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四例误诊为脑肿瘤的经验教训潘云曦,谭启富,刘承基,邬祖良,杭春华我院遇到4例非肿瘤病变而误诊为脑肿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8岁。头痛、呕吐和行走不稳20天。头颅CT示小脑蚓部有一低密度轻度增强的占位性病变。拟诊为胶质瘤入院,经脱水治疗后呕吐消...  相似文献   
22.
目的:复习颞叶的局部解剖,探讨颞叶切除方法的改进。方法:(1)手术技巧的改进:①首先寻找侧脑室颞角;②经颞上回切除颞叶外侧皮质;③在直视下切除颞叶内侧结构(杏仁、海马、钩回及海马旁回等)。(2)在ECoG监测下,反复描记ECoG,尽可能切除致痫组织。结果:满意者38%,显著改善者占40%,良好者占10%,效差6%,无改善者6%。并发症:偏瘫加重1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记忆力下降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熟悉颞叶解剖,应用改进的颞叶切除法,术后的并发症少,控制癫痫效果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系统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先进神经外科手术辅助设备,在垂体腺瘤的微侵袭手术中起到关键作用。文中探讨运用iMRI辅助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经鼻-蝶肿瘤切除术18例,开颅肿瘤切除术2例,均在iMRI系统辅助下行肿瘤显微切除术。术中行MRI扫描1~2次。若术中扫描提示肿瘤残留,则借助iMRI定位并指导手术再次切除残余肿瘤。结果 iMRI扫描发现肿瘤残留者8例,其中6例(30%)做进一步切除;经iMRI再次扫描证实其中4例达全切除,另2例达次全切除;最终16例肿瘤获全切除,4例肿瘤达次全切除,肿瘤的全切率由60%提高至80%,未发现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iMRI能有效判断垂体腺瘤的切除程度,为手术结果的实时判断提供客观依据,从而在提高手术精确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24.
患者男性,9岁,学生,因“头痛、呕吐伴左侧肢体无力,强迫头位15d”于98-07-11入院。患者入院前15d跑步时不慎跌倒,前额部着地,当时感头痛,无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伤后第3天患者自觉头痛加剧,出现频繁呕吐,每日呕吐约10余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侧卧时减轻,平卧时加剧。同时出现左眼畏光,视物模糊,左侧肢体无力,曾昏迷约10min后清醒。外院头颅CT及MRI示“脑干出血”,因症状加重而转诊我院。 入院查体:T37.1℃,P85次/分,R20次/分,BP12/7kPa。神志清晰,头强迫左侧位,右眼视力0.1,复视,右侧眼睑不完全下垂,右侧瞳孔约6mm,对光反射稍迟纯。右眼球外斜位。右侧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纯。右鼻唇沟较浅,口角低,面肌时有抽搐。软腭运动无力,伸舌偏左。站立  相似文献   
25.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本文对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起源和治疗作一探讨.方法对我院1981年8月以来治疗的10例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病人均行手术,其中4例行肿瘤切开取检时因大出血终止手术,1例仅行肿瘤栓塞治疗,2例肿瘤部分切除,3例肿瘤完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手术中所见可对肿瘤能否切除作出判断.实质性成分较多的肿瘤可通过显微手术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26.
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治疗的15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施行手术,经翼点入路手术152例,经前纵裂人路手术5例。其中施行瘤颈夹闭术者154例,另3例因动脉瘤较小或为前交通动脉的梭形扩张者施行动脉瘤包裹术。对26例IV、V级的动脉瘤手术中清除局部血肿后,对其中14例脑压较高者或术后因脑水肿反应严重者在首次手术时或再次手术行去骨瓣或颞肌下减压术。结果 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本组手术后近期恢复良好者140例(89.2%),中残5例(3.2%),重残4例(2.5%),死亡8例(5.1%,包括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的患者)。死亡的8例中有7例为IV、V级的患者,另1例为动脉瘤包裹术后因再出血死亡。严重残废的4例患者也均为IV、V级病例。结论 对出血间在数小时之内;具有典型前交通动脉瘤的CT表现、病情十分危重的患者,可直接进行手术探察;对出血后早期呈TV、V级状态的患者,积极手术可能挽救一部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共22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位置和治疗方法。对其中11例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7例动脉瘤行保守治疗。结果 (1)18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颅内出血,3例表现为缺血症状;22个动脉瘤中16个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豆纹动脉,2个位于基底节,1个位于颈外动脉,1个位于脉络膜前动脉,1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经诊断责任动脉瘤10个,非责任动脉瘤12个。(2)11例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有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行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术后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6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失语。术后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术后(10±2)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0(1.0,3.0)分和2.0(1.0,3.0)分。其中7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0(6,33)个月,复查DSA显示无动脉瘤复发,且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mRS评分0.0(0.0,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2例动脉瘤位于侧支血管,单纯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未处理动脉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0±1)d,mRS评分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3.5(3.0,4.0)分和2.0(2.0,2.0)分。2例合并动脉瘤保守治疗的患者随访10(6,10)个月,示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进一步改善[mRS评分中位数1.5(1.0,2.0)分)],其中1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缩小。保守治疗的其余5例患者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并出院;该5例患者中1例随访10个月(定期复查DSA)未见动脉瘤破裂或增大。结论根据动脉瘤的位置不同,烟雾病合并动脉瘤主要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或烟雾病血管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建议对主要动脉型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予以对症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8.
患者,女性,25岁,因"摔倒后头痛、头晕20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 d走路时突然摔倒,之后出现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吞咽呛咳、耳鸣等特殊不适。于入院前13 d就诊于外院,行颅脑CT检查提示:枕骨大孔区以高密度为主  相似文献   
29.
分析4例经眼眶颅脑穿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异物经眶进入颅内可不需较大的外力或速度,病情轻重视异物是否损伤血管脑干等重要结构,可无症状,也可导致死亡。树枝等木质异物导致的感染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30.
丘脑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I表现(附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I表现及分析.方法随机对39例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帕金森病(PD)的42次丘脑Vim核进行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MRI检查,观察毁损灶,同时进行早期临床评价.结果术后平均103.7小时进行MRI检查,所有病例T1、T2相均能精确分辨出毁损灶位置、形态及大小.典型表现T2加权相呈三层不同密度椭圆形球体,水平面呈三层同心圆结构.灶中心点与AC-PC相对位置X±15.4mm,Y-5.4mm,Z-3.7mm.22(52.4%)例内囊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其中6例毁损灶波及内囊,病人有对侧肢体肌力下降,行走不稳,与其他病例比较毁损灶最外侧缘与中线之间距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有病人MR未见毁损区出血,创道仅见轻微水肿.8例术后出现对侧口角、唇、手指麻木,所有并发症出院时均有改善.结论早期MRI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对立体定向丘脑Vim核射频毁损灶形态、位置、大小及外周水肿程度和周围结构改变进行精确观察,判断是否有早期严重的并发症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