和胃方口服,随症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表现、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检测胃液pH值、游离酸、胃蛋白酶、黏液值及胆汁酸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及病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89.6%,对照组为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游离酸、胃蛋白酶、黏液值及胆汁酸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能够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胃镜下表现及病理表现,根除Hp,恢复胃酸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肺癌术中一次性胸腔灌注化疗的作用.方法将7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37)和对照组(n=35),两组均于术毕立即以生理盐水300 ml冲洗胸腔送检,实验组行胸腔灌注化疗后取灌洗液送检,对照组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后取冲洗液送检,对胸腔癌细胞检出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胸腔后癌细胞检出率实验组为43.2%,对照组为40.0%.实验组胸腔灌注化疗后癌细胞检出率为2.7%,而对照组第2次冲洗后癌细胞检出率为22.9%,差异有显著性(x2=4.96,P<0.05).5年生存率实验组为51.3%,对照组为25.7%,差异有显著性(x2=4.97,P<0.05).术后5年累计复发率实验组为59.5%对照组为82.9%,差异有显著性(X2=4.77,P<0.05).结论肺癌术中一次性胸腔灌注化疗具有杀灭胸腔内癌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9.
简述王彦刚教授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常用对药及队药经验,并结合证候分析以药证相应,从而达到药简功专、标本兼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总结王彦刚主任中医师治疗胃息肉(GP)的临床诊疗经验。根据GP的临床病症特点,认为GP的发生与劳倦过度、饮食失宜、情志不畅密切相关,诸多因素可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痰湿结聚,或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总结其核心病机“气机不畅、湿聚痰阻、瘀血阻络”。治疗上提出从气、湿、瘀三方面论治GP,以“理气机、化痰湿、散瘀血”为核心治法,兼以调摄脾胃,善用清、消之法,重视饮食调控,随症加减,获效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