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989~1993年我们对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70例,女44例。年龄42~8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8小时~4天。全部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嗜睡32例,朦胧状态33例,浅昏迷35例,深昏迷14例。CT、MR检查示基底节出血77例,丘脑出血14例,皮质下出血19例,脑室内出血和小脑出血各2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34例。出血量30~120ml。入院时发生脑疝12例,消化道出血21例,肾功能衰竭4例,肺炎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新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初步评价该技术和新栓塞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我们治疗中心近9个月内收治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Neuroform 支架辅助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对部分获得血管造影随访病人的疗效观察,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联合颅内Neuroform支架和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血管内治疗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中,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其余病人均得到满意疗效,其中6例病人术后半年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但仍需长期观察.结论 联合颅内支架和生物活性弹簧圈是一有效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颅内支架理想的大小选择和恰当的植入位置是成功治疗的重要一环,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入瘤腔后可有效促进血栓和结体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小与瘤腔和载瘤动脉内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5个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资料存入计算机内,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出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并绘成时间一密度曲线,从曲线方程中求出曲线的流入系数K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大小动脉瘤腔内的血流速度。结果标志瘤腔内血流速度的动脉瘤中心区域Ka值(ACKa值)与动脉瘤大小呈负相关,r=-0.521,P=0.046(双侧)。动脉瘤大小与载瘤动脉内标志血流速度的Ka值(PKa值)无相关性,r=0.107,P=0.704(双侧)。结论动脉瘤腔越大,动脉瘤中心部位的血流越慢;动脉瘤腔越小,血流速度衰减越少,瘤腔中心区的血流速度越快。而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与动脉瘤大小无关。这一结果可用于评估动脉瘤的自然转归、栓塞治疗效果,并能对动脉瘤的复发原因做出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组织与5例正常脑组织中COX-2、EGFR及PCNA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增殖指数(PI),分析COX-2表达与EGFR及P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中COX-2、EGFR表达均为阴性,高度恶性组的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73.53%vs 44.18%,P〈0.01),高度恶性组PI(%)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和对照组(46.11±10.68VS23.0g4-6.25,4.52±0.95,P〈0.01)。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中,COX-2表达阳性的肿瘤其PI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高度恶性组的EGF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度恶性组(67.65%vs38.24%,P〈0.01)。COX-2蛋白在EGFR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COX-2、EGFR的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有关,COX-2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并与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EGF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OX-2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5.
16.
17.
脑室低位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室低位引流并尿激酶灌注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修春明,潘树茂,关茂武我科自1991年4月至1995年8月共收治原发性脑室出血19例,均行脑室低位引流术,并注入尿激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8例。年龄10~65岁...  相似文献   
18.
基因工程链激酶在鼠脑内血肿模型中局部应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并验证基因工程锭激酶(r-SK)对人血凝块的深化化作用及对脑组织毒性作用。分别采用r-SK(实验组)和生理盐水(0.9%NS)(对照组)注入人血凝块形成的SD大鼠脑内血肿腔,观察血肿深化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15例中,7例血肿完全溶化,5例血肿部分溶化,3例血肿未溶化;对照组14例血肿均未溶化,有显著差异(P〈0.1)。病理组织学观察: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现理改变轻于对照组。结论:r-SK对动  相似文献   
19.
1989年2月~1997年8月,我院共收治经CT诊断的外伤性脑室内血肿(TIVH)共2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治疗手段和预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3~74岁,平均36.7岁。车祸伤15例,坠落伤5例。着力部位:额部10例,枕部6例,颞及颞顶部4例。伤后原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