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7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40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6年9月到1998年3月,我院应用德国Fischer公司生产的X-刀系统治疗脑内转移瘤29例,获得随访20例,临床疗效满意。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9例,女11例,男:女=0.8:1。年龄31~74岁,平均55... 相似文献
2.
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沿脑沟显微切除海绵状血管瘤。结果全切除4例中央前后沟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无功能障碍。术后随访无癫痫发作。结论运动区海绵状血管瘤行立体定向辅助,沿脑沟显微切除脑组织损害最小,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颢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本组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2例(3.6%),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患者女,37岁.因"腰痛并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痛,为持续性酸胀痛,右侧明显,并出现自双足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麻木、无力,未引起足够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大小便有时难以控制.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RI检查提示:胸11~12水平椎管内偏右侧可见大小约18.5 mm×12.0 mm纵行椭圆形短T1、短T2均匀信号病灶,边界较清楚,脊髓受压左移,考虑脊膜瘤. 相似文献
6.
7.
8.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 方法超早期或早期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侧脑室灌洗、脑脊液置换术等微创方法综合治疗46例重型高血压继发性脑室出血(Graeb评分>8分). 结果 46例随访6个月~3年,生存39例(84.8%),经药物控制血压,无再出血,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分级:Ⅰ级19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3例. 结论保证脑脊液循环通畅,改善脑微循环是重型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等综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鞘瘤局部合并毛霉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肿瘤自身伴发真菌感染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合并毛霉菌属真菌感染的听神经鞘瘤。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左侧颞枕部间歇性疼痛5年,伴左耳听力进行性下降,左侧面部刺痛感,以左下颌为板机点触发左面部疼痛。分别按“神经性耳聋”和“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不明显。近1个月出现头痛加剧伴恶心。查体示左侧神经性耳聋、左侧中枢性面瘫和左侧三叉神经下颌支感觉减退,头颅MRI提示左侧小脑脑桥角占位。手术切除为一实质性肿块,内部大部分组织易吸除,部分瘤壁致密坚韧,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无粘连,容易分离,内听道扩张呈喇叭口状,其内的肿瘤…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