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总结体外膜氧合(ECMO)院际转运危重症病患儿的经验,为ECMO院际转运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用救护车院际转运10例ECMO重症患儿的一般信息、疾病情况、插管的选择、ECMO转运的距离、ECMO上机前后患儿的情况、转运过程中的并发症等指标,从多方面总结经验。结果 ECMO院际转运的10例重症患儿年龄最大的为11岁,平均月龄(52.0±48.8)月。疾病种类主要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爆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等。转运距离平均为(234.9±98.5)km,转运过程中患儿呼吸循环稳定。8例患儿好转出院,1例患儿在ECMO治疗过程中,肺部多种病原菌感染,家属要求撤机,撤机后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后自动出院,另1例患者的家属放弃治疗。平均ECMO辅助时间为(165.8±115.0)h。结论 在完善的设备和专业团队合作的基础上,使用ECMO进行重症患者院际转运,是一项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操作,可为救治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究围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检索以下数据库从默认时间到2018年10月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Pubmed、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资料。经过筛选后,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章,患者1,466例。Meta分析提示围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可以预防吻合口瘘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调整机体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等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上调营养相关生化指标如白蛋白、前白蛋白及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但提示对于术后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并无预防作用。结论 在结直肠癌围术期补充谷氨酰胺对预防吻合口瘘、改善术后免疫功能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和改善营养状况方面证据尚不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与开放手术治疗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7-11间南海医院收治的48例尿路结石患者。将27例接受ESWL的患者作为A组,将21例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尿、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WL与开放手术治疗尿路结石均有良好效果,且ESWL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应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广州市花都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订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03年至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在辖区医疗保健机构中的出生至28 d内死亡的3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390例死亡新生儿母亲的基本情况及孕产期保健情况,并对广州市花都区新生儿病死率变化趋势及其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2003-2013年广州市花都区390例死亡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死亡为309例(79.23%),晚期新生儿死亡为81例(20.8%)。母亲职业系无业/待业(58.5%)、孕次≤2次(64.1%)、产次≤2次(84.1%)、孕期严重高危妊娠(43.1%)等因素是影响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该地区新生儿死亡原因前5位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出生窒息、新生儿感染、发育畸形和意外死亡。 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和产科、儿科等多学科合作,关注早产儿生存质量,提高新生儿复苏技术和感染救治水平,以及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5.
马永琦  淡增刚 《陕西中医》2011,32(6):679-681
目的:探讨益气豁痰化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5例采用注射用奥扎格雷钠、低分子右旋糖酐、脑复康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豁痰化瘀法(黄芪、天麻、当归、石菖蒲、天竺黄、鲜竹沥、胆南星、川芎等)及相应方药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善血脂指标(TC、TG、LDL-c)方面,组内治疗前后对比明显(P<0.01),组间对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稠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豁痰化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术后带气管导管入ICU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48例)和右美托咪定(52例)镇静治疗,2组均常规给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观察记录2组药物用量,停止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输注后至拔管所需时间,低血压、心动过缓、谵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出现躁动(Riker躁动评分≥5分)者用药后SAS评分分值。结果 2组镇静及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停药至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组中躁动患者SAS评分均较用药前下降。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谵妄发生率低,可缩短拔管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约5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ICU镇静剂,但要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测,防治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07.
易勇  淡冰  陈彝 《现代保健》2010,(20):183-184
脑肿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颅内血肿。术后颅内血肿通常发生在手术部位,但也可发生在术野的远隔部位。尽管远隔部位颅内血肿临床少见,但其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随着显微外科手术的不断增加以及CT和MRI的临床普及,脑肿瘤术后远隔部位颅内血肿的发现率不断增加,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同源盒基因(homeobox gene,HOX)广泛存在于线虫、果蝇、老鼠和人类等物种,编码的蛋白质为转录因子,通过与其转录协同因子(如PBX和Meis等)的相互作用来调节转录,进而在造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大量文献报道,HOX基因是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HSPCs)增  相似文献   
109.
小时候无意撞见过一次父母赤身裸体(只是上半身),感到非常难堪和不适应.此后早晨上学前去他们房间拿东西,只要是看见父亲上身没穿衣服就知道怎么回事.成年后也是如此,看到宿舍舍友跟异地男友到旅馆住宿过回来后脖子上有印记,就感到非常恶心.有时外出旅游,一想到正在住的房间有过和隔壁的房间正在发生的性行为就感到无比恶心.曾交往过男友,尝试克服这种心理,未成功,不愿见到男性下半身.现在年纪不小了,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2 1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咪唑斯汀2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咪唑斯汀治疗 2 17例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在第 7天和第 14天分别为 5 5 .3 %和 94.5 % ,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仅为 5 .5 % ,且症状轻。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方便、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