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全脑白质纤维受损状况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 24 例抑郁症患者及 30 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临床测评、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抑郁症组在左额中回、左额上回、右额内侧回、左楔前叶、左颞上回、右扣带回等区域各向异性(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01).抑郁症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的分类数、总错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或 P<0.05).两组持续注意操作测试(CPT)差异无显著性;抑郁症组 CPT 与 WCST 部分结果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DTI 与 WCST 结果的相互印证反映重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白质区域神经功能的异常,DTI 技术有助于发现影响认知改变的脑微细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PLD)与显微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与生活质量,探讨每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采用查阅原始病案、信函与电话相结合的随访方式,对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PLD治疗的患者共104例及MED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远期随访研究,随访的内容包括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腰痛疗效评定标准(JOA)、SF-36量表(SF-36)的评分,使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LD组和MED组评价随访时间分别为5.2~7.3(6.6±0.7)年和5.3~7.2(6.4±0.5)年.MED组的远期ODI、SF-36评分要好于PLD组(秩和检验,P值分别为0.0397和0.0582),JOA信函问卷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P值为0.9742);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方差分析,均P<0.01);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或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且稳定的特点.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但是其并发症稍高,住院时间和费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听觉fMRI研究的有效数据采集方式。方法对13例健康年轻受试者分别采用纯音及调幅音两种听觉刺激条件,刺激分别采用组块和事件相关设计进行听觉呈现,以比较连续及稀疏两种采集方式下听觉皮层的fMRI响应,运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并分析两种不同实验数据采集方式下听觉皮层激活的差异。结果调幅声较纯音更易激发听觉皮层的激活;两种刺激条件下,稀疏采集时听觉皮层的fMRI响应明显多于连续采集,比较听觉皮层各区,以初级听觉皮层fMRI响应为著。结论调幅音是听觉fMRI研究中的合适刺激;稀疏采集方式有助于克服环境噪声的负面影响,结合物理衰减方法,可实现听觉功能的fMRI研究。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心血管成像技术对小儿法洛四联症(TOF)的诊断价值,并与超声心动图(ECG)对比。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TOF患儿进行64层螺旋CT增强心脏检查,并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进行图像重建。所有病例均作ECG对照,以24例手术为金标准比较64层螺旋CT和ECG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手术证实的心血管畸形152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93.42%,明显高于ECG的诊断准确率69.74%(χ2=14.18,P<0.01)。对手术证实的18例小儿TOF,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达到100%。64层螺旋CT对TOF伴发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ECG为33.33%(χ2=17.78,P<0.01)。结论64层螺旋CT对心血管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优于ECG,能准确诊断小儿TOF,同时能评价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5.
肝细胞移植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与传统的原位肝移植相比,肝细胞移植具有简单易行、应用灵活等优点,因而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现已证明,肝细胞移植对生物(病毒)、化学(肝毒性药物)、物理(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着代偿和支持作用;又可以纠正由于肝代谢酶缺陷引起的遗传性代谢疾病。微载体技术的应用和肝细胞体外转化的成功,使肝细胞作为基因治疗的受体细胞成为可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可运用经导管技术进行肝细胞移植术,对介入放射学而言,这是一极富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heNOS)基因体外修饰兔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后,应用纳米磁探针三氧化二铁(Fe2O3)-精氨酸(arginine)复合物体外标记基因修饰的EPC,磁共振(MR)进行标记细胞成像.方法 制备Fe2O3-arginine复合物.分离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法筛选出EPC,传代培养,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体外转染heNOS基因至EPC,转染后48 h对基因修饰EPC进行磁探针标记,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细胞内铁,Western blot检测heNOS基因表达情况,四氮噻唑蓝(MTT)比色试验评价磁探针标记基因修饰EPC后对细胞生长状况的影响,流式细胞分析检测标记、未标记细胞的凋亡,应用磁共振的T1WI、T2WI、T2*WI3个序列进行细胞群成像.结果 普鲁士蓝染色可见铁颗粒位于细胞质内,标记率与标记的未修饰基因组EPC相似,都接近100%.MTT比色试验示Fe2O3-arginine标记后3、4、5天,标记的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基因细胞组的吸光度值与未标记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分析结果 显示Fe2O3-arginine标记后细胞凋亡与未标记细胞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磁共振成像显示标记的基因修饰细胞群信号强度的变化与标记的未修饰基因细胞相似,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均较未标记细胞群信号低,以T2*WI的信号强度变化率最大,标记后7 d的信号强度变化率均较标记后1 d者下降.结论 使用脂质体可以成功地将外源heNOS基因转染进兔外周血EPC中并在某中有效表达,Fe2O3-arginine可以有效标记heNOS基因修饰的EPC,其对细胞的活力、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型1.5T MR可在体外进行标记细胞群成像,间接反映干细胞的数量和分裂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77.
抑郁症患者识别负性表情的脑磁源性影像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磁源性影像技术以及表情事件相关识别实验范式探讨抑郁症患者识别负性动态表情的神经网络磁源性影像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 利用脑磁图检测12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及12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近似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识别负性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设P<0.01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识别负性面部表情时,活动异常主要出现在双侧钩回、双侧颞上回、右额中回、右杏仁核、右颞回下、左梭状回、左枕下回、右海马旁回、左枕舌回、双侧楔前叶、左楔叶等脑区,这些脑区组成的神经网络在识别负性动态表情过程有相应脑区激活异常.结论 抑郁症患者识别负性表情的功能网络的脑磁源性影像动态变化特点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静息态下重性抑郁症首发与复发患者的脑功能特点及其差异.方法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各14例及15例健康者参加磁共振扫描.结果 较健康组,首发抑郁组右额下回、左颞上回、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左前扣带回腹侧、右后扣带回、左海马、左海马旁回、左尾状核、左豆状核及左屏状核局部一致性(ReHo值)减低,而右梭状回ReHo值增高;复发抑郁组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颢上回、左颞中回、左颢下回、双侧后扣带回、左海马及左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而左缘上回ReHo值增高.复发较首发抑郁组左颞中回、左颞下回及右眶额皮质ReHo值增高,而右额中回、右楔前叶、右后扣带回及右海马旁回ReHo值减低.结论 首发与复发抑郁患者脑功能均存在异常,两者的异常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特征,且首发与复发患者脑功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胆道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急诊行腹腔动脉、选择性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肝动脉分支出血3例、胃十二指肠分支出血2例、空肠动脉分支出血1例。所有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迅速明确诊断,并成功栓塞出血动脉8例。1例患者因出血复发行二次栓塞止血成功。经3个月-2年的随访未见出血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因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安全、可靠、创伤小,是诊断和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长球囊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长球囊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对2007年1至6月收治的21例重症下肢缺血患者,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长度的球囊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成形,相临近多处短段病变也尽可能采用长球囊一次成形;观察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通过随访,判断治疗的初始通畅率、再次通畅率、救肢率和生存率。结果21例患者早期技术性的并发症2例(9.5%),均为穿刺点假性动脉瘤。狭窄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100%;股、腘动脉闭塞性病变再通的总的成功率为88.9%,其中采用内膜下成形(5例)技术成功4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5.6%、28.6%和25.0%。未出现影响血流的夹层。临床成功率为9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6个月的初始通畅率为95.2%;再次通畅率和救肢率均为100%。结论对于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患者,长球囊PTA后无影响血流的夹层瘤出现,初始技术和临床成功率都很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