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比较羟考酮复合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脑肿瘤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共募集行择期脑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镇痛组(SF组)32例和羟考酮+舒芬太尼联合镇痛组(OSF组)26例.SF组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00 μg+昂丹司琼8 mg稀释至100 ml.OSF组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50 μg+羟考酮20 mg+昂丹斯琼8 mg稀释至100ml.观察术后6、24和48 h的循环参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镇痛不良、精神状态评分异常和头晕)的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时间、精神状态评分及活动状态.结果 术后6 h OSF组的心率[(75.7±11.3)次/分vs.(81.3±9.4)次/分,P=0.048]和平均动脉压[(90.9±13.8)mmHg vs.(97.1±8.5)mmHg,P=0.049]均显著低于SF组,但两组间术后6h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F组的静息VAS评分[1.0(0~1.0) vs.1.0 (1.0~1.0),P=0.047]和活动VAS评分[2.0(1.0~2.0) vs.2.0(1.3~3.0),P=0.026]均显著低于SF组.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羟考酮与舒芬太尼联合镇痛可改善脑肿瘤切除术后6h的镇痛评分,有助于维护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12.
癫痫病灶切除术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术中皮层脑电监测是定位和切除致痫病灶的重要手段,能够较清晰地显示癫痫棘波[1].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子痫前期孕产妇行腰麻剖宫产术中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共募集行择期剖宫产术的晚发型稳定期子痫前期孕妇26例(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孕妇26名(正常组).选用小剂量布比卡因(7.5 mg)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麻给药同时采用LiDCOrapid系统提供的容量反应性参数(△SV)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使每搏量最优化.观察两组间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结果 子痫前期组需要第二次容量冲击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4% vs.32%).与对照组比较,子痫前期组低血压(15.4% vs.19.2%,P=0.714)、苯肾上腺素用量[(0~13.5)μg vs.(0~23.1)μg,P=0.771]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比较,两次容量冲击试验均可显著增加孕妇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P< 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后,晚发型稳定期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孕妇比较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率没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14.
成功的喉罩置人需要润滑剂的辅助,但在操作中具体使用何种润滑剂却少有报道.临床上很多麻醉医师认为2%利多卡因凝胶为较优选择方案,然而具有镇痛作用的润滑剂可引起一些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如舌麻、吞咽困难等[1].本研究通过比较生理盐水和2%利多卡因凝胶作为喉罩润滑剂以验证2%利多卡因凝胶是否为喉罩置入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5.
蔡兵  贾宾  王天龙  徐娜 《北京医学》2010,32(8):612-612
患者,女,44岁,体重50kg,咽部异物感1个月入院。查体:会厌舌面可见苍白色、半透明肿物,荔枝大小,广基,完全覆盖会厌舌面。诊断为会厌部巨大囊肿,拟行支撑喉镜下,会厌囊肿切除术。囊肿较大,性质不清,若常规麻醉诱导可能出现气道梗阻,或者囊肿破裂引起误吸等紧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6.
郎宇  张雁华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0,32(2):100-10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中一次性喉罩替代气管导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LC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61例)和喉罩组(61例1。记录操作一次成功率、操作时间、气道密封压及麻醉前、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前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BP、HR、SpO2;记录气腹前后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Compl)、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术中血气结果;并对喉罩组拔出喉罩后通气罩远端分泌物进行pH值试纸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SpO2均维持98%以上,通气参数PetCO2及术中血气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喉罩组在置入、拔除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而插管组气管插管及拔管过程中,收缩压分别为(145.05±22.82)mmHg、(145.17±14.22)mmHg,舒张压分别为(88.13±14.65)mmHg、(87.27±10.37)mmHg,心率分别为(86.00±14.65)次,分、(92±10.96)次/分,与喉罩组比较P均〈0.05。喉罩组在苏醒期并发症明显小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拔罩后充气罩远端分泌物pH值均在7.0~8.0。结论一次性喉罩全麻正压通气可用于LC患者:其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对比齐拉西酮和阿立呱唑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与阿立呱唑治疗8周,疗效由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GI)评定,副作用由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齐拉西酮与阿立呱唑疗效相当,对认知功能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副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阿立呱唑。结论齐拉西酮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根据教育家George Miller的医学教育层次目标与能力进阶的思想,探索高仿真模拟人驱动程序结合微格教学在年轻住院医师培养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年以下麻醉住院医师20名,在模拟系统中编制8项急危重症救治程序,并用微格教学理念对其原则要领进行分解定格量化;经过测试-反馈-自我分析-教师指导-总结-再演练-再测试等培训,并收集培训住院医师对本培训项目的 反馈表.结果 接受培训的T组其各项测试成绩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培训的N组(P<0.05).结论 从培训结果及反馈表中可见,模拟微格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年轻住院医师不受时间和患者安危的限制,并且突出了学习的要领及关健点.因此此培训项目对拓宽年轻住院医师的教学方式、对临床思维与技能的提高、缩短适应临床工作能力的时间具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对癫痫手术患者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性比较,探讨致痫灶精确定位切除手术中较好的麻醉方法。方法对2005年至2007年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27例癫痫手术的麻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所有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全麻组(A组,105例),全麻+术中唤醒组(B组,16例)和局麻+安定镇痛组(C组,6例)。A组和B组均实施全麻插管,患者插管后持续输注丙泊酚(2.69±0.48)mg/(kg.h-1),瑞芬太尼(0.09±0.02)μg/(kg.min-1)和维库溴胺0.05~0.06 mg/(kg.h-1)维持麻醉,其中部分A组患者联合吸入异氟烷0.4%~0.6%,而B组患者均未吸入异氟烷;C组患者不实施全麻,在用0.5%利多卡因与0.25%罗哌卡因合剂行头皮神经阻滞后,经静脉输注丙泊酚1~2 mg/(kg.h-1)和瑞芬太尼0.03~0.05μg/(kg.min-1)实施安定镇痛。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致痫灶定位术实施前15 min停止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输注。在15~30 min 94.8%的A组患者均可满意实施致痫灶定位的检测;而B组患者在停药后20~40 min 100%可成功唤醒患者并实施检测;C组患者停药后清醒较快,但对致痫灶定位操作的耐受较差,其中2例患者拒绝合作而放弃。结论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均适合于癫痫手术的麻醉管理,术中应严格掌握给药剂量与时机,根据手术步骤精确调节麻醉药物的输注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0.
背景丙泊酚用于患者自控镇静(patient-controlled sedation,PCS)可解决中度镇静治疗窗窄的问题,但之前的研究存在方法学的不足。本研究中,我们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经PCS给予,我们发现与芬太尼+咪达唑仑相比,瑞芬太尼+丙泊酚更方便使用。方法将50例择期结肠镜检的患者随机(使用盲法)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组(MF组)或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R组),药物均经PCS给予。研究中评估项目有:镇静起效时间、恢复时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镜检医师满意度、是否需要麻醉医师干预。结果与MF组相比,PR组患者进入镇静状态与恢复明显较快(P〈0.0001)。在PR组中,恢复时间短于操作时间。两组间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镜检医师满意度相同。PR组中,有2例患者因为动脉氧饱和度低于设置的安全终点而需要麻醉医师干预。结论在适当的监护条件下,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PCS比咪达唑仑+芬太尼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