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358篇
内科学   117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281篇
综合类   722篇
预防医学   294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274篇
  6篇
中国医学   362篇
肿瘤学   77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前疫情背景下,中医药所展示出的临床疗效获得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医药院校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息息相关,因此应抓住此次契机,认识到高校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寻找对策,联合中医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为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探索性地提出建议,以更好地构建中医药院校双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由不同来源的允许总误差(TEa)和偏移(Bias)计算出的西格玛(σ)水平的差异对评价临床生化指标检测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2017年的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计算不精密度(CV)。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7年室间质量评价(EQA)和正确度验证计划数据计算Bias。TEa来源分别为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计算参加正确度验证计划的12个生化项目的σ值,利用SPSS 19.0软件对4组σ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按照行业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尿素、葡萄糖4个项目的σ水平不佳。TEa来源相同、Bias来源不同,计算出的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TEa计算出的σ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不同来源的Bias对σ值影响不大,不同来源的TEa会计算出不同的σ值。推荐实验室选择行业标准来源的TEa,以正确度验证的结果为Bias来计算项目的σ值,若条件不允许,也可以EQA结果为Bias参与计算。  相似文献   
53.
实验性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建立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 (EMT)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外科诱导法对 6 0只大鼠行建模手术。在术后的第 4、6和 8周动态观察病灶的生长情况 ,运用光镜、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建模成功率在 6 0 %(36 6 0 )左右 ,生长良好的囊肿内壁有内膜上皮细胞生长 ,病灶随移植时间的推延先逐渐增大之后又有缩小的趋势 (P<0 0 5 ) ,同一时间内子宫旁韧带处病灶明显大于腹壁处和子宫Y型分叉处 (P <0 0 5 ) ,同一时间内腹壁处和子宫Y型分叉处病灶比较无差别 (P >0 0 5 )。结论 将动物自体子宫内膜移植到子宫旁韧带、腹壁处或子宫Y型分叉处形成了子宫内膜异位病理模型 ,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的简便方法 ,其生理特点与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4.
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山萸肉蒸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山萸肉蒸制工艺,为山萸肉的蒸制工艺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萸肉炮制时的蒸制时间、闷润时间为考查因素,用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以熊果酸含量、马钱苷含量、浸出物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山萸肉的最佳蒸制工艺为蒸制4h,闷润6h。结论:优选得到了稳定的山萸肉蒸制工艺。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主胸弯融合后未融合上胸弯的变化及其与肩部平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选取年龄10~18岁,Lenke分型为Lenke 1、2、3、4型,右胸弯且Cobb角<80°,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矫形,固定融合上端椎在T4或T4以下,随访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排除翻修手术和截骨手术患者。术前根据Lenke分型判断上胸弯是否为结构性,分成结构性上胸弯组和非结构性上胸弯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外观肩部平衡以及影像学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共有6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14.4岁,随访时间24~62个月,平均36.4个月,其中结构性上胸弯组17例,非结构性上胸弯组45例。两组患者术后上胸弯均能自发性矫正,末次随访时,上胸弯Cobb角平均由27.9°减小至19.4°,T1倾斜角由-0.21°增加至4.7°,第一肋倾斜角(FRT)由0.4°增加至3.7°,锁骨角(CA)由-1.5°增加至0.8°,双肩高度差(CSH)由-13.0mm增加至5.2mm,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1倾斜角的改变(术后T1倾斜角-术前T1倾斜角)与CSH变化(术后CSH-术前CSH)有较强相关性(r=0.624,P=0.000),术后主胸弯的矫正率和FRT与CSH变化为中等程度相关(r=0.437,0.345,P=0.007,0.006),术前主胸弯Cobb角与CSH变化为弱相关(r=0.262,P=0.040)。上胸弯Cobb角及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T1倾斜角等参数与CSH变化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AIS患者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上胸弯在主胸弯矫正以后均有自发性矫正现象,但T1倾斜角、第一肋倾斜角和双肩高度差均会增加。右胸弯患者左肩被抬高的程度与T1倾斜角增加的程度、主胸弯的矫正率及术后第一肋倾斜角相关。  相似文献   
56.
