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1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2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外科学 | 19篇 |
综合类 | 95篇 |
预防医学 | 6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35篇 |
中国医学 | 9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前医院使用的氧气均以人工计时累积相加的方法收费.我们通过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查新了解到氧气计时计费器相关研制产品虽然有10余种,但因其实用性或成本等问题未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Cav 3.2基因在盆底电刺激(PES)治疗小鼠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作用,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30只C57BL/6小鼠按干预措施随机分为对照组[未进行阴道扩张(VD)造模]、VD组(VD造模)和VD+PES组(VD造模联合PES),每组10只;按照基因型和干预措施将小鼠分为WT-VD组(野生型VD造模)、WT-VD+PES组(野生型VD造模联合PES)、KO-VD组(Cav 3.2敲除型VD造模)和KO-VD+PES组(Cav 3.2敲除型VD造模联合PES)。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尿道和阴道前壁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Ⅲ)的胶原纤维沉积情况和胶原纤维表达水平,测定各组小鼠尿动力学参数最大膀胱容积(MBC)和漏尿点压力(LPP),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尿道和阴道前壁组织中整合素β1、钙蛋白酶2、ColⅠ和Col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VD组比较,VD+PES组小鼠尿道和阴道前壁组织中ColⅠ和ColⅢ胶原纤维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WT-VD组比较,WT-VD+PES组小鼠尿道和阴道前壁组织中Col... 相似文献
25.
幽门肥厚性狭窄(HPS)是新生儿期或婴儿期较常见的一种外科疾病.手术效果很好,1911年,自从Ramstedt[1]术开展以来,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治疗HPS的经典手术. 相似文献
26.
凋亡与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维持肝脏正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许多肝脏疾病都与肝细胞凋亡有关。本文就肝细胞凋亡的过程及调控因子,以及肠外营养及胆汁淤积与凋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胃肠外营养(PN)相关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及临床肝脏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关于细胞死亡过程的 相似文献
27.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入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2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疾病,涉及广泛的病症如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UI) 、排尿困难、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肛门失禁和慢性盆腔痛等.PFD的发生非常普遍,影响...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患儿移植期间营养摄入及营养状况的改变,评估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行骨髓移植的共计65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预处理前收集的患儿资料为基线值。预处理开始后至移植后30d每周2次、移植后30-100d每周1次收集患儿营养相关资料,并对患儿日常营养摄入进行膳食分析。在相应时间点收集患儿24h小便行定氮分析。结果患儿总能量和各项宏量营养素口服摄入基线值分别为:总能量(5844.9±2490.4)kJ/d,蛋白质(56.4±28.6)g/d,脂肪(49.7±38.9)g/d,碳水化合物(190.9±91.1)g/d。随着移植预处理开始,各项摄入均明显减少(P均=0.000)。移植后恢复期,患儿能量摄人自第6周开始与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自第13周开始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分别自第4周和第6周起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前患儿尿氮排出量为(3.9±2.4)g/d,进行预处理后尿氮量达到(16.7±11.0)g/d,显著高于基线尿氮量(P=0.000)。患儿移植后第1周的体重(P=0.000)、三头肌皮褶厚度(P=0.003)、中上臂围(P=0.000)、血清白蛋白(P=0.000)、前白蛋白(P=0.000)均显著低于基线值;移植后第9周的去脂百分比(P=0.010)、肌肉百分比(P=0.001)和蛋白质百分比(P=0.000)显著低于基线值,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基线值(P=0.000)。结论骨髓移植患儿早期即有营养摄入量的改变,在移植恢复期逐渐恢复,其中蛋白质摄入恢复最慢,可能是影响患儿血清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骨髓移植患儿需要更为详细的营养指导,尽量以口服摄入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提供高蛋白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