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6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8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目的 探讨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C)及细菌内毒素(BT)检测在急性肠梗阻患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诊疗的非肠道疾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术中肠管缺血损伤情况,将实验组分为轻损伤组40例和重损伤组29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DAO、D-LC和BT水平,并比较其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各时间点血清DAO、D-LC和B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前2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血清DAO、D-LC、BT水平较对照组高升高(P <0.05);术后第7天实验组血清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DAO和B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损伤组与轻损伤组的DAO、D-LC和BT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有差异(P <0.05),两组间有差异(P <0.05),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血清DAO、D-LC和BT水平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体内动态变化,可作为急性肠梗阻的辅助诊断指标和病情评估指标,手术前后定期检测在急性肠梗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2.
663.
目的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为对照,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CEA)和对照组(CAS),记录2组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随访12个月,记录2组包括死亡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改良Rankin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治疗经费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良好,术后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治疗安全性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相当,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费用成本较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64.
目的 了解广东口岸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主要流行菌株及输入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熔解曲线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melting curve spoligotyping,McSpoligotyping)技术对广东口岸558株MTBC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将分型结果与SITVITWEB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间隔区寡核苷酸国际型别(spoligotype international type,SIT)编号,并用BioNumerics 7.6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558株MTBC菌株共分为107种基因型,其中66种归属于8种基因家族及4种家系。家系2和家系4共占菌株总数的86.38%(482/558)。6个主要流行簇分别为SIT1、SIT53、SIT52、SIT50、SIT190和SIT19,其中SIT1为最大流行簇。17株输入性MTBC包含北京、拉丁美洲和地中海(Latin American and Mediterranean,LAM)、East African Indian(EAI)、T、Africanum(AFRI)及未定义的基因家族,其中包含23.53%(4/17)的新基因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7.25%(106/389),非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3.81%(40/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72,P=0.40)。典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26.03%(95/365),非典型北京家族菌株耐药率为45.83%(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46,P=0.03)。 结论 广东口岸以家系2和家系4 MTBC为主要流行菌株,输入性菌株以来源地区流行的基因家族和新基因型为主,应加强对主要流行菌株及输入性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非典型北京家族菌株与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65.
桡骨头骨折占所有成人肘部骨折的30%,5%~10%肘关节脱位与肘关节周围骨折有关.最常见的是桡骨头骨折,分为四种类型~([1]).对于无法重建的Ma-sonⅢ型和MasonⅣ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治疗非常困难且具有争议.过去常采用桡骨头切除术,但其存在许多远期并发症,如肘外翻、肘关节强直、桡骨残端周围软组织骨化、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迟发性尺神经炎、桡骨远端向上移位导致肘腕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及肘、前臂和腕部的长期慢性疼痛等.  相似文献   
666.
患者女,67岁.因发热、咳嗽,咯浓痰1周,于2008年12月22日入院,体检:右上肺呼吸音低,两肺闻及湿哕音.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4×109 g/L,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X线胸片:右上中肺野巨大卵圆形肿物,大小为20.0 cm×14.0 cm×9.5 cm,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内侧与纵隔分界不清,考虑为胸内肿瘤,右下肺还可见斑片影,考虑为肺部炎症.  相似文献   
667.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分叉处(MCBIF)动脉瘤开颅夹闭术中安全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8年3月山西大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65个)MCBIF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31例,发病年龄35~65(40±0.5)岁。动脉瘤出血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13例,Ⅱ级13例,Ⅲ级16例,Ⅳ级7例,Ⅴ级8例。在冠状位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上观察到,动脉瘤指向上方27个、指向外侧22个、指向下方16个。测量动脉瘤同侧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观察M1段的曲度,模拟翼点开颅手术入路;采取近端或远端入路手术,指向下方和外侧的动脉瘤从上方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指向上方的动脉瘤从下方显露大脑中动脉M1段,并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随访并观察动脉瘤复发情况,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比较不同指向动脉瘤的预后差异。结果 大脑中动脉M1段长度为8.2~16.5( 13.5±0.3)mm。M1段曲度向下,动脉瘤指向上;M1段曲度向上,动脉瘤指向下;M1段平直向外,动脉瘤指向外。 CTA三维影像模拟手术入路中动脉瘤以及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与手术中所见解剖结构完全相符。所有动脉瘤夹闭可靠,术后6个月复查头颅CTA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6~36(18.0±2.5)个月,末次随访结果GOS评分:5分37例,4分10例,3分4例,2分3例,1分6例,不同指向动脉瘤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利用CTA三维重建技术,明确动脉瘤的指向、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和曲度,精确评估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和M1段在侧裂内的投影方位,避开动脉瘤顶,采取合适的策略显露M1段,有效做到近端控制,是手术安全进行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68.
目的:评价复元活血汤配合脏腑点穴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研究,并探讨治疗机理及血清 CRP、TNF-α 水平变化对病情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 OVCF 患者 11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各 57 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治疗组 2 例退出,对照组 5 例退出,最后完成试验的病例数为 107 例(手法组 55 例,对照组 52 例,脱落率为6.14%),手法组给予复元活血汤加减 + 脏腑点穴;对照组给予常规腹部按摩手法 + 仙灵骨葆片,2 周为 1 疗程,共治疗 2 疗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 2 疗程后、随访半年后 VAS 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变化、血清 CRP、TNF-α 检测和两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平均腹胀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法组和对照组治疗 2 疗程后、随访半年后 VAS 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 ;手法 VAS 评分治疗 2 疗程后 [(3.04±1.02) vs (4.26±1.03),t = –2.531]、随访半年后 [(0.92±0.25)vs (2.55±0.37),t = –2.862] 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法组和对照组治疗 2 疗程后、随访半年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 ;手法组治疗 2 疗程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椎体前缘高度手法组 [(1.57±0.13) mm vs (1.13±0.12) mm,t = –2.993]、后凸角变化 [(4.35±1.02)° vs (6.63±1.28)°,t = –3.586] 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法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 [(7.33±2.42)d vs (11.28±5.69) d,t = –3.884]、平均腹胀消失时间 [(2.67±1.73) d vs (5.31±2.02) d,t = –3.142]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组和对照组治疗 2 疗程后、随访半年后 CRP、TNF-α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2 疗程后、随访半年后手法组 CRP、TNF-α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元活血汤配合脏腑点穴治疗 OVCF 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患者依从性高,能够降低血清 CRP 及 TNF-α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69.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ASCS和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0.
颈椎单开门斜拉棘突固定法的生物力学测试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性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均较良好 ,对颈椎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1] 。由于固定方法不妥 ,术后再关门的现象时有发生[2 ,3 ] 。我们设计了颈椎单开门斜拉棘突固定法治疗上述颈椎椎管狭窄性疾病 85例。现将生物力学测试及临床随访报道如下。1.实验研究 :采用新鲜成年男尸 6具 ,年龄 <4 0岁。实验前自然解冻。枕骨和T3分别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 ,同时将前方椎体固定 ,按颈椎原有曲度水平固定在CMT14 0 4多功能力学试验机的测试台上。保留左侧椎旁肌 ,两侧颈椎韧带及小关节突完整。然后模拟单开门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