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9篇 |
特种医学 | 193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77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为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覆膜支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方法,就覆膜支架的作用机理、分类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在小鼠颈动脉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及其MR活体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白鼠(n=12)先行脾脏切除,1周后用金属丝损伤法建立颈动脉内膜损伤模型.体外培养小鼠脾源性单个核细胞获得内皮祖细胞.经尾静脉将内皮祖细胞注入至实验组小鼠体内(n=6),对照组注入PBS液(n=6).术前、术后1 d和15 d对小鼠颈动脉行MR扫描,观察损伤血管的表现,测量血管内腔的面积、管壁的厚度和管壁面积.结果 MR成像能够清晰地观察颈动脉内膜损伤后管壁的增厚和血管腔的狭窄,且可以做定量测量.内膜损伤后第15天对照组 和实验组管壁厚度为(0.450±0.149) mm和(0.272±0.079) mm(t=2.603,P=0.026),管壁面积为(0.756±0.240) mm2和(0.452±0.154) mm2(t=2.604,P=0.026).术前和术后15 d,对照组血管内腔面积为(0.288±0.059) mm2和(0.172±0.069) mm2(t = 4.905,P= 0.004),实验组血管内腔面积为(0.300±0.057) mm2和(0.218±0.097) mm2(t = 2.351,P= 0.065).结论 内皮祖细胞能够促进小鼠动脉内膜损伤后的修复,MR成像可以活体观察和测量损伤的血管. 相似文献
93.
TIPS再狭窄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介入技术。该技术由Rosch于1969年首先报道,1989年Richter首次用于临床,经过30多年的发展,TIPS技术已成熟,被广泛地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Budd-Chiari综合征等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以及肝移植术前等待供体期间防止致命并发症等,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94.
95.
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其造影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患者(男16例,女5例),原发性肝癌15例,转移性肝癌6例。分别同时行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对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21例经皮脾穿刺CO2门静脉造影中20例造影成功,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动脉间接法门静脉造影(t=6.815,P〈0.01)。木中有10例患者(10/21)CO2造影术中有一过性轻度腹部不适,1例术后脾脏出血。结论 经皮细针穿刺脾脏CO2造影可清晰显示门静脉结构,图像质量优于动脉法间接门静脉造影,造影方法简便、创伤小、经济;熟练的操作可以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及促凝血药物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及促凝血药物行免疫栓塞治疗5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转移性肝癌32例.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CD4 、CD8 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AFP、CEA水平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免疫栓塞术后患者CD4 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8 淋巴细胞比例基本同术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CD4 /CD8 比值下降,术前AFP及CEA水平升高而术后下降者分别为86%(13/15)和87%(21/24).发热为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100%(50/50).结论 联合应用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及促凝血药物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更趋标准化的免疫栓塞方法. 相似文献
97.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的制作,比较种植肿瘤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前期实验12只,后期实验24只),采用动物后肢皮下注射接种传代保存瘤种.模型前期制作采用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针头注入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并于术前1 d及术后1、3 d、1、2周检查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接种2周后行CT、MR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及纳米磁性粒子介入治疗.结果 前期实验肿瘤种植成功率66.7%,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术后ALT、AST有一过性增高,无统计学意义;BUN、Cr无明显变化.术后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介入术中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丰富血管肿瘤,供血动脉增粗,经超选择注入纳米磁性粒子,肿瘤内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针头注入法较包埋法成功率更高,其建立过程对兔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CT平扫增强,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灵敏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及肝内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索经鼻、食管引流及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胸腔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7例食管胸腔瘘患者采用5 F猪尾巴多侧孔导管经鼻、食管行胸腔引流,并利用食管覆膜内支架封堵食管瘘口.术后经引流导管定时冲洗脓腔,复查脓腔造影.结果 患者一次性植入引流导管及堵瘘支架均获得成功;引流持续12~22 d,平均15 d;拔管前引流管造影提示脓腔明显变小或闭塞、液气胸得到明显控制,拔管后食管造影示瘘口封堵满意、支架完全复张,未见明显移位、狭窄等征象.结论 经鼻、食管引流及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食管胸腔瘘,技术上可行,操作简易、安全,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MRI高信号区(HIZ)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5年行MRI检查的下腰痛患者123例,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炎、腰椎结核、滑脱、椎管狭窄等能引起下腰痛疾病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照组60例无典型的下腰部慢性疼痛,或有下腰部疼痛症状但临床检查已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卡方检验比较两组HIZ出现率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实验组出现HIZ患者67例(54%),明显多于对照组(9例,15%),P<0.001。结论:MRI显示的HIZ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00.
介入医学在心脑血管和肝胆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继内科和外科治疗外的第3大类治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及机器人手术系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技术的突破,为介入和(或)微创+机器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介入机器人手术系统应运而生。笔者简要介绍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辨识度较高的介入机器人手术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