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193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经导管动脉注入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以兔VX2肝癌模型为对象,探讨经导管动脉注入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及转染和表达情况.方法 将pCMV-myc-p53质粒、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以及pCMV-myc-p53和LipofectAMINE的复合体分别注入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供血动脉,并提取肿瘤组织蛋白,采用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检测基因转染及其表达.以不同量的pCMV-myc-p53与LipofectAMINE形成的复合体分别注入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供血动脉内,同法检测基因的转染及其表达.结果 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经动脉途径成功转染了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组织并进行表达,其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基因导入,基因的量与转染效率之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经动脉途径导入脂质体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肝癌是可行、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2.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  1 3例经造影证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先于下腔静脉内放置滤器 ,后在监护下经患者足背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持续溶栓治疗 ,尿激酶 (UK)用量 90 0万U~ 1 60 0万U。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 :患者无症状 ,下肢造影示深静脉通畅 ;显效 :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下肢造影示深静脉回流畅 ,但壁不光滑 ,血管内径 >70 % ;有效 :症状有所缓解 ,造影示血栓残留 ,血管内径 <70 % ;无效 :症状及下肢造影均无改善。结果  1 3只下腔静脉滤器均展开良好 ,无移位。其中 :痊愈 2例 ,显效 9例 ,有效 2例 ,无效 0例 ,溶栓过程中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及出血现象。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患肢浅静脉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93.
目的 探讨7.0 T MRI和近红外荧光成像(NIRF)检测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可行性.方法 对14周龄ApoE-/-小鼠按高脂饮食喂养20周,建立AS模型,以正常C57BL/6小鼠作为对照.MRI实验中,5只ApoE-/-小鼠及5只C57小鼠经尾静脉注入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IO)前及36 h后分别行7.0 T MRI.NIRF实验中,10只ApoE-/-小鼠和4只C57小鼠经尾静脉注入抗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NIR 797(抗-oxLDL-抗体-NIR 797)近红外探针,4只ApoE-/-小鼠经尾静脉注入非特异性IgG-NIR 797,另4只ApoE-/-小鼠注入PBS,24h后分别行NIRF.用SPSS17.0软件对计量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poE-/-小鼠注入USPIO 36 h后,在T2WI上腹主动脉斑块信号较注射前减低,相对信号强度分别为0.70±0.04和1.2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76,P<O.05),信号改变率达(-56.58±4.25)%;普鲁士蓝染色证实斑块内有铁沉积.注入抗-oxLDL-抗体-NIR 797 24 h后,ApoE-/-小鼠主动脉离体NIRF示强荧光信号(SNR为42.51 ±5.24)聚集于主动脉根、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起始段,而非特异性IgG-NIR 797组(19.58±3.06)、PBS组(4.19±0.82)及对照C57小鼠(2.29±1.11)仅见较弱荧光信号,与靶向探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104,P<0.05).斑块油红O染色与NIRF阳性面积分别为(41.69 ±5.29)%和(39.45±5.35)%,两者呈线性相关(r=0.738,P<0.05,n=8),免疫荧光证实斑块内oxLDL的表达与巨噬细胞共区域.结论 应用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在7.0 T MRI和NIRF上可有效检测AS斑块,有助于鉴别高危斑块,可为AS多模式成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4.
