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联合吉西他宾治疗胰腺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通过MTT法检测二氢青蒿素联合吉西他宾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EMSA检测NF-κB与DNA结合活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F-κB/P65和NF-κB下游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裸鼠皮下注射BxPC-3细胞建立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监测给药后肿瘤体积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二氢青蒿素联合吉西他宾对BxPC-3和Panc-1两株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可达(81.1±3.9)%和(76.5±3.3)%;凋亡率可达(53.6±3.8)%和(48.3±4.3)%,与吉西他宾组[(24.8±2.9)%和(21.8±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裸鼠体内,各治疗组均可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联合组肿瘤的体积和增殖凋亡指数分别为(262±37)mm~3和(50±4)%,与吉西他宾组[(384±56)mm~3和(25±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氢青蒿素能抑制胰腺癌细胞NF-κB与DNA结合活性,联合组较吉西他宾组NF-κB活性有显著的降低;二氢青蒿素下调BxPC-3和Pane-1细胞核P65的表达,联合组较对照组显著下调NF-κB靶基因蛋白Cyclin D1、Bcl-xL、Bel-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降低Bel-2/Bax的比例,进一步增加Caspase-3的活化.结论 二氢青蒿素抑制吉西他宾所诱导激活的NF-κB的活性,下调NF-κB下游靶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增敏吉西他宾抗胰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及M THFR基因多态与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37例VD患者的血浆总H cy水平,并与40例同龄对照组及40例非痴呆脑梗死组比较,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M THFR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VD患者血浆总H cy水平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P<0.001)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M THFR基因型有3种,即纯合子(T/T)型,杂合子(T/C)型,纯合子(C/C)型。3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VD组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和非痴呆脑梗死组(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VD发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摘要: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 7细胞裸鼠背部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BALB/C nu/nu裸鼠MCF 7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不同浓度的As2O3行腹腔内注射,与5 氟脲尿嘧啶(5 FU)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移植瘤的瘤重及瘤重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Fas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行血常规及骨髓涂片检查。结果 5 FU(8mg/kg)组,As2O3 (4mg/kg)组,As2O3(8mg/kg)组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8.33%,51.42%和62.43%;As2O3对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于5 FU,差异有显著性 (P<0.01)。两种浓度As2O3组MCF 7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5 FU组。各实验组乳腺癌细胞存在G2/M期阻滞,在G1峰前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移植瘤组织中bcl 2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Fas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血常规及骨髓涂片计数显示As2O3实验组未见造血系统功能受抑,与5 FU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s2O3可明显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诱导移植瘤MCF 7细胞凋亡;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下调bcl 2基因表达,上调Fas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正丁酸钠拮抗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大鼠肝脏I/R损伤模型。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I/R组、正丁酸钠预处理组、正丁酸钠治疗A组和正丁酸钠治疗B组。预处理组、A组和B组于不同时相经阴茎背静脉注射正丁酸钠(400mg/kg)。每组以I/R后6h作为检测时点,检测血清AST,ALT,TNF-α浓度及肝脏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正丁酸钠预处理组、治疗A组、治疗B组AST,ALT,TNF-α浓度及HMGB-1表达水平均较I/R组显著降低(P<0.05);预处理组的AST和TNF-α较A组和B组显著降低(P<0.05),且肝细胞病理损害较轻。 结论:正丁酸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尤以预处理组的保护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供体凋亡与坏死细胞对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异位脾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A组输注生理盐水2 ml;B组输注供者凋亡细胞5×106;C组输注正常供体细胞悬液5×106;D组输注5×106坏死细胞.术后不同时间点每组取大鼠8只进行指标测定.结果 移植后脾出现排斥反应并逐渐加重,D组最为严重,A组和C组次之,B组最为轻微.各组移植脾匀浆和受体血清中IFN-γ水平逐步增加,为B组低于A组,而D组高于A组,A组与C组相似.B组大鼠移植脾匀浆和血清中TGF-β水平明显升高,其他各组TGF-β1水平持续于较低水平.凋亡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而坏死细胞则作用相反.结论 供体细胞能够影响大鼠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可能与细胞因子偏移和受体同种免疫反应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6.
纳米磁粒靶向VEGF基因治疗闭塞性血管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创立一种新的基因治疗闭塞性血管病的方法 ,并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乳化复合技术将纳米级磁粒与pcDNA3 VEGF1 6 5合成磁粒基因复合微球。选取中国大耳白兔 2 0只 ,随机分组建立血管闭塞模型。造模后 10d于对侧股动脉插管至髂动脉开口处注入磁粒基因复合微球 ,同时造模肢体外加磁场。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30d行血管内造影。治疗后 30d处死动物取标本 ,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血管造影X线片可见治疗组造模后第 4 0天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由髂内动脉向股浅动脉远断端方向生长 ,将二者连通 ,并且原有股浅动脉分支形成的侧支循环也大量开放。缺血肢体大腿中部肌肉组织在治疗后 30d微血管密度 :对照组为(12 5± 2 3) mm2 ,治疗组为 (2 98± 2 7) mm2 ,P <0 .0 1;微血管数和肌纤维数二者比率 :对照组为 0 .4 2± 0 .0 4 ,治疗组为0 .83± 0 .0 3,P <0 .0 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纳米磁粒靶向VEGF基因治疗兔闭塞性血管病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7.
三氧化二砷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细胞具有高侵袭性和耐药性,临床上缺乏疗效佳的化疗药物。自我国首次采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获得成功以来,As2O3的抗癌疗效日益受到临床重视,目前该药已用于消化道肿瘤、肝癌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旧。但As2O3在乳腺肿瘤治疗方面在国内外尚在起步阶段,相关报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8.
49.
50.
目的 建立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鼠肝细胞BRL-3A.方法 将一B区缺失(760~1 639 aa)的人FⅧ cDNA(FⅧBD cDNA)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LNCX2-FⅧBD.感染BRL-3A细胞,分别采用一期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FⅧ的凝血活性(FⅧ:C)和抗原含量(FⅧ:Ag).结果 pLNCX2-FⅧBD在鼠肝细胞BRL-3A细胞中获得良好表达,在24 h内每毫升中106细胞表达FⅧ:C为1.12 U,FⅧ:Ag为350 ng.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够介导人FⅧ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为血友病A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