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干细胞移植是神经损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研究,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刚刚起步,后者较前者具有来源广泛,伦理限制少等优势。 目的: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至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建立稳定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细胞模型。 方法:应用反转录PCR获得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序列,然后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序列插入到pcDNAⅢ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载体,并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体外检测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水平;取培养好的PC12细胞和胎鼠皮质神经元加入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的生物活性。 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高水平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体外检测具有生物活性。可见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作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用于神经损伤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32.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内栓塞治疗凭借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目前闭合颈内动脉瘘治疗的首选方法[1-3].目前国内外对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瘘报道较多[4].本文报道一组Hydrocoil弹簧圈治疗颈内动脉瘘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期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垂体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2例患者术前行CT2mm薄层扫描,术中应用导航定位,指导手术操作.结果 本组62例,42例行全切除术,19例行次全切除术,1例行部分切除术.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出血及脑膜炎发生,无鼻中隔穿孔.术后52例得到随访,随访2个月~2年,无复发.术前视力、视野障碍患者36例,术后改善33例,3例术前失明患者术后视力无恢复;术前月经紊乱和闭经患者6例,术后恢复正常4例;术前泌乳素高患者6例,术后恢复正常4例;生长激素增高患者6例,术后均恢复正常.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尿崩2例,电解质紊乱4例,经治疗均恢复正常.4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CT神经导航在经蝶垂体瘤手术中定位准确,安全性高,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电解可解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指征、术前评估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手术时机、并发症防治、治疗效果、存在的问题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72例患者 ,80枚颅内动脉瘤中 ,6 8例为破裂动脉瘤 ,4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部位在后交通动脉 2 0枚 ,前交通动脉 32枚 ,大脑中动脉 8枚 ,大脑后动脉 5枚 ,眼动脉 3枚 ,颈内动脉分叉处 3枚 ,基底动脉 5枚 ,小脑后下动脉 2枚 ,脉络膜前动脉 2枚。 72例患者中 ,Hunt Hess分级 :Ⅰ级 2 4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10例 ,Ⅳ级 9例 ,Ⅴ级 4例。72例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血管内支架加弹簧圈栓塞、瘤颈重塑形技术栓塞和双导丝技术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1周内治疗的患者 18例 ,2~ 3周内治疗的患者 2 9例 ,4周以后治疗的 2 1例。手术采用全麻并在术中适当控制血压 ,使收缩压不超过 110mmHg ,手术全程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根据患者SAH的严重程度 ,采用术前或者术后给予脑室外引流、腰椎蛛网膜下腔引流或单纯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的方法 ,栓塞术后全部病例给予“3H”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6 8枚 ,占 85 % ,栓塞程度 95 %~ 99%的 8枚 ,占 10 % ,栓塞程度达 90 %的 4个 ,占 5 %。全组死亡 2例 ,占 2 .78%。术中动脉瘤出血 2例 ,经弹簧  相似文献   
36.
1964~1994年,我们收治误诊误治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马尾部神经鞘瘤20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本组病例的误诊误治原因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8~62岁,其中50~62岁13例;病程3个月~4年,其中6个月~2年14例。20例均在外院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长期服用药物、推拿、牵拉等治疗14例,行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手术情况不详)6例。20例均为经上述治疗无效,病情进行性加重而来本院。  相似文献   
37.
脑内恶性肿瘤的治疗仍是个难题。其术后短期内复发、致死、致残率很高,主要原因是脑内恶性肿瘤不能手术根治,且颅外放疗的总剂量受正常脑组织的限制。近2年来,我们应用125I永久性植入治疗脑内恶性肿瘤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岁。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级7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淋巴瘤1例,脑内转移瘤2例(下颌黑色素瘤及直肠腺癌术后各1例),均由病理证实。CT或M R I显示,均为幕上肿瘤,位于额叶4例、顶叶3例、颞叶2例、颞顶枕3例、额顶4例。影象学检查测量肿瘤直径为3~7cm,平均5cm。肿瘤…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研究对象为9例宽颈动脉瘤、5例夹层动脉瘤及1例梭形动脉瘤。其中6例采用Neuroform支架。9例使用BX支架,首先将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眼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结果15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载瘤动脉畅通。造影随访7例(随访期6~18个月)。未见有动脉瘤显影。载瘤动脉畅通。结论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2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采用鞘内注射联合脑室外引流的方法治疗顽固性脑室炎患者 5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10~ 32岁。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及小脑半球血管网织细胞瘤各 1例 ,脑积水腹腔分流术后感染 2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畏寒、发热及颈项强直。化验室检查示脑脊液细胞数36 0× 10 6~ 1180 0× 10 6 / L,脑脊液培养为表皮样葡萄球菌 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各 1例。治疗方法 :先行脑室额角穿刺持续外引流 ,其中行脑室腹腔分流 (V- P)的 2例先拔出…  相似文献   
40.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问栓塞治疗的175例病人,181个动脉瘤的方法和效果。181个动脉瘤中,破裂动脉瘤163个,未破裂动脉瘤18个。按Hunt-Hess分级:0级18例,Ⅰ级16例,Ⅱ级57例,Ⅲ级46例,Ⅳ级30例,Ⅴ级8例。结果181个动脉瘤,使用弹簧圈栓塞172个,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01个,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0个,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28个,双导管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个;单纯支架栓塞9个。其中165个动脉瘤达到致密栓塞,无瘤颈残留,大部分栓塞7例,9个单纯支架栓塞的动脉瘤术后造影均有不同程度的显影,但显影明显变淡。术后恢复良好169例,重残2例,死亡4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病人和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