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合并脑室出血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脑室出血的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中有8例第二次出血后经额叶或纵裂透明隔或终板破入脑室,二次出血为1~3d后,10例行动脉瘤夹闭术,5例预后良好,3例较差,2例死亡.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在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再次出血,通过额叶或纵裂透明隔或终板破入脑室,提示早期处理动脉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并手术切除的枕骨大孔区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共14例,病灶最大径2.5 ~5.0 cm,均经病理证实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 9例采用枕下中线入路,5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早期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颢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本组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2例(3.6%),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Patil方法,经改进直接定位Vim核治疗帕金森病。现介绍如下:1 材料和方法 从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利用改进的直接定位Vim核方法治疗帕金森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45~76岁,平均(61.84±8.8)岁。均以震颤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僵直和运动缓慢。Hoehn和yahr分级: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5例,Ⅳ级6例。其中有6例曾在我院行一侧丘脑Vim核毁损术,再次行对侧Vim核毁损术。2 手术方法及过程 根据Patil方法,我们用螺旋CT进行基底节扫描(层厚2mm,层间距0mm),尽量与AC-PC平面平行。在丘脑的下部几个平面,调整CT影像的窗宽和窗位后,丘脑内可见很多的低密度区,未见齿状  相似文献   
15.
国外自70年代起应用慢性小脑刺激(CCS)治疗癫痫获得成功以来,已成为治疗癫痫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我院近年来用自行研制的慢性小脑刺激器,治疗顽固性癫痫3例,效果尚满意,现报告如下。例1:男,31岁。因癫痫发作20年,长期用各种抗癫痫药无效入院治疗。脑电图检查以慢波为背景。具频繁棘慢波。智商(IQ)71。于1988年6月4日在全麻下行颅后窝开颅术,将电极置于两侧小脑前、后叶,将接收器埋藏于右侧锁骨下皮下部。同年6月24日开始启动刺激器,刺激参数:6.5Hz,4.2V_(pp),脉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7岁.因"腰痛并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痛,为持续性酸胀痛,右侧明显,并出现自双足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麻木、无力,未引起足够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大小便有时难以控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RI检查提示:胸11~12水平椎管内偏右侧可见大小约18.5 mm×12.0 mm纵行椭圆形短T1、短T2均匀信号病灶,边界较清楚,脊髓受压左移,考虑脊膜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皮质脑电和头皮脑电监测下,研究前循环动脉瘤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的安全时限。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对行开颅手术的52例(58个)前循环动脉瘤病人行术中头皮脑电和皮质脑电双相监测,对术中有无临时阻断、阻断时间、术中脑电变化及术后有无阻断动脉相关缺血事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8例(19支血管)临时阻断后皮质脑电出现明显变化。皮质脑电重度变化在各主要血管阻断后均有出现。皮质脑电提示严重皮质缺血时,在10min内恢复脑血流者术后均未出现阻断载瘤动脉相关的缺血性并发症。结论在皮质脑电出现重度变化时,10min是最长的阻断安全时限。就个体而言,各主要血管对于临时阻断的耐受时限无区别。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0岁。因头颅CT示第四脑室以上明显扩大,导水管处梗阻住院,因曾有腹部手术史,故在全麻下行右侧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术中显露右颈内静脉和面总静脉后结扎面总静脉远心端,近心端剪一小口,将中等压力型脑室心房分流装置心房端经面总静脉、颈内静脉向右心房插入,但造影示导管异位于右锁骨下静脉。经调整头位、体位及切断面总静脉,再多次插入导管,造影仍示导管异位。遂采用向内下推压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向内推移颈内静脉的手法协助,再行插管,结果导管顺利进入右心房,造影示管端位于T5、6椎体之间。最后将分流装置…  相似文献   
19.
四例误诊为脑肿瘤的经验教训潘云曦,谭启富,刘承基,邬祖良,杭春华我院遇到4例非肿瘤病变而误诊为脑肿瘤的病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28岁。头痛、呕吐和行走不稳20天。头颅CT示小脑蚓部有一低密度轻度增强的占位性病变。拟诊为胶质瘤入院,经脱水治疗后呕吐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复习颞叶的局部解剖,探讨颞叶切除方法的改进。方法:(1)手术技巧的改进:①首先寻找侧脑室颞角;②经颞上回切除颞叶外侧皮质;③在直视下切除颞叶内侧结构(杏仁、海马、钩回及海马旁回等)。(2)在ECoG监测下,反复描记ECoG,尽可能切除致痫组织。结果:满意者38%,显著改善者占40%,良好者占10%,效差6%,无改善者6%。并发症:偏瘫加重1例,无菌性脑膜炎3例,记忆力下降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熟悉颞叶解剖,应用改进的颞叶切除法,术后的并发症少,控制癫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