目的 比较超声光散射成像(OPTIMUS)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64例拟诊乳腺肿瘤患者,术前采用双盲方法均行OPTIMUS和FFDM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判断肿块的良、恶性质.采用x2检验,将OPTIMUS结果与FFDM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OPTIMUS和FFDM检查均检测到65个乳腺肿块.OPTIMUS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正确率为86.2%(56/65),敏感度为87.0%(20/23),特异度为85.7%(36/42),阳性似然比6.09,阴性似然比0.175.FFDM诊断正确率为73.8%(48/65),敏感度为82.6%(19/23),特异度为71.4%(30/42),阳性似然比2.891,阴性似然比0.243.经统计学分析,术前OPTIMUS与FFDM检查对乳腺肿瘤定性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77,P>0.05).结论 OPTIMUS与FFDM诊断水平相当,二者优势互补,能够成为当前乳腺疾病影像诊断技术有效的、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9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8G枪式自动活检针在超声引导下对50例AFP阴性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所取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每例取材1~3次,所有组织均符合病理诊断要求且均得到组织病理学诊断,其中原发性肝癌占32%(16/50),转移性肝癌占44%(22/50),良性病变占24%(12/50).除1例患者出现肝脏包膜下少量出血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操作安全、简便、快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结果可靠,是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96.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先行椎体骨静脉造影是否能降低骨水泥(PMMA)渗漏的发生及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治疗椎体血管瘤患者45例共53节,均有不同程度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其中马尾受压瘫痪1例,椎体压缩骨折3例.分为两组:A组为先行椎体骨静脉造影后再注入PMMA共23例27节椎体;B组为直接注入PMMA 22例26节.PVP后1~3 dCT复查观察PMMA分布及有无椎体周围渗漏.比较两组疗效、PMMA渗漏情况、注入量、手术成本及术中X线辐射时间.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00%,PMMA平均注入量3.96 ml.随访6个月~5年,除A组初期1例无效外,余44例术后1周疼痛均有改善,术后1、3个月疼痛进一步减轻,6个月及1年疗效均保持稳定,CR、PR和NR分别为84.5%、13.3%、2.2%.6个月时,A组有效率为95.7%,B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CT证实PMMA椎旁渗漏共有8节,均无临床症状,其中A组有6节,B组有2节(P=0.140).A组平均注入PMMA量为3.70 ml,B组为4.23 ml(P=0.157);A组平均手术费用为7.24千元/节,B组为5.84千元/节(P=0.000),B组比A组节省约1.4千元/节;A组平均X线照射时间为13.28 min,B组为8.78 min(P=0.000),B组比A组减少约4.5 min.结论 PVP为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技术要领为经血管瘤侧椎弓根穿刺,PMMA应完全充填血管瘤并部分超出其边缘;椎体骨静脉造影不能提高PVP疗效和安全性,相反增加了手术成本和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397.
随着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的升高,下腰痛已成为当今最为普遍、代价最高的健康问题之一。许多影像学技术被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X线、CT及MRI。但上述影像技术仍不能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实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完全吻合,特异性比较低。因此,新的影像技术正被迫切需要。目前,弥散张量成像( DTI )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被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研究中。现已发现DTI可以定量测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受卡压的神经根的各向异性分数值,从而判断神经根内水分子向各个方向的弥散能力。 DTI的神经根示踪成像也可用于显示被腰椎间盘卡压的神经根,从而直观显示神经根的形态及走行情况。尽管目前DT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研究还存在很多局限性,但DTI依然被认为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卡压的一种潜在的、具备临床实用性的影像技术。因此,更多DTI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受卡压的研究正迫切需要实施,以确认这项新技术在该疾病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8.
对比剂肾病:介入手术必须重视的并发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病的第三大病因,在使用碘对比剂的人群中,尤其是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发生率甚高。虽然该并发症的危害性已日益得到重视,但在影像与介入医师中尚未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就CIN的流行病学、定义、危险因素、临床预防与处理、预后等多方面进行了评述。并认为加强对该并发症的认识程度是影像与介入医师预防与处置CIN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9.
下腔静脉过滤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腔静脉过滤器可有效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本文综述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历史、适应证、在不同类型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00.
64层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及后处理策略。方法4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检查,其中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DSA检查。观察CT增强后2次扫描下肢动脉远段的显示情况,并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对下肢动脉分支的显示差异。结果第1次增强扫描时18支足背动脉不显影,15支足底动脉不显影;增强后延迟扫描14支足背动脉不显影,11支足底动脉不显影;第2次结果与DSA一致。MIP重建观察到的血管分支多于VR,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t=7.445)。结论下肢CT动脉成像中需注意追加第2次延迟扫描。MIP较VR能显示血管的更多分支,两者在观察图像中各有所长,需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