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8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去势和不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32只6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双侧卵巢摘除或仅切除双侧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术后三周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只。sham(R)组和OVX(R)组以罗格列酮每日2 mg/kg溶解于1 m1生理盐水灌胃,Sham(NS)组和OVX(NS)以生理盐水每日1 ml灌胃8周,观察大鼠股骨和腰椎骨密度、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去势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降低,OVX(NS)组和OVX(R)组较sham(NS)组分别降低8.5%和14%,OVX(R)组较sham(R)组降低9.1%。OVx(R)组股骨和腰椎骨小梁骨量较sham(NS)组分别减少41.3%和87.5%,较sham(R)组减少37.9%和78.9%。OVX(R)组股骨和腰椎骨小梁厚度较sham(NS)组分别减少11.8%和41.4%,较sham(R)组减少11.8%和33.3%。结论罗格列酮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骨量减少,在雌激素缺乏时,罗格列酮对大鼠骨骼破坏加倍,骨密度显著降低,骨微结构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92.
 背景:以自体骨髓、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对缺血性病变及周围神经损伤所致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缺血及神经损伤的疗效。对象:选取2006/2010住院行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的糖尿病足病患者23例,脐血单个核细胞稀释后双下肢肌肉内注射,每点1~3 mL,间隔约3 cm。单个肢体移植1.23×108~1.06×109个,共计38条肢体。结果与结论:移植后踝肱指数升降不一,移植后6个月疼痛评分及冷感评分明显改善,间歇性跛行及皮肤温度、经皮氧分压治疗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对神经病变损伤自觉症状评分、临床检查评分、振动觉阀值移植后6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腓浅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移植后3个月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移植6个月与移植前相比较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脐血单个核细胞可以改善糖尿病缺血性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体重变化对高血糖影响特点。方法2000年至2007年间对583名中年单纯性肥胖患者进行7年随访观察,根据体重变化分组(减重组、体重增高及体重无变化组),同时测定全部受试者随访前后血糖、血管内皮功能及与肥胖有关的身体测量指标。结果共随访到524例,随访7年前后体重、BMI较前均值较前有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前有所升高,血管内皮功能较前减退,差异有显著性。体重增加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OMA.IR、EDD变化均值大于体重不变及体重减轻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控制年龄、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基线体重、随访BMI及体质量(BMI)变化均与空腹及餐后血糖呈正相关。ABMI与ABG变化有显著线性关系。结论体重增加与高血糖、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等密切相关,有效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糖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肥胖人群体脂含量、分布与代谢综合征(MS)组分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00年筛查出的413例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kg/m2]及196例正常体重的健康人,根据BMI和腰围分成4组,观察指标包括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年后复查上述相关各项指标,比较各组MS患病率及上述指标在各组间差异。结果:共随访到553例,MS在各组的患病率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腹型肥胖、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外周型肥胖和正常对照组,各组间MS各组分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前后比较,肥胖各亚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均较初访时显著降低(P<0.05),HOMA-IR呈增高趋势(P<0.05);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与外周型肥胖随访后比较HOMA-IR显著升高、EDD显著降低(P<0.05);多元回归分析FBG、TC、腰臀比、EDD和LDL-C依次是发生MS的危险因素。腰围、HOMA-IR、MS聚集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结论:中心性体脂分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MS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5.
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瘤体内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大部分充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对碘油空虚区域再行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PLE。定期观察瘤体碘油充填情况,瘤体大小和并发症。结果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动态关联性.方法:对2000年筛查出单纯肥胖的(体重指数≥25 kg/m2)386例,根据基线时测定的β3-AR基因型分为Trp64纯合子组和Arg64携带组,于2007年对随访到的资料完整的377例进行研究并与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线资料显示,Trp64纯合子组和Arg64携带组体脂、血压、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各项代谢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年后随访发现,Arg64携带组代谢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Trp64纯合子组,其中血压、血脂、血糖三项指标均异常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2%、46.8%,P<0.01;42.8%、31.3%,P<0.05);Arg64携带组血压、甘油三酯、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升高与Trp64纯合子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和体重因素的影响后,两组各项代谢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3-AR基因变异与肥胖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和聚集有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其脂肪分解和产热,引起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Drak2在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刺激,模拟体外胰岛细胞糖毒性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模型,通过CCK8检测葡萄糖作用后细胞的存活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糖浓度时Drak2的表达情况,完成糖浓度的筛选。构建Drak2-pcDNA3.0质粒,应用基因转染技术构建Drak2过表达可诱导细胞系,Western印迹法分析糖诱导前后胰岛β细胞Drak2的表达。Real-Time PCR测定Drak2、Bax、Bcl-2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法测定诱导前后的凋亡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液中糖浓度上升,Rinm 5mf凋亡逐渐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24、48、72h)凋亡也逐渐增加,呈一定的量效关系。Western印迹法显示在糖浓度22.2mmol/L培养72h时,Drak2的表达量最多。构建Drak2过表达,在转染6h后开始葡萄糖诱导,在高糖诱导72h时过表达组Drak2蛋白是正常组的6倍。Real-Time PCR显示,过表达组Drak 2 mRNA在葡萄糖诱导前开始增加,在高糖诱导72h时增高明显(P<0.05),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均有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高糖诱导后,过表达组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Drak 2过表达促进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8.
“唉,我真是自作自受,自己种的苦果自己吞。”净净清楚地记得昨晚那骇人的一幕。晚饭后她感到头很沉,接下来,下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寒战,随后,她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医生检查发现她体温高达40摄氏度,下腹部明显压痛和反跳痛,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肥胖人群7年后代谢异常状况的影响。[方法]2000年筛查出的583例单纯肥胖者[体重指数(BMI)≥25kg/m^2],分为FPG〈5.6mmol/L组264例和FPG5。6~6.1mmol/L组319例,测定BMI、腰围(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PG、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7年后对上述人群进行随访。【结果】共随访到524例,随访率为89.9%。FPG5.6~6.1mmol/L组血脂异常、高血糖以及同时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的累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FPG〈5.6mmol/L组(分别为51.0%、46.3%、38.2VS41.2%、36.0%、28.1%,均P〈0.05)。随访资料比较,FPG5.6~6.1mmol/L组wHR、SBP、DBP、TC、TG、HDL-C、LDL-C、FPG、2hPG、Fins、HOMA-IR与本组基线时比较及与FPG〈5.6mmol/L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PG与wC、wHR、SBP、DBP、TC、TG、HDL-C、LDL-C、2hPG、Fins及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FPG5.6~6.1mmol/L组患者已存在与代谢综合征有关的代谢组分异常,IFG下限切点下调至5.6mmol/L更有利于提高对中国人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和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负压创面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40例为治疗组,给予连续4疗程创面负压治疗,采取间歇性低负压模式(-80 mm Hg,吸引5 min,间歇2 min),5 d为1疗程,分别于第0、5、10、15、20天更换敷料时记录创面面积、肉芽、腐肉、脓液积分,并测定创面MMP-2、MMP-9的酶活性及TIMP-1、TIMP-2含量指标。同时选取同期采取持续性低负压模式(-80 mm Hg)治疗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同样方法观察上述指标。结果经过连续4疗程的治疗,两组之间在治疗后的创面肉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低负压创面疗法在促进创面肉芽组织新生方面明显优于持续性低负压创面疗法,更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