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王凤林 《实用医技杂志》2013,20(9):1000-1001
<正>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间盘膨出、突出及脱出而引起的颈脊髓或颈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肩、臂丛神经痛及上下肢运动障碍等。颈椎活动频繁并且活动度大,其解剖结构又相对较薄弱,故颈椎尤其是下颈椎更容易发生劳损。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退变,可在某种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因髓核逐渐老化失去弹性而萎缩或纤维环外膨出压迫颈神经根或脊髓,而出现相  相似文献   
22.
冠状动脉搭桥术早期并发症及死亡率(附19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1月~1987年12月作者于荷兰格罗宁根医学科学院心胸外科主做了19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早期死亡2例(1.0%)、内出血3例(1.5%)、胸骨裂开2例(1.0%)、心律紊乱40例(20.4%)、围手术期心肌梗塞5例(2.6%),本文就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应用大隐静脉以序贯式搭桥术对12例患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行完全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分别搭了2~5支桥,人均3.8支。无围术期心肌梗塞及手术死亡,术后恢复顺利,症状明显改善。本文对序贯式搭桥的优点及我们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回顾研究严重左主干病变(狭窄>85%)伴三支血管病变(狭窄>80%)的高度狭窄患者(相当于双重左主干狭窄)在体外循环下搭桥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的安全性和优缺点.方法 回顾比较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2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组1)和主动脉内囊反搏器(IABP)支持在非体外循环下(组2)行冠状动脉搭桥的结果.结果 组1有13例,组2有12例,除相当于双重左主干病变外,根据EuroScore分级均属高危患者(EuroScore>6).每组各死亡1例.组1和组2人均搭桥分别为(4.4±1.3)支和(3.1±1.1)支(P<0.05).组2无1例转成体外循环下手术.结论 对于相当于双左主干严重冠心病患者的高危病例,在体外循环下或在预先置入IABP的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腔内隔绝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9月至2005年2月我院收治各类主动脉瘤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男性3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7岁;升主动脉瘤17例,胸主动脉瘤8例,腹主动脉瘤21例。手术治疗40例,其中Bentall手术10例,同期Bentall联合全弓替换1例,全弓替换2例,单纯升主动脉人工血管替换4例,胸主动脉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3例,其中1例同时行双肾动脉搭桥术,胸主动脉瘤人工血管修补2例,1例行包裹术,腹主动脉瘤21例中行腋-股动脉人工血管搭桥2例,“Y”型人工血管置换7例,直型人工血管替换8例。腔内隔绝治疗6例;其中StanfordB型夹层动脉瘤2例,腹主动脉瘤4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2.5%,腔内隔绝治疗均成功。随访1个月至10年,有10例患者失访,随访期间1例死亡,总死亡率为4.3%。结论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主动脉瘤的一种十分有效和经济实用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6.
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黏附分子使白细胞、血小板等易于黏附于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黏附分子的作用不容忽视。监测血中黏附分子水平有助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而针对黏附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干预可以抑制黏附反应,从而延缓冠心病病情发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就近年来黏附分子在冠心病诊断、治疗方面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7.
1病例简介 患者1,男,72岁,因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年,于2001年6月在我科诊断为双髂动脉狭窄,左侧闭塞、右侧狭窄60%,遂行右股动脉——左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年出现胸闷、活动后加重,发作逐渐频繁,心电图示:胸前导联ST段下移,当地诊为冠心病,予对症治疗。术后14个月又出现左下肢跛行,伴双下肢发凉,左侧为重,并发生左足趾溃疡。于2002年11月4日入住我科,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度)、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型糖尿病。行冠状动脉及下肢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85%,回旋支狭窄80%;双侧髂动脉病变同前,双侧股浅动脉近心端皆有90%狭窄,其远端均有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硬化。左、右房室瓣轻度反流。  相似文献   
28.
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986年~1994年收治了6例该病患者,其中5例隔膜型狭窄、1例肥厚性心肌病型狭窄,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平均随诊49个月,效果优良。认为只要对该病病理解剖了解清楚,手术时操作仔细,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9.
高脂喂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不含胆固醇的高脂饲料长期饲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各种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内皮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高脂饲养组(CF,n=8)和正常饲养组(CC,n=8).按照成年大鼠常规进食量喂养,保持两组大鼠每日摄取总热量相等,但是饲料中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不同(CF组脂肪占59%;CC组脂肪占13%).饲养至36周龄,处死全部动物,取大鼠主动脉制成冰冻切片,以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内皮细胞中各种粘附分子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定量.同时,取大鼠主动脉组织行病理检查,观察光镜、电镜下主动脉内皮变化.结果:高脂喂养28周后大鼠出现明显的腹型肥胖[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分别为:CF组10.7%,CC组5.3%(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F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整合素、选择素、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粘附分子表达均较CC组增加.经图像分析显示,各种粘附分子表达量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CF组明显高于CC组(P<0.05).光镜下,两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均未见明显病变;电镜下,CF组可见主动脉内皮细胞变形、排列紊乱、部分脱落,而CC组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正常.结论:正常SD大鼠经不含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28周后,主动脉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明显增加,其与主动脉内皮细胞出现早期病理改变相一致.提示:检测血中粘附分子有可能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性,23岁。因右胸部被刀刺伤后4个月,胸闷1个月于2001年4月16日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