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5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59例,男26例,女33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环泊酚组(EC组,n=29)和环泊酚组(C组,n=30)。EC组给予环泊酚前2 min静注艾司氯胺酮0.3 mg/kg,C组于相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环泊酚初始剂量为0.4 mg/kg,剂量调整梯度为0.04 mg/kg,检查时若出现阳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增加0.04 mg/kg,阴性反应则下一例患者环泊酚诱导剂量减少0.04 mg/kg。阳性反应为麻醉诱导后2 min患者BIS无法降至60或置入胃镜时出现呛咳或体动反应2级及以上。记录环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出室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回归分析法计算ED50、95%有效剂量(ED95)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 与C组比较,EC组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降低(P<0.05)。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为0.21 mg/kg(95%CI 0.12~0.25 mg/kg),ED95为0.32 mg/kg(95%CI 0.26~0.39 mg/kg),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为0.37 mg/kg(95%CI 0.32~0.40 mg/kg),ED95为0.48 mg/kg(95%CI 0.43~0.54 mg/kg)。与C组比较,EC组使用环泊酚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诱导ED50、ED95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联合艾司氯胺酮0.3 mg/kg可降低环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诱导时的ED50并减少检查过程中环泊酚总用量,术中循环稳定,可安全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合并脑卒中病史的高龄(≥75岁)患者术中SBP降低与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在麻醉下行非心脏手术且合并陈旧性脑卒中病史的高龄患者。病例组为手术后至出院前出现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新发的缺血性脑卒中。按1∶4的匹配比例将病例组(24例)和对照组(96例)按照年龄和术式进行匹配。从病历记录系统和麻醉信息系统中分别采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数据。计算术中SBP的最大降低幅度和最低值。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与可能的混杂因素。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SBP降低与术后新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病例组的人口统计学参数和可能的混杂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中SBP最大降低幅度<10%基线值、在10%~20%基线值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 术中SBP最大降低幅度>20%基线值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院内病死率及住院花费高于对照组(P<0.05)。与SBP最大降低幅度<10...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老年麻醉的快速发展已经走过10年的奋斗历程, 取得长足进步[1], 但面对我国快速加剧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以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中国老年麻醉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以应对2022—2032年中国深度老龄化对麻醉学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4.
15.
心脏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时,麻醉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较非心脏病患者更高。术前手术方式、患者术前评估和准备对于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此例患者术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二尖瓣重度反流、陈旧性脑梗、低钾血症,术中通过维持重要脏器灌注以及采取纠正电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复合手术技术在复杂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例因颈动脉闭塞和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施行复合手术患者之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8例颈动脉闭塞患者,7例实现血管再通;4例颈动脉串联性病变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术后无一例发生脑卒中或死亡。结论采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颈动脉闭塞和串联性病变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荐开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癫(癎)年发病率为35~37/10万,现有癫(癎)患者约为4.89×106例,初发年龄<20岁的患者为70%~74%,其中<10岁者占37.00%~51.80%;有70%~80%的患者在神经内科医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其发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或显著减少,但也有20%~30%患者虽经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完全控制癫(癎)发作,成为难治性癫(癎)[1].其中,部分难治性癫(癎)患者可通过不同类型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发作完全消除或症状显著改善,得以恢复工作或学习.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技术逐年进步与发展,与之相关的麻醉方法亦不断更新.笔者在总结近年有关癫(癎)外科手术治疗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回顾有关癫(癎)诊断及手术相关麻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李博然  马艳辉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22,(12):1098-1101+1107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监测在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下老年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PVP老年患者130例,根据监护方法分为试验组(面罩吸氧+PETCO2监测)和对照组(面罩吸氧),每组65例。手术体位均为俯卧位,术前两组均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0.3μg/kg,注药时间15 min,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0.3~0.5μg/(kg·h)进行维持。试验组经面罩连接PETCO2监测肺通气状态,并根据PETCO2数值及波形变化进行相应干预;对照组仅面罩吸氧。记录试验组开始持续经面罩吸氧前的PETCO2,比较两组入室后(T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可引起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运动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抑郁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障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1].  相似文献   
20.
随着麻醉药物种类、作用机制,以及麻醉设备和麻醉理念的不断发展,同时脆弱脑功能(fragile brain)患者的迅速增加,围手术期脑功能保护对麻醉医师的临床管理实践提出了更高挑战.无论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还是合并严重脑部疾病需行非神经外科技术干预的患者,麻醉与脑功能研究和临床实践路径的改进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未来10年,麻醉与脑功能将成为研究热点和方向.(1)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脑功能的影响仍存在许多疑惑,对一些麻醉药物的精准机制仍不了解,许多麻醉学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