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效果与早期MR检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帕金森病病人丘脑VIM核射频毁损术后早期MR检查 ,观察毁损灶在MR上表现与VIM核射频毁损的预后关系。方法 :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 97次VIM核射频毁损术 ,术后早期 (1~ 7天 )常规行磁共振T1加权和T2 加权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扫描。轴位测量毁损靶点的横径。冠状位观察靶点毁损的最低点相对与第三脑室顶的深度与同一层第三脑室高度比值 (深度比值 ) ,及靶点毁损最外缘距中线距离 (最外缘 ) ,并观察毁损灶与内囊关系 ;矢状位或轴位观察靶点毁损最后缘距AC -PC中点的距离 (最后缘 )。通过以上观察与VIM核毁损术后效果进行比较。其中有 9例病人 ,术后 3月至 18月螺旋CT复查 ,通过基底节 2mm一层的扫描 ,可发现毁损灶 ,测量毁损灶大小。结果 :92例帕金森病病人共行 97次VIM核射频毁损 ,术后震颤消失率 10 0 % ,肌强直改善率10 0 % ,运动迟缓和运动不能无改善。 97次MR检查创道及丘脑毁损区均未见出血 ,创道仅有轻微水肿 ,仅发现 1例穿刺部位皮层小血肿 ,并导致癫痫大发作。 92例病人随访 1~ 2 6月 (仅有 10例随访少于 6月 ) ,73例 (75 % )病人无复发 :横径平均为 6 .6± 1.86mm ;最外缘平均为 19.2 8± 2 .14mm ;最后缘平均为 9.6 3± 2 .14mm ;深度比值平均为 0 .84± 0 .0 9。 14例 (15 % )病人震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的37例丘脑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这些病人中29例进行了2个月~6年的随访,8例失访。结果全切2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神经缺失症状和体征改善者27例,无明显变化者5例,加重者4例,死亡1例。随访的29例病人中,可正常生活工作者16例,生活能自理者5例,严重残障者2例,死亡6例。结论同多数脑肿瘤患者相比丘脑肿瘤低龄者中较多,肿瘤性质多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积极的开颅手术和恰当的辅助治疗对这部分病人的预后是有利的。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应用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的  相似文献   
103.
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皮质和头皮脑电监测对手术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在前循环动脉瘤术中对手术策略的影响,以及患者术后因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发生缺血事件的情况。方法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患者(58个前循环颅内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和头皮的脑电监测。前者用于监测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可能的皮质缺血,后者用于监测麻醉药物对脑电影响。综合分析术中双相脑电变化对手术决策及患者术后病情的影响。结果对52例患者中的40个动脉瘤的41支主要动脉采用了临时阻断,其中34例皮质和头皮脑电均无明显改变,18例患者的19支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抑制,头皮脑电无明显变化。在皮质脑电明显变化的18例患者中,发生术后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缺血事件9例,其中永久神经功能障碍5例。脑电信息影响手术策略19次,其中因皮质脑电明显变化改变吻合方式1例,预防性去骨瓣减压2例,采用分次阻断7例,快速夹闭7例,另有2例阻断30min皮质脑电无明显变化而安全永久性闭塞载瘤动脉。52例中有1例因未充分理解脑电明显变化信息而行术后二次手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皮质和头皮脑电联合监测可实时监测局部皮质血流,为手术决策提供参考。重视并理解脑电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阻断血管相关并发症及避免复杂的血管重建、二次手术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索一种监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皮质缺血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 2008年4-11月期间,对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5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58个动脉瘤)同时进行术中皮质脑电图和头皮脑电图临测.根据国际10/20系统将头皮电极置于O1、02、P3、P4、15和T6,用于监测麻醉深度变化;条形皮质电极置于术中可能阻断动脉的供血皮质表面,用于监测町能的皮质缺血.对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皮质脑电图出现抑制者与头皮脑电图变化进行比较,术后观察有无阻断血管相应供血区的缺血事件.