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3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8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目的:验证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血流(CBF)不受血压(BP)降低影响的假设。方法:150例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24h内收缩压〉150mmHg的患者被随机分到静脉降压组,目标是收缩压〈150mmHg(n=78)或〈180mmHg(n=72)。用基线收缩压平衡治疗组:(182±20)mmHg(〈150mmHg组)与(184±25)mmHg(〈180mmHg组,P=0.60),血肿量:(25.6±30.8)与(26.9±25.2)mL(P=0.66)。随机后2h,〈150mmHg组[(140±19)mmHg vs.(1624-12)mmHg,P〈0.001)]的平均收缩压明显降低,均行CT灌注成像。结果:主要终点:〈150mmHg组(0.86±0.12)血肿周围组织相对CBF未明显低于〈180mmHg组(0.89±0.09,P=0.19;绝对差异0.03;95%CI-0.018~0.078)。〈150mmHg(R=0.00005;95%CI-0.001~0.001)或〈180mmHg组(R=0.000,95%CI-0.001~0.001),BP变化程度和血肿周围相对CBF间无关系。结论:中等量脑出血发病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降低血肿周围脑血流,表明快速降低血压不会使脑出血患者陷入脑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33.
From March 1985 to September 1988, 38 out-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proven by pathology and examined by CT scan or MRI with involvement of deep upper cervical lymph nodes larger than 2 cm, were treated. The invasion of the poststyloid space is probably caused by metastases of the lymph nodes deep-seated in the neck and not by direct infiltration of the primary tumor. In TNM staging,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N1, but not T3. As to the design of radiotherapy for these cases, the upper margin of the cervical field should be moved up to the level of the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 in order to encompass the base of the skull. If lymph nodes in the mastoid cells on the same side are involved, beta-beams with energy not lower than 15 Mev should be used to ensure enough dose in the target volume.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家兔视神经损伤后谷氨酸浓度变化对视网膜的兴奋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家兔随机分成2组,A组35只,B组5只。A组家兔左眼为实验制备视神经损伤模型,右眼为对照眼。B组家兔双眼同时制备视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第1、3、7、14及28d随机处死A组7只家兔及B组1只家兔,检测家兔实验眼和对照眼视网膜谷氨酸浓度,并观察B组家兔视网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家兔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内谷氨酸浓度逐渐升高,3d达到高峰,14d时家兔实验眼视网膜谷氨酸浓度仍高于对照眼(p<0.05),28d时其视网膜谷氨酸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家兔视网膜病理形态学观察:视神经损伤后1d,神经节细胞排列紊乱;3~7d,视网膜节细胞大量空泡化;7d~14d,视网膜厚度变薄,神经节细胞减少;14d后视网膜各层细胞改变逐步趋于稳定。结论家兔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谷氨酸浓度升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继发损伤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36.
对234侧挠骨、235侧尺骨滋养孔及56侧滋养动脉进行了观察,绝大多数为单孔,缺少滋养孔者仅占:挠骨为1. 71±0. 85%,尺骨为0. 43±0. 42%。较有规律性的是滋养动脉“向肘而来”极为恒定。由孔至骨髓腔毫无例外的都要斜穿一段变异较大的8~33mm 的骨管。滋养动脉在骨管中虽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但骨折时也易受到损伤,并可能是延缓骨折愈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7.
喉返神经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1侧喉返神经的局部定位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了观察,认为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干内的位置相对来说是比较恒定的。在甲状软骨上角约占迷走神经干横截面积的27.85%。喉返神经形态变化较大的是在钩绕主动脉弓或右锁骨下动脉的前后以及钩绕动脉的一段。甲状软骨下角是寻找喉下神经的良好标记,左侧总是在气管食管沟中,而右侧則正好在甲状腺下极与右颈总动脉内侧起端的假想连线上。二、喉返神经的血液来源虽有多处,血管都较纤细,但总是在神经的内侧分成上下二支进入神经,行程都较迂曲。因此向外牵拉喉返神经有可能把血管撕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而成的中药汤剂联合奥氮平内服治疗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氮平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由血府逐瘀汤加味而成的中药汤剂内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后的精神障碍改善情况,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治疗2周、4周、8周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定,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精神障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同组相比,以第8周的分值最低,同时间段组间比较,治疗组分数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而成的中药汤剂联合奥氮平内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有力方式,二者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兼治,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对206侧腰交感干的局部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为,腰交感干的长度:成人之左侧17.58±4.51厘米,右侧16.60±5.14厘米。腰交感节以四个较多见,占40.29±3.42%。腰节合并有两种情况:一是腰节本身合并,其中以腰_(2,3)节合并多见,占39.47±4.59%;二是最下胸节与腰_1节合并,占12.60±2.31%;最下腰节与第一骶节合并,占6.31±1.69%。腰交感节都有交通支与相应脊神经相连,交通支的数目变动在0~6支之间,2~3支多见,而且是由上往下依次减少,上腰节2支以上者占多数,下部腰节则以1支者为多。两侧腰交感节数目、位置基本对称者少见,仅占1.98±1.37%。但两侧腰节相同者则为数较多,占42.50±4.92%。骨盆缘、髂总动脉邻近多有腰节,可依此辨认腰交感节。腰动脉多位于腰交感干的深面,仅有少数位于浅面,而且都在左侧。腰静脉位于腰交感干浅面者占25.73±3.05%,且可见于任何一对腰静脉,但多见于腰_(3,4)静脉,占位于腰交感干浅面的58.49±6.77%,对手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0.
一、对46侧趾短伸肌进行了观察和测量趾短伸肌腱数增加时,主要是至第二趾的趾短伸肌腱分裂为二,其中一支位于正常腱的内侧,行于第二趾的趾长伸肌腱深面并与之融合。趾短伸肌腱数减少时,多数是至第四趾的趾短伸肌腱缺失,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由至小趾或第四趾的趾长伸肌腱分一小腱束代替第四趾短伸肌腱止于第四趾。二、供应趾短伸肌的血管比较恒定的都由足背动脉所分出。足背动脉在足背有二点值得注意: (一)足背动脉在足背行程的改变,主要是明显偏离正常的位置,位于趾短伸肌的复被下。(二)腓动脉穿支代替足背动脉。在处理足背动脉时,有关情况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