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陈红芳 龚筱弦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陈智才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3):247-253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在浙江省卒中急救平台上报的71家医院中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或者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9例。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及以下为预后良好。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再灌注时间(DRT)与患者治疗后3个月预后的关系。结果: DNT和DRT分别是单纯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94,95%CI:0.991~0.997,P < 0.01;OR=0.989,95%CI:0.983~0.995,P < 0.01)。对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DN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4.7%;而对于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的患者,DRT每减少1 h,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提高约11.4%。结论: 缩短时间窗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NT或DRT,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再灌注治疗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 相似文献
22.
陶安阳 王志敏 陈红芳 徐冬娟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楼敏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3):254-259
目的: 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71家医院3272例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静脉溶栓后24 h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出血表现定义为颅内出血转化。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533例)和未出血转化组(2739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心房颤动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相关。结果: 出血转化组患者的年龄、起病至溶栓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血糖水平、心房颤动患者比例高于未出血转化组(P < 0.05或P < 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独立相关(OR=2.527,95%CI:2.030~3.146,P < 0.01)。结论: 心房颤动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23.
泮飞虎 楼敏 陈智才 陈红芳 徐冬娟 王志敏 胡海芳 吴承龙 张晓玲 马小董 王亚仙 胡海涛 浙江省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临床行为干预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8(3):267-274
目的: 比较不同工作时间段就诊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71家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30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比较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的基线资料及预后,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是否为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周末组与非周末组、工作日夜间组与白天组、非常规工作时间组与常规工作时间组患者7 d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和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周末、工作日夜间、非常规工作时间均不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3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浙江省周末与非周末、工作日夜间与白天、非常规工作时间与常规工作时间接受静脉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无差异。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发病在4.5小时内具有溶栓指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观察组37例行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溶栓后临床疗效,以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治疗后90d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24h、7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9.23±3.51)vs(11.32±1.12),(6.72±2.31)vs(9.24±2.53),(4.23±2.12)vs(7.34±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BI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8.56±3.51)vs(61.30±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天mRS评分疗效良好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56%(25/37)vs 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4h脑出血率及死亡率高于对照组[16.21%(6/37)vs 9.37%(3/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均较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 ox-L DL)对血小板一氧化氮合成酶 ( NOS)的抑制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抗氧化作用及对 NOS活性的上调作用。方法 测定 5 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 3 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血小板悬液 NOS及加入 ox-LDL、卡托普利后 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小板 NOS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对照组血小板加入 ox-LDL 后 NOS活性均显著降低 ( P<0 .0 1) ;两组血小板同时加入ox-LDL 和卡托普利后 NOS活性均明显升高 ( P<0 .0 1) ;两组血小板单纯加卡托普利后 NOS活性均明显升高 ( P<0 .0 1)。血小板 NOS活性变化与 ox-L DL呈负相关 ( r=-0 .989,P<0 .0 1) ,与卡托普利呈正相关 ( r=0 .987,P<0 .0 1)。结论 ox-LDL能抑制血小板 NOS活性 ,而卡托普利不仅有抗氧化作用 ,还能直接上调 NOS活性 相似文献
26.
脂蛋白(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塞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脂蛋白(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及脑梗塞间的关系。方法 对50例及脑梗塞患,32例高血压病患及30例健康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血浆脂蛋白(a)[LP(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结果 ASLP(a)、OXLDL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阴性;脑梗塞及高血压病患斑块明显增加,斑块积分,斑块指数及LP(a)、OXLDL值明显增高,其中以脑梗塞患增高尤为显。结论 LP(a)和OXLDL异常能促进AS形成与脑梗塞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ACH)血浆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者及60例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及35例ACH患者15天时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含量,并对脑出血患者在相应时间检查头颅CT,计算脑水肿大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C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TCAM-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ACH患者发病24小时内、72小时、10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发病15天时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1);(3)ACH发生后不同时期血浆IL-1β、TNFαI、CAM-1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均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参与了脑出血的脑水肿形成,早期应用细胞因子拮抗剂、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于控制脑水肿、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的诊断意义及动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测定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34例化脓性脑膜炎、15例病毒性脑炎及23例非脑膜炎的有头痛症状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ADA,其中15例结核性脑膜炎分别测定入院时、2周、4周、6周脑脊液ADA。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ADA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ADA>8U/L作为阳性阈值,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1.7%。随着病情的好转,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ADA含量也逐渐降低。结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情好转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