患儿男,4岁半,因发现脊柱侧弯4年余入院。患儿母亲诉患儿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躯干向右侧弯曲,弯曲程度随年龄增大。目前行走无明显不稳。大小便正常。既往史:1岁左右因感冒,体检时发现有法洛四联症,于2岁半在我院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痊愈出院。个人史:患儿系早产儿,母亲患有妊高症,妊32周后剖腹产,出生后放置温箱重  相似文献   
57.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综合康复训练[2]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物理疗法( physical thera-py,PT)是脑瘫治疗的基础,对于约占脑瘫60%~70%的痉挛型脑瘫,PT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1]。但患儿能保持直立体位后,对平衡及协调能力的需求增加,故如何提高这部分患儿的立位平衡能力是随后临床工作中的重点[3]。感觉统合理论(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创立于1972年,多应用于感觉统合失常、自闭症、注意力缺陷、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的康复训练[4-10],但近几年也开始应用于脑瘫患儿的康复[11],并不断研究其对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并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 GMFM )对两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价,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有无显著性差异,观察感觉统合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应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STIC技术对30例孕龄20~34周正常胎儿进行数据采集及脱机分析和处理,对胎儿心脏各解剖结构进行显示和观察。结果:30例研究对象在获得容积数据后,通过正交三平面模式对图像进行切割平移或旋转,有26例成功获得了心脏各解剖结构,4例心脏结构未能完全显示。结论:STIC技术较传统超声心动图具有优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双重实时PCR快速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同时检测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方法,应用于霍乱监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海产品检验。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A亚单位(ctxA)和副溶血弧菌的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改良分子信标探针,以10种细菌作对照,建立双重实时PCR改良分子信标检测体系,应用于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快速诊断和霍乱监测。结果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反应体系DNA灵敏度为102.4~166.6fgμl,菌液灵敏度为32~64CFUml或3~6CFUPCR反应体系,无交叉反应。此反应体系同时检测40株副溶血弧菌和50株霍乱弧菌,均出现特异的荧光信号,两种细菌检测互不干扰。对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共48份样品和100份海产品进行检测,9份副溶血弧菌实时PCR阳性,其中7份副溶血弧菌细菌培养阳性,其余样品都为阴性。从样品处理到检测结果仅需1天时间。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PCR检测体系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霍乱和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为食源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索超声可视化肝内定位标记物作为射频消融术中肿瘤位置及安全边界的参照,精准指导消融范围以避免肝肿瘤因射频布针定位不准确而局部复发。方法 本实验纳入24种医用材料作为标记物,包括1种气体、18种液体、5种固体。体外实验采用离体牛肝,超声引导下于牛肝内置入可视化定位标记物,评估标记物的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分别以射频电极针与标记物1cm、0.5cm、0cm的距离进行局部消融,分析射频热场对标记物的影响。动物实验采用超声引导下于活体比格犬肝内置入可视化定位标记物,分析肝内血流灌注、呼吸、心跳及射频消融的热沉效应对标记物的影响;观察消融后7 天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射频灶处犬肝组织观察标记物位置及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空气、明胶海绵、PGA可吸收手术缝线、5 mm金属、声诺维-F127、海藻酸钙、超声耦合剂、聚桂醇的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均较好。标记物距消融针0.5 cm、1.0 cm进行射频消融后,各种标记物在二维超声图像中均可清晰显示,不受消融热场影响;紧贴消融针进行射频消融后,仅金属、海藻酸钙可见彗星尾征或后方衰减。动物实验中于犬肝内置入空气、PGA可吸收手术缝线、5mm金属、超声耦合剂4种材料,结果显示其超声可视性及持久性均较好。射频消融后即刻二维超声示上述4种材料标记物均可见,7 天后复查超声示金属仍清晰显示,大体标本示仅置入金属肉眼可见。穿刺置入过程中实验犬呼吸、心跳平稳,7天内均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病理组织学检查示肝组织未见损伤。结论 气体标记在超声下显示清晰持久,材料容易获取,控制注射速度及注射量等条件有望作为临床应用的定位标记物,指导适形消融。耦合剂及声诺维-F127与肝背景回声差异明显,作为肝内标记可能成为其临床新用途。金属标记射频后能够稳定保留,可作为肿瘤长期定位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