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该院2007~2011年外科病区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以及耐药现状,为外科手术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及真菌;用纸片扩散Kirby-bauer(KB)法测定外科病区患者中分离出的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 2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69株(55%),革兰阳性菌440株(36%),真菌109株(9%)。总体前五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82株(15%),铜绿假单胞菌171株(14%),金黄色葡萄球菌105株(9%),肺炎克雷伯菌86株(7%)和粪肠球菌61株(5%)。283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ESBLs菌株检出率为29.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3%。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比较敏感。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21.1%。铜绿假单胞菌对含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最为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17.4%。结论外科患者临床分离的致病菌耐药现象比较严重,该研究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及感染治疗的经验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是念珠菌感染的高发人群,念珠菌感染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病因之一。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ICU患者的病原性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菌(后者本文未发现)。ICU患者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ICU患者的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6例。按发病到开始动脉溶栓时间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 h~72 h)16例,B组(72 h~5 d)1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微导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尿激酶250 000~500 000U(10 000 U/min)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后A组的视力改善率明显优与B组(87.50%VS 70.00%),并且A组显效率高于B组(37.50%VS 20.00%);对比视力改善率和视网膜动脉灌注改善率,各组视力改善率高于视网膜动脉灌注改善率(A组:87.50%VS 81.25%;B组:70.00%VS 50.00%)。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安全、有效治疗措施。5 d内进行干预均有效,早期干预组效果好于延迟干预组,但针对具体患者必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对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ICA/M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灌注成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疗效评价的应用。方法23例单侧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别于外科或介入治疗前后行MR脑灌注成像检查,计算脑灌注参数图,包括rCBF、rCBV、rMTT和TTP,对治疗前后脑灌注参数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23例患者中10例行STA—MCA吻合术,10例行PTAS,3例行CEA。10例行STA—MCA吻合术中6例为MCA闭塞,4例为ICA闭塞;10例行PTAS中7例为IcA重度狭窄,3例MCA重度狭窄;3例行CEA均为ICA重度狭窄。结果23例慢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治疗前TTP、rMTT图均发现病变侧灌注延迟,而rCBF、rCBV图改变不明显,治疗后TTP、rMTT图上灌注异常区较治疗前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和rCBV图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病变区TTP、rMTT值较治疗前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和rCBV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WI检查能够观察外科和介入治疗前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为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误诊、漏诊的原因及与静脉窦血栓(IVST)形成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7月收治的初诊为IVST最后诊断为DAVF 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 5例患者中,3例有高颅压表现,1例为记忆力下降,1例有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均行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 MRV)提示IVST,5例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成功治愈,术后均恢复良好,症状减轻.结论 DAVF多继发于IVST,但在诊断IVST时往往忽视DAVF,导致漏诊,延误治疗,故对于高颅压的患者或IVST的患者必须要想到DAVF的可能,避免误诊、漏诊,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