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硬脊膜撕裂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PETD治疗的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结果 236例中,3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为1.3%(3/236)。2例术中诊断,其中1例术中转为显微镜下修补硬脊膜,1例术中未做处理;1例术后诊断,在显微镜下完成硬脊膜修补。3例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从术前8.0分降至1.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82.1%降至17.8%,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改良MacNab评分2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 硬脊膜撕裂是PETD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术中和术后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发展迅速。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重大突破,新器械、新技术、新理念和新试验使更多患者获益;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循证医学证据愈加充实,新型支架和脑保护装置有望进一步降低围手术期脑缺血风险、改善卒中预防效果;在严格按照适应证应用Wingspan支架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有所提高,而药物涂层球囊成形术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颅内外动脉非急性期闭塞介入再通治疗已开始起步,在谨慎开展的基础上有待更多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83.
本文报告了用钙离子改进阴离子交换法去除饮用水中腐殖质的效率。原方法去除腐殖质时效率低、处理水量小、出水碱度偏低具腐蚀性,限制了其应用。作者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采用季铵官能团的聚苯乙烯基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Lewatit MP 500 A(Bayer)。1.在室温下观察不同碱类[Ca(OH)_2和NaOH]对矿物质低的含腐殖质天然水(电导率3.2ms/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报告8例Galen静脉动脉瘤样扩张(VGAD),并对其分型、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的临床症状及治疗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自1986年5月~1996年5月,在4000例脑血管造影中检出VGAD8例,进一步检查:CT3例,MRI2例,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行栓塞治疗6例,栓塞加X-刀治疗1例,未治1例. 栓塞材料为IBCA或NBCA.结果:症状消失2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已证明此种栓塞技术对于VGAD的治疗是有效的,重要的是要了解VGAD的分型和有关血流动力学变化,常需多次栓塞.  相似文献   
86.
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1998年4月间,我们收治了3例硬脑膜动脉静脉瘘(spinal dural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protrustion,LIVDP)而给予椎板减压,髓核切除,术后症状不缓解。现结合文献,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前血管内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CCF)已被广泛接受。经典的方法是经动脉导入一可脱性球囊入海绵窦阻塞瘘口。但某些病例,如外伤性颈内动脉闭塞或既往行结扎或孤立手术(瘘仍经其它吻合支有血供),经动脉途径到达瘘口则不可能。作者报道了3例外伤性复杂CCF(1例为单侧双瘘口型,另外2例因解剖学原因经动脉途径困难)。例1,男,20岁,外伤性右CCF。最初曾行孤立术失败,三年后病人明显突眼。血管造影显示瘘口经后交通动脉供血,并且已结扎的颈总动脉(CCA)仍有持续缓慢的血流通过。用带孔球囊微导管经动脉途径对已结扎的CCA行扩张成形,并  相似文献   
88.
急性肺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卒中后因呼吸中枢的神经通路中断或间接作用致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血液动力学异常,进而引起缺氧状态,将明显增加急性期患者死亡率,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心肺功能、体适能下降、自主活动时间不足,进一步影响神经功能恢复,还会增加卒中再发风险。本文拟卒中后急性期肺功能障碍的可能原因、呼吸病理机制、评估以及肺康复治疗进行综述,为卒中后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我国现有脑血管病患者达700余万人,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16~219)/10万人口,脑卒中年死亡率为(58~142)/10万人口。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第一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近年来,介入治疗以其有效、安全、微创和适应证较宽  相似文献   
90.
机械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机械可脱式弹簧圈 (MechanicalDetachableSpiral,MD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方法 :对 1995年 3月~ 1998年 7月利用MDS栓塞的 64例 66个颅内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个动脉瘤中 ,10 0 %栓塞的 2 5个 ,占 3 7 9% (2 5 /66) ;95 %的 19个 ,占 2 8 8% ;90 %的 11个 ,占 16 7% ;80 %的 6个 ,占 9 1% ;<80 %的 5个 ,占 7 6%。 5 5个 (83 3 % )动脉瘤达 90 %以上栓塞。死亡 2例 (3 1% ) ,永久并发症 3例 (4 7% )。结论 :应用MDS进行囊内栓塞 ,是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