结果 在58个动脉瘤中,有40个动脉瘤和41条主要动脉在术中采取了临时阻断,18例患者的19条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图有明显变化,而头皮脑电图无明显变化.术后仅在皮质脑电图明显变化组出现阻断血管相应供血区的缺血事件9例.麻醉深度改变对皮质和头皮脑电图影响一致.结论 同时监测皮质和头皮脑电图是监测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术中皮质缺皿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有效辨别麻醉对脑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颅内CT钙化与癫痫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 1983年 4月至 1999年 3月期间 ,收治颅脑CT扫描证实钙化病灶的癫痫病人 ,共 2 6例 ,经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女各 13例。年龄5~ 4 0岁 ,平均 19岁 ,15岁以下者 7例 ,16岁以上者 19例。癫痫病程 7天至 2 0年 ,平均 7年 ,其中 1年以内者 5例 ,1年 1例 ,2年以上 5例 ,5年以上 15例。癫痫发作类型 :局限 (部分 )发作至强直—阵挛性发作 9例 ,复杂部分发作至强直—阵挛性发作 5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2例 ,强直—阵挛性发作 10例。癫痫发作频率 :“失神样”发作患者 ,每日多达 80…  相似文献   
106.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长期效果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在1989年月至1997年4月间,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的8例顽固性癫痫病人的经验。方法:采用Rasmussen^,s的方法,个别应用改良的功能大脑半球切除术行手术治疗,也即是切除感觉运动皮质和颞叶,并将残留的额叶及其顶枕叶的部分脑组织失去连接。结果:本组随访3-11年,平均6.7年。8例病人的癫痫得到了满意的控制,病人的生存质量都得到提高,已上学或参加工作。没有发生晚期的脑表浅含铁血黄素沉积症。结论: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可使频繁的癫痫发作终止或减少,并有可能允许病人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癫癎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德巴金(Depakine)抗癫疗效。方法:本组10例,术后立即静脉应用德巴金0.4g,将其溶于5%葡萄糖500ml中,持续静滴8h,每天2次(或间隔4h后重复给药),连续用3天。分别于给药后1、3、5h测定血药浓度。结果:静脉应用德巴金期间,8例未出现癫发作,未出现嗜睡、认知障碍等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所测血药峰浓度(Cmax)44.62~89.49mg/L,平均54.76mg/L;谷浓度(Cmin)13.37~37.68mg/L,平均35.60mg/L。脑脊液(CSF)浓度0.7~4mg/L,平均1.94mg/L。结论:癫术后早期静脉应用德巴金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8.
立体定向毁损杏仁海马复合体治疗癫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启富  潘云曦  华长春 《江苏医药》1999,25(11):823-824
目的:行立体走向射频毁损杏仁海马复合体,达到消毁致痫灶,阻止癫痫放电的传播以治疗顽固性癫痫。方法:采用引进的FischerZD系统,直接在螺旋CT扫描下,认清杏仁核、海马的部位,计算三维坐标值。采用局麻,额部钻孔径路,插入直径1mm电极针至靶区,用N50型射频仪(德国产),参数75℃,90s,分别毁损杏仁、海马,制造一个约1.0cm的毁损灶。结果:本组13例,随访最长者19个月,平均10个月。得到满意结果者(癫痫发作消失几例,显著改善者(癫痫发作减少75%)7例,无效者1例。全组无并发症。提示:根据立体定向术治疗癫痫的理论依据是毁损致癌灶和破坏癫痫放电的传播径路,定位精确,手术损伤小,安全,控制癫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9.
鞍结节脑膜瘤起源于鞍结节和视交叉沟部的蛛网膜颗粒,占颅内肿瘤的4%~10%。由于其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手术难度较大。我院自1979年8月至2002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7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美解眠诱发癫痫大鼠大脑皮质NO和SOD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癫痫大鼠脑中的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探讨NO的氧化还原状态对癫痫的作用。方法:通过美解眠诱发致痫的大鼠模型,分别取癫痫发作时及癫痫发作刚停止时的大脑运动区皮质,匀浆后测定NO的含量和SOD活力。结果:癫痫发作组及癫痫发作刚停止组,大脑运动皮质的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癫痫发作组,脑内SOD活力反而下降,癫痫发作刚停止组,脑内SOD活性力明显升高,结论:癫痫发作组和短暂发作刚停止组,SOD活力/NO含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支持NO的不同氧化还原状态在癫痫发作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